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用一张价值 3000 元的纸是什么感受?这是我的 reMarkable 2 体验报告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 , 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 , 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 。 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 , 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
初见
我对电子墨水屏有初次认知是在初中的时候 。 那时 , 家里要换电器 , 就带上我一起去了苏宁电器 。 Kindle 的商铺就在入口不远处 , 一进门就能看见 。
销售人员和我妈说了一堆话术 , 而我专注地把玩眼前的阅读器 , 只听见一句「最适合爱读书的人 。 」或许因为这句话 , 又或许是觉得能够省下一些实体书的钱 , 我妈才下定决心买给我 。 我一直不知道这款设备的型号——后来才知道是 Kindle PaperWhite 3——只知道这类设备有一个统称的名字:电纸书 。
我确实用它看了不少书 , 比如《冰与火之歌》全套 。 这种设备 , 三年五年都不带坏的 , 加上我那时候信息闭塞 , 也就没有一直关注 。 直至 2018 年(我有了自己的电脑) , 我才在 TESTV 的 一期节目 中看到这种大屏的 E-Ink 设备 。
看到它的第一眼 , 我觉得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设备啊!阅读 + 书写 , 完美 。 我把这个牌子记在心里 , 寻思出国我一定买一台 。
(关于第一代的更多信息 , 你可以看@青雪唐元的 这篇文章)
文章图片
截自官方宣传片
2019 年到了美国之后 , 搜了官网 , 看了价格 , 觉得再考虑考虑 , 就在 Instagram 上关注了官方账号 , 接着忙学业去了 。 2020 年的某一天 , 我看到官方发布了第二代的宣传片:Next Generation Paper Tablet 。 我彻底心动了(请原谅我用自己翻译的视频):
我赶紧去官网看了产品介绍 , 立刻预购了 。
因为是预售 , $399 包含本机 + 基础笔 + 基础保护套:
文章图片
来自官网
我加钱换购了灰色编织的 Book Folio , 总共是 $470 , 但现在已然不是这个价格了:
文章图片
本以为能够像官方说的在五月份拿到 , 结果因为疫情和港口等原因 , 硬是生生拖到了十月下旬 , 让我整整等了七个月 。
硬件·Hardware配置具体参数尺寸187 x 246 x 4.7 mm重量≈ 403.5 g屏幕
10.3 英寸单色电子纸
1872 x 1404 分辨率 (226 DPI)
多点电容式触摸
部分由 E 墨水 Carta 技术提供
手写笔
无需充电、设置或配对
特殊摩擦笔尖
4096 级压感
倾斜检测
书写延时21 ms处理器1.2 GHz dual core ARMRAM + 储存空间1 GB LPDDR3 + 8 GB 电池3000 mAh操作系统Codex(基于 Linux)文件支持PDF + EPUBWiFi支持 2.4 GHz 和 5GHz其他
菜单语言:仅支持英文
同步 App:支持 Win 10、MacOs、iOS 和安卓
屏幕·Canvas
虽说是元太供应的屏幕 , 但它们管这个叫做第二代画布屏(Second-Generation CANVAS Display) 。 因为拥有 4096 级别的压感和 21 ms 的延迟 , 使得 reMarkable 2 在日常书写时非常跟手 , 不会感受到明显的拖影 , 这也是为什么它也深受艺术创作者的喜爱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因为可以新建图层(layer) , 如果你愿意 , 也可以通过同步软件 , 把这个当作简单的数位板使用 。 看到那个红点了吗?那就是笔尖所在的位置 。 当然 , 期望别太高 , 仅仅够用 。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在帮助与支持界面 , 屏幕 的细则中列出了一般不会强调的两点:
- Paper-like surface friction(类似纸张的表面摩擦)
- Sunlight readable(阳光下可读)
首席设计官 Herding 的这句话能够总结了我的想法:
Writing with a plastic stylus on a slippery surface is so low friction that your hand has to compensate, which is uncomfortable and leaves you with a stiff arm.当我在 reMarkable 2 上写字的时候 , 这种熟悉的写字感觉又回来了:写字的摩擦声和那种独特的触感 。 虽然这种摩擦感我早就耳熟能详 , 也知道 reMarkable 做的是最好的 , 但终究比不上体验带来的真实:开箱之后写了几笔 , 写错之后 , 下意识地找橡皮 。 当橡皮对着屏幕的时候 , 我才突然意识到这竟然是屏幕 。 一周之后 , 这种条件反射的行为仍然存在 。
在光滑的表面上用塑料手写笔书写 , 摩擦力非常低 , 以至于必须用手进行补偿 。 这很不舒服且让你的手臂僵硬 。

文章图片
微观景象
首席设计馆 Herding 说 , 在这一代 , 为了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书写体验 , 他们不仅使用了 2D 扫描 , 也采用了 3D 扫描 , 尽可能了解屏幕上什么地形(topography)带来什么体验 。 同时 , 通过这些微观景象 , 他们能够了解这些景象如何与笔尖材料相互作用 , 从而决定摩擦和书写体验 。
阳光下可读
这款屏幕在日光下阅读没有反光 , 反而更加清晰 。 教室里的人造光下阅读 , 和笔记本一样 。 卧室顶灯照射效果和普通纸张差不太多 , 台灯照射的反光效果和杂志差不多——如果你看过《环球科学》那种杂志 。
手写笔·Marker
首席设计馆 Herding 最讨厌的事情是产品设计不适合其配件 。 所以在立项之初 , 设计团队的目标就是以「无缝」和「共生」的方式设计配件 。 不像国内厂商采用公模笔 , reMarkable 的笔都是经过设计的 , 不过代价就是挺贵的——Marker Plus 算上运费要 $140 , 将近 ¥890 。
基础笔拥有和正面面板几乎一样的白色 , 这也是我没有购买 Marker Plus 的原因之一 , 因为我很喜欢这样一体性的美感 。

文章图片
重量只有 19g , 比我的自动铅笔还轻了 6g 。 磁吸出乎意料的可靠 , 拿着出街根本不会掉(除非你故意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两款笔的唯一区别就是 Plus 带橡皮擦功能 , 黑色金属更提升质感 。
因为我习惯用花体写英文 , 日常写字只用钢笔 。 在没有 reMarkable 2 的时候 , 我记笔记买的都是灯塔本子 , 应为书写顺畅、不阴墨 。
所以 , 我很喜欢这款独特的笔刷:书法笔(Calligraphy Pen)也是我经常用的:

文章图片
外观·Industrial Design
真心希望国内厂商能学习一下这个宣传片的设计 。 这个宣传片展示了外观设计、书写体验 , 太美了 。
轻·薄
403g 的重量加上 4.7mm 后的重量 , 我可以轻松地拿在手里 。 10.3 寸的尺寸既能很好地阅读 PDF 文件和记笔记 , 又具有很好的便携性 。 得益于零件的精密排布 , 重量分担被均匀分布 , 拿在手里阅读 30 分钟 , 也不会觉得很累 。

文章图片
大约 23 张 A4 纸这么厚
有时候去学校 , 我直接拿着 reMarkable 2 就走了 , 连包都不用带 。
由于坚实的机身结构设计和四周铝边框的巩固 , 2021 年初回国的时候 , 即使在我书包塞得满满当当的时候 , 它也没有弯曲 。
在机身如此轻薄的情况下 , 仍然塞进了 1.4 mm 厚的 3000 mha 电池 。 中度使用可以将近一周半到两周 , 但要是赶上考试周的话 , 那就一周一充 。
为什么要做薄?| 背后故事
越薄就越像纸 。 更薄的平板可以轻松地放入背包里 , 不会有重量负担 , 并且由于屏幕边缘和手臂休息之间的距离更小 , 书写更舒服 。 我记得曾经上课用厚教材的时候 , 批注很不方便 , 因为太厚了 , 导致我很难在边缘写字 , 姿势非常难受 。
为了做到更薄 , 设计团队把每一个零部件的厚度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 比如一根柔性电缆的厚度为 0.6745 。
【Matrix|用一张价值 3000 元的纸是什么感受?这是我的 reMarkable 2 体验报告】I really hope people use the product naked.
我真心希望人们能够裸机使用它 。

文章图片
零件

文章图片
螺丝和磁铁
在设计保护壳的时候 , 团队做了很多实验确保在不破坏产品本身轮廓和纤薄的情况下 , 满足一定的强度和坚固 。
是的 。 保护壳的质感非常好 , 也能够很好的保护产品本身 。 我选择的是灰色这款 。 由于我留学的地方冬天很长 , 所以灰色编织材料不会像皮革一样在冬天带来冰凉的感觉 。 当然 , 皮革所带来更高级质感和颜色 , 更适合商务人士 。

文章图片
来自官网
回到家 , 我还是更倾向于裸机使用 , 手感真的太棒了 。
熟悉的外观
你也许从题图当中看出来这种设计和去年国产的一些机器都一样 , 比如掌阅 iReader Smart 2 和文石 Nova Air 2 。 这是因为 10.3 英寸显示屏的排线在左侧 , 所以只能这样设计 。 在这些设计当中 , 只有 reMarkable 2 的左侧铝制「书脊」是最窄的 。
除了被后续厂商追上的相似设计之外 , 「熟悉感」说的更是那种对纸张的熟悉 。
We wanted you to only be touching paper when you pick it up. The whole device should feel similar, wherever you touch it, like paper does.所以 , 设计团队将 reMarkable 2 正反两面设计成一样的白色 。 他们比喻道:
我们希望当你拿起它时 , 你只接触到纸 。 整个设备应该有类似的感觉 , 无论你在哪里触摸它 , 就像纸一样 。
这更像是一沓浸在铝里的纸 。从侧面看 , 确实很像一沓纸被铝框围住了一样 。
拿在手上的白色前面板 , 让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书写 。 我上述关于我写错找橡皮的事情 , 也有这一部分原因 。 它给我的直觉更像是说:
这是一张直接可以书写的纸 , 就是你从小熟悉的那张 。

文章图片
reMarkable blog软件
reMarkable 的产品理念不是做一个 tablet , 而是做一个 better paper , 以保护人们的专注力 。 为了确保产品在一个不受干扰的区域 , 让用户能够专注自己的思考 , 他们并没有加入很多功能 , 比如看视频和浏览各种 app 。
UX 团队认为纸是最简单的 , 纷扰最少 , 最能帮助我们专注思考的工具 。 他们希望既保留纸张原有的生命力 , 又尽可能地让它融入数字世界 。 他们清楚地知道有些东西对 reMarkable 来说就是不适合 。
当问到为什么 reMarkable 没有很多功能的时候 , 他们说:
It’s tempting to constantly add new features, but the interesting question is how do those things fit into the reMarkable experience?他们仍然在完善阅读和书写的体验:
不断增加新的功能是很诱人的 , 但有趣的问题是 , 这些东西如何融入 reMarkable 的体验?
日期版本内容2022.12.12
- 可在 PDF 和 EPUB 文件中新建空白页
- 加强文档内搜索
- 整合 OneDrive
- 提升了荧光笔
- 整合 Google Drive 和 Dropbox
- 无 WiFi 分享屏幕
- 屏幕共享
- 快速浏览
- 文档抽屉
- 合并图层
- 默认书写工具
- 改进导航
- 智能荧光笔
- 新键盘语言
- 捏合缩放
- 提升 PDF 导航
- 电子书视觉
- 云服务 404
- 没有前灯 。 这一点见仁见智
- 没有分屏笔记
- 没有查词和翻译功能
- 不能装软件、浏览网页
- 不能扫码传文件
- EPUB 不支持中文
- 一次不能传输超过 800 MB 的文件
- 想体验业内最顶尖的书写感受
- 只想阅读和书写的人
- 专注于思考的人
虽千万人 , 吾往矣 。在如今这个纷扰的世界中 , 我们的专注力正在被短视频和碎片信息蚕食 。 与国内厂商所提倡的护眼平板不同 , 挪威的这家公司重新思考了当代人文与科技的关系 , 试图维护我们快要逝去的专注力 。
——《孟子·公孙丑上》
「Better Paper , Better Thinking」是他们的公司理念 , 作为理念的产品不管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都试图在彼此所在的年代尽力地展现这一「特立独行」的特征 。
虽然拥有这款设备和保持专注力也许既不相关 , 也没有因果关系 , 但至少当我们拿起 reMarkable 的时候 , 可以暂时专注于我们的思绪 。
理念:
附录
> 下载少数派 、关注, 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 年度回顾、好物推荐…… 更多精彩尽在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 , 未经少数派许可 , 不得转载使用 。
推荐阅读
- 皮肤|用小米 Civi 秀出她的天生好看!
- 骆驼股份|骆驼股份:RIMAC电机及控制器技术已完全引入并应用于中克骆瑞的本土化平台产品
- 时间|火出圈的啫喱App下架!曾被指擅自使用用户微信号等隐私
- 用户|"跃见游未来"游戏出海沙龙:华为AppTouch助力开发者开启全球化征程
- 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出路:SaaS应用集成
- dLight|谷歌打造了一盏智能台灯,员工专用
- 复牌|合理运用中药膜分离工艺可减少环境污染
- 粉丝|利用新媒体 科普路子新
- 下架|社交软件新秀啫喱主动下架,被质疑侵犯用户隐私
- Intel|部分Alder Lake处理器被曝采用了0P+8E的核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