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老板坏得很”,企业什么都没做错只因没做好员工体验?( 二 )


3、想跳槽都能先知道?某公司被曝用系统监控员工
近日有网友表示 , 自己于在职期间寻求新机会并投递简历 , 却突然遭到公司内部约谈 , 最终被裁员 。 网友深入调查发现 , 这家公司有可能采用了一款员工行为监测系统 , 通过“大数据”收集员工的各种求职信息 , 以此提前获知员工是否有跳槽意向 。
这个神秘的“行为感知系统”会基于员工电脑的操作和访问信息 , 为公司提供详细的离职风险分析 , 包括员工姓名、所属岗位、预估风险 , 还有简历投递的网站、投递次数以及投递时间等内容 , 甚至还能检测到员工在聊天涉及离职关键词量、搜索离职相关关键词量等关联内容 。

当事公司对外公告称:“对于网上该系统的截图 , 我们从未接触过 , 因此也不清楚其真实性 。 对于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 , 本身严重背离知乎价值观 , 对这类系统我们一向持坚决反对态度 。 ”不过就我的观察 , 针对员工职场行为的监控系统远非个例 , 俨然成为一种潜规则 。
4、职场交流倒苦水 , 大厂员工集体吐槽年终奖太寒心
年终奖是固定调薪和绩效奖金外最让人期待的薪酬增长方式 , 有的公司还把年终奖视作员工全年总收入的一部分 , 变相拔高了年终奖在职场人心中的地位 。 新的经济周期下 ,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拿到丰厚奖金 , 春节前后更是有不少人在职场交流平台上集体吐槽年终奖“缩水” 。
各家公司都有不同的境遇 , 在年终奖上的操作意外地让人熟悉 。 有人发现原本能在年前拿到的年终奖直接推迟到了春天的尾巴 , 有人到手数字比上一年更少 , 还有年终奖被绩效拖累的 。 更有人惊呼 , 自己入职多年后竟第一年遭遇年终奖“清零” , 决定跟公司劳动仲裁对簿公堂 。
有的话虽然字少但力量不小:“(年前一周)刚得到通知 , 今年年终奖打五折 。 每天11点下班 , ****(此处隐去脏话) 。 ”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 在巨型企业非自愿地超时工作 , 却不能得到与付出相匹配的待遇 。 不说寒了多少人的心 , 至少也让旁观者感到不公 。

这些声音变成了伤害雇主品牌的一把利刃 , 但它同时也是普通人在工作中迷失方向的侧写 。 面对“伤口” , 无论何时都不可以放任不管 , 就必须为员工和雇主之间看似难以弥合的裂痕找一个解 , 为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找到解药 。
在新的经济周期下 , 尤其是Z世代员工进入职场、后疫情时代到来 , 员工呼唤“以人为本”管理方式的心理正在觉醒 。 这给中国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 然而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 。 在技术逐步成熟的当下 , 用技术手段提升员工体验 , 帮助企业打造有温度的职场或是可行思路 。
不同方法提升员工体验也成为当下的热点 , 比如大厂纷纷秀福利升级 , 包括混合办公等新办公方式的出现等等 。 从长远来看 , 对员工体验的关注实际上也是对中国数字化浪潮下 , 对企业组织数字化能力的考验 , 也会是中国企业走向下一个时代的重要关口 。
优化雇主品牌形象 , 从重视员工体验开始上面提到的大多数案例 , 在被网友曝光变成热议话题后都有了一定程度解决 , 公司管理层对外发言道歉 , 相关员工得到较为合理的补偿 。 不过就如“好事不出门 , 恶事行千里” , 外界往往记住的是企业留下负面形象的事件 , 连带着整个雇主品牌乃至公司产品一起受到影响 。
请员工帮忙点赞、随心所欲的规章制度、不合理的工作排期和加班、提前掌握员工职业动向、年终奖意外缩水......不论是哪种让员工不满的事件 , 其实都反映出同一个本质:相当多的企业仍不重视或者没搞好员工体验 , 久而久之引爆负面舆情 , 最终伤害了雇主品牌 。

员工体验已成为当代企业治理的头等大事 , 管理者要将之视作头号工程来抓 。 古人早已参透“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真谛 , 重视研发、销售等业务层面进展是必要选项 , 但同时更应该强化行政人事手段 , 用完善宜人的员工体验激发员工热情 , 保持较好的工作效率 。
在管理学材料中 , “员工体验”被定义为员工在雇佣关系期间与雇主进行的所有互动的总和 , 包括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与组织“接触”或“互动”的任何方式 , 尤其是员工对这些互动的主观感觉、情绪和看法 。 简单来说 , 就是员工在求职、入职、成长再到离职的一系列事件中所感受到的一切 。
促使员工体验重要性提升的因素有很多 , 例如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后 , 人们并不将纯粹的物质收入作为唯一目标 , 也期待个人成长、精神激励等;再例如不确定事件变多 , 而劳动力和优秀人才都存在短缺 , 企业应当在合法用工的前提之上 , 给到员工更多的满足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