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治发热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黄芪(病甚、劳倦甚者)15~20克,炙甘草5克,人参(去芦)10克,当归(酒焙干或晒干)10克,橘皮(不去白)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10克 。
【用法】上药研粗散,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煎2次过滤合汁,分2次空腹温服,每日1剂 。
发热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生理范围的症状 。一般腋温在37.2℃以上(口温较腋温高0.2~0.5℃)或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2℃,即为发热 。热程小于2周为急性发热,体温在37.4~38℃,超过1个月者为长期低热;体温在38.1~39℃为中等热;在39.1~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
发热性疾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真菌(霉菌)、螺旋体、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血吸虫)等病原体为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包括血液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暑、中风(脑溢血)、颅骨骨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本方可用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中医辨证属气虚或阳虚者,表现发热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重,热势或高或低,头晕乏力,自汗,易于感冒,气短懒言,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偏于血虚者,则面白无华,心悸不宁,唇甲色淡等症状明显 。以本方治疗,取中医“甘温除大热”之原理 。
(1)根据《浙江中医杂志》1987,(12):540,吕长青报道:以本方加银花、连翘,治1例变应性亚败血症高热患者,连服40剂获愈 。
(2)根据《吉林中医药》1988,(5):22,尤洪金报道:以本方(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加青蒿、地骨皮治疗1例体温达39~41℃持续15天的高烧患者,3剂热退 。
(3)根据《新中医》1990,(11):47,瘳秋源报道:以本方重用黄芪加鱼腥草、法半夏、杏仁等,治疗1例肺炎持续高热(体温38.8~39.5℃),中医诊为阳虚发热 。投药3剂,汗出热退而愈 。
(4)根据《中医杂志》1990,(8):8,万友丰报道:用本方加银花30克,鸡内金15克治疗1例因败血症引起的高热不退(体温39.7℃)病情复杂的患者,投药3剂,热势顿挫,再5剂体温正常,诸症悉平 。
【补中益气汤治发热配方】(5)根据《江苏中医》1995,(6):9,高洪铨报道:以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山药、黄连 。兼阴虚者加生地、麦冬;兼湿者加半夏、川朴;兼阳虚者加炮姜、肉桂;高热者加石膏、大青叶 。治疗30例,结果:显效21例(70.0%);好转7例(23.3%);无效2例(6.7%) 。总有效率93.3% 。2例无效病例为手术并发感染或有其他合并症 。
推荐阅读
- 补中益气汤治感冒配方
- 升阳益胃汤治风疹配方
- 升阳益胃汤治口腔溃疡配方
- 升阳益胃汤治过敏性鼻炎配方
- 升阳益胃汤治小儿尿道综合征配方
- 升阳益胃汤治崩漏配方
- 升阳益胃汤治带下证配方
- 升阳益胃汤治附骨疽配方
- 升阳益胃汤治重症肌无力配方
- 升阳益胃汤治头痛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