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元宵节不一样,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今年的元宵节不一样,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今年元宵佳节之夜 , 肯定“东风夜放花千树” , 不过些许遗憾 , 除了天气原因(阴天、多云)外 , 还有古老的朔望“误差”发生作用 , 武汉的市民将看不到月满冰轮 , “月与灯依旧”的景象了 。 不过 , 稍等两天 , 机会好的话 , 一样可以看到另一番难得一见的天文景观: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 还是“圆月昭昭照九州” 。
据天文专家预测 , 今年的元宵节满月会出现在2月17日凌晨1时左右(农历正月十七) 。
都说“十五月儿圆” , 也常有人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 可是今年要拖到“十七圆” , 也太姗姗来迟了吧 。 难道月亮也过年吃嗨了跑不动?带着这个问题 , 记者采访了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罗佳 , 罗老师还是武汉大学通识课《天文学概论》的团队负责人 。
月相图 。
月亮的阴晴圆缺产生了“月”
说起月亮的阴晴圆缺 , 得知道月亮、地球、太阳的运行关系 。 简单说吧:
地球绕着太阳转 , 春去秋来、寒暑交替的周期变化 , 使人们产生了“年(岁)”的概念 , 古人说 , “日周于天 , 一寒一暑 , 四时备成……谓之岁” 。
月亮绕着地球转 , 圆缺盈亏的周期变化 , 使人们产生了“月”的概念 , 古人说 , “月一盈亏谓之一月” 。
通过月亮的盈亏确定的时间长度 , 叫朔望月 。 罗佳解释说 , 如果把月球绕地轨道(白道)投影到地球绕日轨道面(黄道面)上:当月、日和地共线时 , 若月在日地之间时就是“朔”(初一) , 若地在日月之间就是“望”(十五左右) 。
因为日、月、地共线 , 当地球在日月之间 , 可以清楚看到阳光直射到月球表面 , 月面纤毫毕现 , 就是我们所说的满月、圆月;当月亮在日地之间 , 阳光照不到月亮正面 , 月面模糊漆黑 , 只有边缘轮廓 , 就是我们所说的新月、月牙 。
罗佳进一步解释说 , 因为地月日系统一直在运动 , 所以准确的“朔”或“望”都只是发生在某个时刻 , 并不会持续一天或几天 。 因此古人在最初进行历法制定时 , 将发生“朔”的当天定为初一 , 发生“望”的这天定为初十五 。
月亮也在变速跑
那为什么月亮不在十五圆 , 而是往后推延到十六、十七呢?地球绕着太阳转 , 月球绕着地球转 , 都不是正圆轨道 , 而是椭圆轨道 , 所以它们的运行速度会有周期变化 。 月球绕地球运行 , 最近时有36万多公里 , 最远时有40多万公里 , 按照万有引力定律 , 近地时月球会运行得快一些 , 远地时会运行得慢一些 。 所以月球围着地球转一圈 , 看似一月 , 其实每个月份的长度都不一样 , 再加上太阳等其他距离地月较近大天体引力对地月系统的影响 , 实际的运动是十分复杂的 。 罗佳说 , 一个朔望月的平均周期虽然为29.530588平太阳日——小数点后六位的观测精度在中国宋代就已经达到了——但其实会在29.27—29.83平太阳日之间变动 。
“平太阳日”是天文学上的专业术语 , 我们不必深究 , 只需要知道 , 朔望月的长度“有时长达29天19小时多 , 有时则仅有29天6小时多” 。
29.×××天也罢 , 19小时、6小时也罢 , 无论哪个数值都不是整数 , 但每个月又必须按整数划分天数 , 这些小数点后的时间就慢慢积累 , 凑成一天 , 于是就有了有的月份是30天 , 有的29天(比如2022年除夕就是农历腊月廿九) , 这是保持农历月的平均长度尽量接近真实的朔望月长度而进行的人为弥补 。
所以 , 朔望月的长度是由于月亮绕地球公转 , 而地球又绕太阳公转综合运动的结果 。
为什么月亮不在十五圆
罗佳结合中国古代历法史分析说 , 随着观测精度和历法精度的提高 ,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发现按照平均朔望月长度定月时 , 会发生“朔”的真实时刻发生在上个月最后一天 , 这就产生了“朔”从初一跑到月末的困扰 , 这件事引起了天文学流派的很大争论和分歧 , 于是官方人为规定:每个月的开始(初一)必须是“朔”日(包括我们现代的农历) , 而“望”日则不必拘泥于每月的月半 。
【今年的元宵节不一样,十五的月亮十七圆】设想一下 , 月球绕着地球转 , 地球又带着月球绕着太阳转 , 月球绕地球的真实周期就会和朔望周期产生差异 , 比如 , 紧连的两个朔日之间是29.5天左右 , 也就是“朔”之后再过14.75天到“望” , 因没有初0日的说法 , 所以大概率“望”发生在初一+14.75即初十五还要再过0.75天 , 就是初十六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