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制衡 曹操成为坏典型是国情和历史的必然
许多人认为 , 曹操是遭误解、被歪曲的历史人物 。对这种看法 , 我实在难以认同 。在我看来 , 曹操被变成坏蛋 , 是国情的必然 , 也是历史的必然 。
之所以会有这两种必然 , 原因当然出在曹操本人身上 。具体地说 , 出在曹操其人如下四个特点上:
其一是 , 出身不正 。纵观历史我们知道 , 帝王宝座并非某一户人家祖传的家私 , 是可以抢来抢去的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三国演义》里的英雄们喜欢说的一句话 ,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 , 都是这个意思 。但是 , 与此同时 , 也有另一种理论说 , 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天子的 。做天子也要根正苗红 , 即需要具备如下两个条件之一:要么他的祖上做过天子 , 要么他不是正常的人类 , 而是怪胎孕育——神龙之类仙界动物再世 。三国争霸 , 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人物是曹操和刘备 。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 符合祖上做过帝王这一条件;而曹操 , 祖上不但没有做过帝王 , 反而是来历有些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把曹操的祖先追溯到汉初名相曹参那里 , 但是 , 曹操的父亲曹嵩却是宦官曹腾的养子 , 虽然官至太尉 , 但身世并不清楚 , “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吴人所著《曹瞒传》称曹嵩是夏侯氏之子) 。这几乎等于说 , 曹操的父亲是个私生子 。私生子的儿子 , 竟然生前被封为魏王 , 死后被尊为皇帝 , 这是所有正人君子都不能答应的事情 。显然 , 曹操吃亏就吃在为人老实上 。假如他也跟刘邦似的 , 组织一个造神班子 , 事前事后 , 大造舆论 , 广泛宣传 , 把自己说成是天帝之子什么蛇转世而来的 , 是真命天子 。那么 , 可以肯定 , 日后“拥刘反曹”的队伍就不会那么强大 , “窃贼”的指控也难以成立 。曹操犯傻 , 只知道花费大量精力财力去笼络文人士子 。这些人多是自由主义分子和无神论者 , 对他的帝业(我认为曹操生前并无登基的野心)不但没有帮助 , 简直是大大的妨碍 。
其二是 , 喜欢实干 。通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 , 史书中有名的宰相大多是和稀泥、谈理论的高手 , 不大可能是棱角分明、干实事的人 。曹操正好违反了这条规则 , 一入官场 , 便总想着要做点事情 。例如 , 早在担任济南相期间 , 就曾大刀阔斧地整顿官吏队伍 , 杜绝贪污腐败现象 。史书上赞扬他的政绩 , 说是“郡界肃然” 。实际上 , 不难想象 , 一定是得罪了许多权势人物 。后来被提拔为东郡太守、拜议郎 , 曹操不是拒绝 , 便是经常不去上班乃至干脆辞职回家 , 都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如果要想干点事情 , 肯定会给家人招致祸害 。后来做了大将军、宰相 , 曹操做事仍然是雷厉风行的做派 。有如陈寿在其本传后的评论所说的 , “……运筹演谋 , 鞭挞宇内 , 揽申、商之法术 , 该韩、白之奇策 , 官方授材 , 各因其器” 。不用说 , 这样做派 , 是会得罪很多人、树敌千千万的——这些人都可能成为他坏名声的制造者和宣传员 。
其三是 , 口没遮拦 。以儒家学说为治国理论的中国 , 崇尚的为人处世之道是温柔敦厚 , 是中庸谦和 。所谓的礼仪 , 就是克制自己 , 宁可说假话扮假笑 , 也要让别人感到舒服 , 开心 。曹操说话 , 完全不讲温柔敦厚、中庸谦和这一套 , 什么事都直言不讳 , 完全不考虑他人听着是否舒服 。最厉害的话 , 大约是《述志令》中的“设使国家无有孤 , 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 以及大言不惭地把自己比作古代圣人周公 。至于《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误杀故友吕伯奢的家人后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 , 不叫天下人负我”(《三国志》中记载的是“宁我负人 , 毋人负我”) , 一般人的理解 , 是不符合曹操说这句话时的本意的 。另外 , 曹操在遗嘱里除了交代军国大事之外 , 还说到对妻妾妓女的生活安排以及自己衣物、香料的分割这些琐碎事情 , 史称“分香卖履” , 也是跟封建时代的礼仪传统相抵牾的 。曹操的实话实说 , 即使在今天 , 听起来也是非常刺耳的 。
推荐阅读
- 三国史上刘备曹操为何都说周瑜会割据荆州自立
- 刘备是怎样依附刘表对抗曹操的?刘备事迹简介
- 徐晃和曹操关系好吗 徐晃为什么效忠于曹操
- 三国鲜有“高富帅” 曹操身高1米6 刘备家贫如洗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不杀放走曹操的关羽?
- 曹操是怎样的人?曹操究竟是不是奸雄
- 三国十大经典遗言曹操最奸诈布72疑冢
- 曹操对待两位美艳的儿媳为何会是不同态度?
- 揭秘历史背后的历史 曹操为何要杀华佗
- 曹操为何杀华佗?揭开曹操杀华佗的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