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Kindle背后的互联网仪式感
文章插图
文|科技复联汪,作者|风千语
今天说说Kindle。
先忘掉那些关于泡面盖或者小资范儿的讨论,对于会读书的人来说,换什么形式都会读,不爱看书的人,给它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的库藏量也是摆设。
对于始终愿意用墨水屏看书的人来说,去问他“手机也能看的东西为什么非要另外买个设备”这种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互联网上视频再多,总有很多人选择图文,文章在手机上漫天,总会有人想看书。选一个可装海量书籍的墨水屏设备属于看书人士自然而然的选择,Kindle在国内不断涌现出的竞争对手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其实早在2013年亚马逊凭Kindle Paperwhite 进入中国之前,onyx boox(文石)就出过几款墨水屏电子阅读器。掌阅的iReader、小米的墨案、当当阅读器和微信读书阅读器等都属于后来者。
即使亚马逊不回应,Kindle要退出中国市场这个传闻的可信度也很低,眼下Kindle在国内占有相当市场,很多有外文电子书需求的用户依旧是Kindle的忠实用户。
在智能手机过分普及的今天,Kindle有时甚至像一个复古设备,不能追求网速,也不能奢望高刷,装不了APP,也看不了视频。
应该有相当一部分人买墨水屏的理由是为了帮助自己戒掉爱玩手机的习惯,尽管最后不一定成功。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买墨水屏是因为长时间盯着电子蓝光屏会眼睛废掉,尽管墨水屏不能完全免除这种伤害。
作为一个Kindle资深用户,除了2007年的初代产品和2009年的Kindle 2,其后多代经典款产品我都用过。既经历过买来吃灰的阶段,也有过抱着几个月不撒手的体会,最大的心得是:
墨水屏更多的时候代表着一种碎片信息时代的慢生活追求,仪式感多于实际价值,但这种仪式感又非有不可。
01 让互联网慢下来学习的确需要点仪式感,这里说的仪式感和“装”是两回事。你不能认为一个准备努力备考的学生将居所搬离闹市是为了“装”,也不能草率地断定那个在家里装了大书柜的人只是为了显摆。
微信读书等电子书App的火热之后,实体书店行业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走向衰退。《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新开书店4061家,关闭书店1573家,新开数量是关闭数的2.6倍。
尽管像西西弗等网红书店发展出了餐饮+文创+图书销售等新盈利模式,但书店转型并不意味着纸质书不再受欢迎。在接受调查的书店中,有24家图书销售收入占比100%,近三分之一的书店图书销售收入占比50-79%,有明显依靠教辅类书籍盈利的书店只有新华书店。
你可能身边就有那种坚持看纸质书的人,买了一箱又一箱,从不嫌搬家麻烦。相较于Kindle用户,这种人的仪式感更重,既不嫌费事也不嫌费钱。
Kindle是一种相较于实体书更为便携的选择,而且便携是Kindle最根本上的好处,为眼睛考虑都是其次,如果只是偶尔看那么一两本,那用手机或电脑看又能累着眼睛多少?
长期在亚马逊购入电纸书或者订购了Kindle Unlimited包月服务的人应该知道,很多电纸书的价格并不见得比实体书便宜很多,用同样的价格大约可以在某电商平台买到一本同款二手书。
不过要论便携度,Kindle绝对比不上手机。只是人们依然选择了功能不那么丰富的Kindle,潜意识里是为了追求某种仪式感,一种与移动互联网暂时隔离的仪式感。
就像读书须得找一张书桌一张椅子一个安静的房间,放下手机开启墨水屏,很大意义上也是在营造一个小型学习空间。
沉浸在移动互联网世界里的人,时间过得飞快,至少在人的主观上是这么觉得的,你拿着手机刷刷刷两个小时几乎是毫无知觉的。久而久之,人对时间难免产生恐慌和焦虑,什么事都没做,一天就过去了,这一天如果拿来做其他有意义的事多好。
推荐阅读
- Kindle|“若Kindle退出中国,图书业将损失一条重要渠道的收益”
- 安全|“网络大流感”ApacheLog4j2漏洞来袭“云上企业”如何应对?
- kindle|微信读书,真能杀死Kindle?
- 商户|好感度拉满!国内知名外卖平台:西安骑手免除扣罚,补贴500万
- 新冠病毒|日本单日新增新冠病毒感染者超一万人
- 妮维雅水感清爽啫喱防晒霜怎么样-妮维雅水感清爽啫喱防晒霜测评
- ZOHO|ZOHO中国总裁侯康宁:全球SaaS产业正处上升期,打造生态化的无感体验是趋势|探路 2022
- 枸杞|拼多多发布“御寒指南”:这个冬天不感冒 万物皆可加绒
- 现实世界|打造系列感的运营设计,设计师要怎么做?
- ip除了压泡面,Kindle在中国可能真没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