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三仁汤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 。
【用法用量】甘澜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每服200毫升,每日服3次,每日1剂 。
【方歌速记歌诀】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
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甚遵 。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
【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
【加减】若热重于湿,症见脘腹满闷,心烦呕恶,身热口渴,或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者,可酌加连翘、黄芩、黄连、山栀等;若热盛湿阻,症见高热、汗多、身重、面赤、气粗、口渴、心烦,可去半夏、厚朴,加生石膏、知母、苍术等;若热盛伤津,症见口渴、唇焦、苔黄而干,舌边尖红,可去厚朴、半夏,加石斛、麦冬、天花粉;若夹秽浊,症见呕恶,脘痞较重,舌苔垢腻,可加藿香、佩兰、豆卷、石菖蒲、郁金等以化浊;若卫分症状未罢,有恶寒现象者,可加香薷以解表邪;有寒热往来者,酌加草果、青蒿以退寒热 。
【方论】本方所治证属湿温邪留恋气分,气机失宣所致,治宜清热利湿,宣畅气机 。方中杏仁宣通上焦肺气,使气化有助于湿化;白蔻仁开发中焦湿滞以醒脾;薏苡仁益脾渗湿,利下焦之湿热,共成宜上、畅中、渗下之剂,三药为主,故名“三仁汤” 。辅以半夏、厚朴以燥湿消痞,行气散满;用通草、滑石、竹叶清利湿热为佐使 。诸药合用,共成清热利湿,宣畅气机之剂,使三焦宣畅,上下分消,湿化热清,诸症自除 。
【医论】湿温初起,邪气逗留气分,湿重热轻,症见头痛,身重疼痛,不口渴,面色淡黄,胸中气闷,不觉饥饿,中午后身体发热,舌苔白,脉弦细而濡软,症状好像阴虚发热,这种病一时不能很快痊愈,病名叫湿温 。本病不论是在夏季、秋季、冬季一律以三仁汤来治疗,不要用汗法、下法和养阴法乱治 。因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有似伤寒表证,但伤寒脉浮紧,此脉弦细而濡,这不是伤寒;舌白不渴,面色淡黄,也不是暑邪偏于火热,乃湿郁之象;胸中气闷,不觉饥饿,不是食滞,食滞则嗳气痞
【三仁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胀,是湿邪阻闭气机,清阳之道不通所为;午后身热,很像阴虚发热,但阴虚发热面必赤,此则淡黄,这是因湿为阴邪,旺于阴分,午后阳气渐衰,故身热 。然皮肤扪之无灼热感,甚或初扪反觉肤冷,久扪则热势渐增,此即所谓身热不扬 。与阴虚发热不相同,而阴虚发热,脉必细数,此则弦细濡,非阴虚可知 。湿为氤氲之邪,其性粘腻,受于长夏雨湿较甚之时,它的侵犯是慢慢而来的,所以不能如寒邪那样一汗而解,也不能像温热病那样一清即退,故而病情缠绵难愈 。假如不明白这个道理,见到头痛身疼怕冷,以为伤寒而用辛温发汗,汗多伤心,而湿邪随辛温之药乘势上腾,内蒙心窍则神志昏迷,上蒙清窍发生耳聋,目瞑不讲话;如误认为中满不饥是食积停滞,而用攻下法,就会误下伤阴,更抑脾阳下陷,湿邪乘势下渍,以致洞泄不止;如误认为午后发热是阴虚,而用养阴滋润的方法,湿为阴邪,加上柔润的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致病势锢结不可解,所以汗、下、润都不可用 。惟宜用三仁汤芳香苦辛,轻宣淡渗,宣畅气机之剂,使三焦宣畅,湿热分消,尤其是湿重于热者,最为妥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