虻虫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常用别名】蜚虻(《本经》),牛虻(《崇原》),牛蚊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绿头猛钻(《青海药材》),牛苍蝇(《浙江中药手册》),瞎虻虫、瞎蚂蜂(《河北药材》) 。
【来源】本品为虻科昆虫复带虻Tab an usb i vittatus Matsumura等的雌虫体 。
【虻虫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广西、四川、浙江、江苏、河南等省区 。夏、秋二季捕捉后,用线穿起,晒干或阴干 。
【历史沿革】汉代有熬去翅足法(《玉函》) 。宋代有炒令微黄去头翅足(《圣惠方》),炒黑(《博济》),糯米炒法(《总病论》) 。元、明时期有麸炒(《宝鉴》),去头足翅焙法(《济阴》) 。清代又增加了炙法(《条辨》) 。现行有清炒、米炒(《规范》),酒制(《四川》),焙法(《云南》)等 。
【炮制方法】净制拣去杂质,筛去泥屑,除去足翅(《中国药典》1963年版) 。
炮制
1.清炒取净虻虫置锅内,用文火加热,微炒,取出放凉(《规范》) 。
2.米炒取净虻虫与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拌炒至米呈深黄色为度 。取出筛去米粒,摊晾 。每净虻虫100kg,用米20kg(《规范》) 。
3.酒制
取虻虫,用酒洗净,焙干(《四川》) 。
4.焙制取原药去净翅足,沸水泡洗,取出 。晒干后,用铁筛或坑锅隔纸微火焙干,亦有用新瓦焙干,焙至色黄,取出,用时研细(《云南》) 。
【成品性状】虻虫:为椭圆形 。头部呈黑棕色而有光泽,有凸出的两眼及长形的吸吻 。背部黑棕色,有光泽,腹部黄褐色,有横纹节 。体轻质脆 。具腥臭气味 。焙虻虫:呈黄褐色或棕黑色,无足翅,微有腥臭气味 。炒虻虫:表面色泽加深 。米炒虻虫:表面色泽加深 。
【性味与归经】苦,凉;有毒 。归肝经 。
【功能与主治】逐瘀,破积,通经 。用于癥瘕积聚,少腹蓄血,血滞经闭,扑损瘀血 。
【用法与用量】1~1.5g,研末吞服,每次0.3g,或人丸、散 。
【处方应付】处方写虻虫付生虻虫;写炒虻虫、米炒虻虫、酒虻虫、焙虻虫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虻虫有毒 。经炮制后可降低毒性和腥臭气味,便于粉碎 。
【贮藏与保管】瓦缸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防霉 。
【备注】孕妇忌用 。
推荐阅读
- 蚕砂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哈蟆油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珊瑚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珍珠母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玳瑁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夜明砂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鱼鳔胶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鱼脑石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狗宝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刺猬皮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