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媒体|“悲剧”太多,票价太贵,春节档劝退年轻人

《财经》新媒体|“悲剧”太多,票价太贵,春节档劝退年轻人
文章图片
图1/5
2022年1月23日 , 北京大郊亭 , 博纳国际影城 , 春节档电影《长津湖水门桥》、《狙击手》、《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四海》海报 。 图/视觉中国
文/叶徐彤
编辑/余乐
2022年电影春节档落幕 , 舆论出现了两种互相矛盾的解读:一种认为“异常火爆” , 一种认为“格外冷清” 。
这种怪现象 , 原因在于两组看似矛盾的数据:一是总票房突破60亿元 , 位居影史第二位;二是观影人次相比前一年减少了4600万 , 下滑30% 。
从数据来看 , “影史第二位”的说法颇具迷惑性 。 实际上 , 2022年春节档的总票房比“影史第一位”的2021年下滑了22% 。 因此 ,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 , 2022年的春节档的表现都远不及比前一年 。
《财经》新媒体|“悲剧”太多,票价太贵,春节档劝退年轻人
文章图片
图2/5

而且 , 这样的总票房还是靠史无前例的高票价所造就的 。
这届春节档因“史上最贵”而备受争议 , 平均票价创五年来最高 。 一线城市核心商区的影院票价动辄上百元 , 在三四线小县城买票也要花上50元-80元 。
江苏省镇江市一家影院的店长张经理对我们表示:“我们大年初一的票房产出跟去年差不多 , 但观众少了1500人 。 如果按去年的平均票价 , 其实票房会少很多 。 ”
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双下滑 , 高票价虽是主因 , 但不容忽视的是电影本身对观众的吸引力在降低 。 比起昂贵票价劝退观众 , 更值得担忧的问题 , 是越来越多观众挂在嘴边的那句 , “今年没什么想看的片子” 。
合家欢缺席 , “悲剧”过多
从豆瓣评分看 , 2022年春节档影片的整体口碑较往年有所提升 , 属于中等偏优的水平 。 其中 , 有三部影片的评分都在7分以上 。
但是 , 这次春节档的电影类型以历史战争题材为主 , 缺乏合家欢电影 , 这影响了春节档中最关键的家庭观影场景 。
《财经》新媒体|“悲剧”太多,票价太贵,春节档劝退年轻人
文章图片
图3/5

在历年春节档中 , 喜剧电影占主导位置 , 是最能拉动“路人缘”的题材 。 猫眼数据显示 , 从2013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开启春节档以来 , 八个春节档里 , 喜剧电影五次夺得总票房冠军 。 即使在非喜剧电影夺得票冠的年份里 , 票房亚军也为喜剧 。
今年的春节档 , 却有多部影片的“悲剧元素”超标 , 纯喜剧电影只有一部《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 这限制了观众的观影选择 。
《水门桥》中的“七连”几乎全员阵亡 , 只剩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幸存 。 《四海》前半部分有喜剧元素 , 但后半部分基调压抑 , 两位主角还发生意外身亡 。 一条被点赞了1.6万次的豆瓣热评说 , “大年初一看车祸 , 晦气 。 ”《奇迹》作为励志题材 , 在刻画小人物打拼的艰辛上非常写实 , 也不免呈现出几分苦情色彩 。 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狙击手》也少不了战士牺牲的悲壮场面 。
95后广东女孩欧菲认为《水门桥》拍得不错 , 尤其对整个战争局势的叙述全面而真实 , 但看完后心情太沉重 , 所以不想再看《狙击手》 , 只好选择另一部口碑普通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来调剂心情 。 “春节档就不能多一些欢乐的电影吗?”
电影编剧杨乐说 , 自己的首选也是《杀手》 , 并直言不想看任何其他类型 , “大过年的 , 人民群众不就图个乐嘛 。 ”
“春节档还是更适合喜剧上 。 对主旋律电影 , 观众有点审美疲劳了 。 ”张经理表示 。
《财经》新媒体|“悲剧”太多,票价太贵,春节档劝退年轻人
文章图片
图4/5
2020春节档影片票房排行 , 图源:猫眼
从单个影片看 , 投资规模最大的《水门桥》 , 从预售起就稳坐春节档冠军 , 档期內票房为25.3亿元 , 票房占比高达41.9% 。
浙江省湖州市幸福蓝海国际影城的陶经理认为 , 《水门桥》相比前作《长津湖》质量更好 , 但过高的票价影响到了《水门桥》的整体成绩 。 该片在接下来的二月份仍为市场的主力影片 , 最终票房有望涨到40亿元量级 。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映前排片占比第四 , 凭借喜剧题材的优势 , 自初二起逆袭为亚军 , 档期內票房13.9亿元 。
杨乐认为 , 《杀手》和开心麻花此前出品的喜剧套路一致 , 属于简单的段子喜剧 , 笑点低的人会很喜欢 , 但制作水准和档期爆款还有差距 。 在张经理看来 , 《杀手》并不算黑马 , 主要由于《奇迹》和《四海》两个影片表现未达预期 , 所以才凸显出它的成绩 。
文牧野执导的《奇迹·笨小孩》档期內票房6.7亿元 , 排名第三 。 该片口碑在所有影片中属于上乘 , 豆瓣评分7.4分 , 但票房成绩并未达到业内预期 。 杨乐认为 , 缺乏喜剧要素、拍得中规中矩 , 导致该片在春节档口碑佳但不卖座 。
韩寒的青春片《四海》在预售期间原本被看好 , 上映后档期票房降至第三梯队 , 为4.74亿元 , 不及动画片《熊出没·重返地球》 。
《四海》的口碑两极分化严重 , 喜欢的人很喜欢 , 但不喜欢的网友看得莫名其妙 , “韩寒又拍了部青春疼痛文学” 。
杨乐个人很喜欢《四海》 , 他认为该片内核偏文艺 , 属于情绪性较浓的电影 , 情节逻辑松散 。 最致命的是 , 影片最终走向过于忧伤 , 和营销时的口径不一致 , 也不符合春节档的氛围 , 引发了口碑下滑 。
“这是一部看着热闹、但挺孤单的电影......在后期以及拍摄过程中 , 我努力过很多次使其彻底鼓励人心和欢畅......但我没有做到 。 ”从韩寒自述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出 , 这部底色悲凉的电影 , 注定了不适合在春节档上映 。
《狙击手》的评分为所有影片最高 , 但在和同类型题材《水门桥》的竞争下 , 票房并不占优势 。
导演张艺谋因为身为冬奥会开幕式的总导演而备受网友称赞 , 这才给该片拉了一点“友情票” 。 春节档后期 , 《狙击手》排片连续上涨 , 档期內票房收报2.6亿元 , 排名第六 。
在动画片领域 , 《熊出没》凭借多年在春节档露面打下的基础 , 成为小朋友们的首选 , 取得5.7亿元票房 。 相比之下 , “喜羊羊”系列离开市场太久 , 曾经的受众都长大成人 , 票房不到亿元 。
“多数中国人一年去电影院也就一两次 , 大部分人就把这两次看电影机会放在国庆节和春节 , 属于一种仪式感 。 ”浙江省电影放映协会执行秘书长叶锋表示 , 春节档最重要的观影特征是全家观影 。 在他看来 , 像《奇迹》和《四海》的受众多为年轻观众 , “并不是全国人民的菜” 。 去年的《你好!李焕英》 , 通俗、易懂、温情、好笑 , 才是老少咸宜的最佳范例 。
【《财经》新媒体|“悲剧”太多,票价太贵,春节档劝退年轻人】陶经理认为 , 今年春节档只有《水门桥》“一家独大” , 而逆袭的《杀手》和去年的《你好!李焕英》存在差距 , 春节档得有两部40亿+体量的电影才能撑起来 , 只靠一个头部影片总是差一点 。
此外 , 这届春节档电影整体缺乏话题性和热度 。 “微博热搜基本都被冬奥会、中国女足的新闻占领 , 关于电影的讨论 , 只集中在票价为什么那么贵上 。 ”陶经理说道 。
史上最贵票价 , 年轻人不买单
2022年春节档票价大涨受多方因素影响 。 首先 , 多数电影的发行方把最低发行价上调了近五元 。 同时 , 猫眼、淘票票两家购票平台也减少了补贴 。 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影院大幅提高了终端票价:影院受疫情影响生存艰难 , 加之担心后续档期“片荒” , 因此把全年收入的期望寄托于春节档 , 试图通过抬价多赚些钱 。
从结果来看 , 观众对这样的涨价幅度有些“吃不消” 。 虽然春节档后期部分影院调低了价格 , 但还是无法阻挡观众的流失 。
“看预售不好 , 我们除夕当天就降价了 , 到后期价格降得比去年还低 , 但人还是比去年少 。 ”陶经理说道 。
陶经理对比了这两年春节影院的观众人数 , 差距明显:“去年大年初一5000人 , 初二是4000 , 初三又回到4800;而今年大年初一是3000多人 , 初二2800人 , 初三到初四都维持在2000多人左右 。 ”
其实 , 春节涨价是常见的市场调节行为 , 观众不买单 , 根本问题出在影片本身匹配不了高票价 。
“在观众看来 , 影片值不了这个价钱 。 现在好多年轻人买杯奶茶30多块都很乐意 , 但是看电影30多块有时还觉得贵 , 更不要说春节时可能要6、70块 , 甚至100块钱一张的电影票了 。 ”张经理无奈地说道 。
观众看电影的意愿 , 才是电影市场的未来 。 张经理表示自己对今年影院的收入可以接受 , 但还是更希望更多人走进影院 。 “票价劝退了好多顾客 , 还是挺难过的 。 ”
2022年春节档流失的观众有哪些?
从年龄层看 , 一部分为30岁以下的年轻观影群体 。
猫眼研究院的春节档数据显示 , 19岁-24岁购票用户在全年龄层的占比 , 从去年的27.2%降至22.9% , 25-29岁购票用户占比从去年的20.5%降至19.0% 。
《财经》新媒体|“悲剧”太多,票价太贵,春节档劝退年轻人
文章图片
图5/5
图片来源:猫眼
年轻观众不爱去电影院了 , 是过去一年老生常谈的话题 , 也是行业内最为忧虑的现象 。 无处不在的短视频、更高质量也更便宜 , 甚至可免费下载的网剧 , 都让更多的年轻人远离了电影院 。
此外 , 猫眼研究院的报告显示 , 相比2021年春节档 , 今年低频观影用户比例下降 。 这部分用户即为平时较少走进电影院 , 只会在热门档期观影的观众 。 这些观众对价格较为敏感 。 同时 , 今年全民爆款电影的缺失 , 也让低频用户失去走进影院的动力 。
只要有好电影上映 , 观众自然会回归电影院 。
眼下 , 缺片仍然是影院的长期隐忧 。 一方面疫情导致国内上游制片断供 , 缺少可以带动市场的大体量影片 , 另一方面“海外大片进不来” 。 多位影院经理都对接下来的冷档期不太乐观 。 “最担心后期没有电影 , 以往每个月都有一部比较有盼头的主打电影 , 现在 , 暂时还没看到 。 ”张经理说 。
注:欧菲、杨乐为化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