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嵩松:盛名之下


蔡嵩松:盛名之下



曲艳丽 | 文
上海地铁一号线里 , 蔡嵩松的靓照出现在海报上 , 在轰隆隆的车声中 , 光线忽明忽暗 , 旁边写着一些理财标语:「坚持最重要」、「姿势要选好」 。
户外投放这一形式 , 最初的起源 , 是汇添富基金在陆家嘴地铁6号闸机口的巨大广告牌 。 后被同行仿效 , 至去年下半年 , 各路基金公司的广告牌铺到核心地铁站、飞机场甚至公交巴士 , 热热闹闹 。
圈内都知道 , 诺安基金不是那种有巨额广告投放预算的公司 , 蔡嵩松也不是钱砸出来的名气 。 据说 , 当市场部询问只有一次线下投放机会 , 投放新基金、或持有人报告 , 蔡嵩松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
这份持有人报告 , 全名是《诺安成长投资者交易行为洞察报告》 。 其中 , 统计了诺安成长混合的679万5053名持有人的交易行为数据 , 并推导出若干结论:①持有人持仓时间的长短 , 与持仓收益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 。 ②「定投」更幸福 。 ③月均交易频率降低 , 盈利人群占比明显提升 。 ④90后是主力军 , 但从收益看 , 姜还是老的辣 。
真实的蔡嵩松 , 极度人间清醒 。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红得发紫 。 一个人无论是投资的成功、或者职业生涯的成功 , 归根结底都是认知的变现、意识的超前 。 蔡嵩松不是偶然的 。
1
行业中有句老话:“莫在高峰慕名而来 , 莫在低谷转身而去 。 ”这是行为金融学上的悖论 。
《诺安成长投资者交易行为洞察报告》统计:从2019年2月21日起 , 截至2021年6月30日 , 诺安成长超6成持有人是赚钱的 。
统计表明 , 上涨减仓者的盈利概率整体高于下跌减仓者 , 「追涨杀跌」不可取 。
定投人群人均收益最高 , 为12.37% , 而短线杀手人均收益最低 , 仅-1.48% 。
诺安成长的定投人群中 , 持仓金额在一千以内的占比超50% , 平均收益率4.37%;持仓超100万的定投人群平均收益率甚至高达40.94% 。
这份报告中想向持有人传达的 , 是如何能够在波动中赚到钱 , 包括四个原则:①降低交易频率;②警惕「钟摆效应」;③坚持长期定投;④学会灵活止盈 。
2
据接近诺安基金的相关人士透露 , 2019年4月 , 诺安基金内部研讨会上 , 蔡嵩松标题鲜明:「做科技投资锋利的矛 。 」
公募基金短短20余年历史上 , 蔡嵩松应该算是上升速度最快的基金经理之一 。 曾经有某深圳科技基金经理对笔者说:「一百年过去 , 后人书写中国资本市场故事 , 蔡嵩松将是在这个时代留有姓名的 , 怀疑他背后是否有高人指点 。 」
同为科技基金经理 , 上海某同行很认可蔡嵩松:「以终局思维 , 倘若坚信中国半导体有着光明的未来 , 他集中、长期的思路就没错 。 」
否定、攻击蔡嵩松的人也很多 , 最多的质疑是「凭什么」 。 出道两三年 , 规模两三百亿 , 蔡嵩松盛名之下 , 到底「凭什么」 。 质疑最大声的 , 尤其以70后以上资深基金经理居多 。 按照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 浮在水面上的不过冰山一角 , 由此可见 , 业内腹诽者不在少数 。
笔者曾与蔡嵩松本人有过短暂的电话交流 , 对于外界喧喧嚷嚷 , 他情绪上很淡定 。 他在电话里 , 是毫无负担的声音 , 充满了朝气 , 简单而快乐 , 与其有一点神秘感的网络形象有反差 。
无论议论多寡 , 蔡嵩松已是基金行业的现象级人物 , 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
3
蔡嵩松是传说中的「长在热搜上的男人」 。 他第一次上热搜是因为当日市场大幅回撤 , 他却一枝独秀 , 为持有人赚取了收益 , 但是紧接着的第二次热搜 , 就是净值大幅回撤 。
诺安成长的净值自2020年7月中旬下跌 , 之后横盘持续至2021年5月中旬 , 中间有10个月之久 。
蔡嵩松曾向媒体表示 , 他压力最大的时候 , 是2020年四季度 。 横盘之后 , 申购慢慢进来 , 持有人数目激增 , 但在短时间内净值又不见起色 , 质疑声越来越响 。
在那段时间 , 蔡嵩松疏散压力的方式是跑步 。 他开始自我审视:投资框架到底对不对?回撤是否造成永久性损失?
他思考的结论是:「中国科技股远远没有走完 , 决策无误 。 」
至2021年5至7月 , 半导体有了一波非常重要的涨幅 。 诺安成长混合的净值上涨70% , 蔡嵩松的想法被验证 。
6月份的某一天 , 当净值终于超越了2020年7月14日的最高点 , 蔡嵩松坐在办公室里 , 那是他内心最释然的一天 。 他想 , 只要持有人能够一直陪伴的 , 应该没有人是亏钱的了 。 很多人来了 , 很多人走了 , 有赚有赔 , 那这就是市场 。 蔡嵩松很高兴 , 没有辜负大家 ,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交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