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蛰虫丸的出处来源
出处来源(《中国药典》)
药物组成:熟地黄、炒土鳖虫、制水蛭、炒虹虫、炒蛴糟、煅干漆、桃仁、杏仁、黄芩、生地黄、白芍、炙甘草 。
功效主治:活血破瘀,通经消癥,祛瘀生新 。治五劳(过饱、过饥,忧郁,暴饮,房室伤,疲劳过度)虚极,瘀血内积,日久成干血内结 。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腹满不食,潮热羸瘦,经闭不行;或痞块发于胁下,初起软而坚,胀痛或压痛,痛有定处,病久痞块质硬,面色
萎黄晦暗,舌有瘀斑,脉弦涩;亦治五劳七伤,不思饮食 。
方解:方中主药大黄逐瘀攻下,凉血清热 。?虫攻下积血;辅以桃仁、水蛭、虻虫、干漆、蛴螬协助主药以活血通络,攻逐瘀血;佐以黄芩伍大黄以清瘀热,杏仁伍桃仁以润燥结,破血降气 。生地黄、白芍养血滋阴;使以甘草和中补虚,调和诸药,以缓和破血药过于峻猛伤正 。酒以行药势 。诸药合用,则能祛瘀血,清瘀热,滋阴血,润燥结,正如(金匮要略)载“润以濡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去其闭”之意 。
药理研究:能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回缩肿大的肝脾,降低慢性肝炎的y-球蛋白,调节免疫功能,减缓肠粘连的形成和发展,促进腹腔血块吸收,缓和增强肠蠕动,降低高脂血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 。其中水蛭唾腺中含有抗凝血物质及肝素、抗血栓素 。
【大黄蛰虫丸的出处来源】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五痨虚极所致干血内结的方剂 。以腹胀纳差,两目黯黑,面色萎黄晦暗,舌有瘀斑,脉弦涩为据 。用于肝硬化,脾肿大,慢性肝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子宫肌瘤,输卵管结核,子宫内膜结核,卵巢囊肿等见上述症状者 。
现代制剂:大蜜丸,每丸3g;小蜜丸,每瓶60g;水蜜丸,每袋18g,用量用法: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一日2次;小蜜丸,每次3一6g,一日2次,水蜜丸,每次3g一日2次 。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
使用注意:血虚经闭,孕妇均忌用;忌寒凉、油腻食物;皮肤过敏者停服 。
推荐阅读
- 心灵丸的出处来源
- 趁痛丸的出处来源
- 糯米鸡肉丸子的做法 制作糯米鸡肉丸子的方法
- 茴香牛肉丸的做法 你会了吗
- 十香止痛丸的出处来源
- 良附丸的出处来源
- 橘核丸的出处来源
- 香连化滞丸的出处来源
- 十香丸的出处来源
- 新增良附丸的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