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肝煎治慢性胃炎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青皮6克,陈皮6克,芍药6克,丹皮4.5克,栀子(炒)4.5克,泽泻4.5克(如血见下部者,以甘草代之),土贝母6~9克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慢性胃炎是所有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胃粘膜反复遭受损害后,出现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萎缩等程度不同的炎性病变,分为3种类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 。其发病可能与喜食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如烈酒、浓茶、过烫过冷饮食等),口咽部的慢性炎症,久服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以及胆汁反流、胃酸缺乏、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也可由急性胃炎转变而来:本病无典型症状,其诊断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部分胃炎病人可无任何不适,有的表现为腹痛型:上腹疼痛明显而持续,食后可加重,或无明显的规律性等;有的表现为消化不良型:食欲不振,饭后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有的表现为全身衰弱型:消瘦,乏力,腹泻,贫血等;有的表现为出血型,上消化道反复少量出血,少数病人可出现大量胃出血 。
慢性胃炎证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 。其病机为外伤饮食,或情志不舒,均可伤及脾胃功能,肝胃不和,郁而化火,火郁伤阴,久病伤络,气血失和 。临床多分为肝胃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胃热阴虚型、胃络瘀阻型等 。
(1)根据《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分册》,英文版,(增刊):1996,(3):177,谢德英等报道:用化肝煎化裁治疗本病205例,其中,治愈50例,显效121例,好转30例,无效4例(伴胆汁反流,改用其他方法治愈),总有效率98% 。处方:陈皮10克,白芍12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泽泻10克,贝母10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内金15克,广木香10克,砂仁10克,菖蒲10克,麦冬15克,甘草5克 。加减:胃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伴胁痛者,加柴胡、郁金;胃脘灼热、嘈杂口苦者,加左金丸;泛酸者,加乌贼骨、瓦楞子;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大便稀溏者,加薏苡仁;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瓜蒌个:每日1剂,水煎服,每天3次:疼痛消失后.改为2天1剂,早晚各1次,3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内停服其他药物 。3个月或半年复查胃镜,治疗!个疗程无效者,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
(2)根据《辽宁中医杂志》,1993,(6):28,方英杰报道:用化肝煎治疗残存性胃炎30例,其中,痊愈2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处方:青皮、陈皮、芍药、丹皮、栀子、泽泻、贝母 。加减:肝郁者,加柴胡、郁金、元胡、川楝子、香附;热甚者,加黄连、苦参、公英、生地;脾胃虚弱者,加黄芪、砂仁、内金、马齿苋;瘀血停滞者,加元胡、当归、五灵脂;黑便者,加白芨、三七粉、地榆炭、槐花炭 。
【化肝煎治慢性胃炎配方】(3)根据《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8,(6):19,周易明报道:采用化肝煎加味治疗中重度糜烂性胃炎60例,其中,治愈(症状消失,纤维胃镜复查正常,随访注意饮食调理,2年内未发者)18例,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纤维胃镜复查中重度糜烂性胃炎转浅表性胃炎者)23例,有效(症状改善,但纤维胃镜复查中重度糜烂性胃炎有所好转者)14例,无效(临床症状及纤维胃镜复查均无明显改善者)5例,总有效率为91.7% 。处方:青皮10克,陈皮10克,白芍15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贝母15克,白芨15克,栀子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剂服用1天半,20剂为1个疗程 。也可研粉,每次服用10克,日服3次 。治疗期间,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规律,忌烟酒、冷饮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加减:口苦、烧心、吞酸明显者,加煅瓦楞子30克,黄连6克,吴萸1克;胃脘疼痛甚者,加川楝子10克,九香虫10克;心烦失眠加重者,加酸枣仁15克,茯神15克,生牡蛎30克;恶心、厌食、苔腻者,加藿香15克,半夏15克,白蔻10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