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纪录片《宇宙》举办研讨会,郝景芳等人畅谈科普走向现实
由西瓜视频、BBC Studios、《科幻世界》杂志联合主办的纪录片《宇宙》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 。 西瓜视频运营负责人姚帅 , 科幻作家、第74届雨果奖得主郝景芳 , 科幻作家、银河奖得主江波 , 《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拉兹 , 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学者王小鲁 ,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者孙红云 , 知名纪录片导演王久良等在内的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 , 共同分享对纪录片《宇宙》的镜头美学及内容表达 。
文章图片
活动现场嘉宾
研讨会现场 , 业内采访人员和纪录片专家一同观看了《宇宙》第四集《黑洞家族》精彩片段 。 本集以“黑洞尽头会是什么”为主题 , 结合先进科技对黑洞的观察及天文学家的阐释 , 将恒星诞生、外星世界、浩渺银河、黑洞力量、星系碰撞等宇宙奇观一一展现 , 让在场嘉宾瞬间置身于宇宙这个浩瀚神秘天体中 。 该集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布莱恩·考克斯主持 。 他还曾是英国流行乐队D:Ream的键盘手 。 纪录片画面中 , 他身处地球上的几个自然环境中 , 有高山也有急流 。 片中他用现实中的河流比喻宇宙中的一些现象 , 让在场嘉宾都颇有启发 。
科幻作家、第74届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在观看完片段后深受触动 , 作为一名曾经的天体物理学本科生和研究生 , 她感叹这部作品“把我们论文拍成3D的了” , 她特别佩服做这部纪录片的人 , “他们利用先进科技技术将图纸、公式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 更加具有普适性 。 ”
文章图片
郝景芳发言
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学者王小鲁从电影创作者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 他表示自己这些年对自然科学天体物理的认识其实主要通过电影 , “因为好多电影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 , 有软科幻、有硬科幻 , 这个纪录片恰恰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出现了 。 它拍的是宇宙、黑洞等 , 但用的图像(很多)是大自然的、地球上的 , 可能有隐喻在里面 , 我觉得这个修辞很新鲜 。 ”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者孙红云也分享了对自己的几个启示:“一个是人类探讨宇宙的时间点 。 我们今天在这里做的一切关于人类、宇宙的结论 , 只是此时此刻或这个宇宙当下我们的一个判断 。 ”在纪录片制作方面 , 他分享道:“以前纪录片一定要有拍摄 , 有素材 , 或者有照片 , 现在的技术让我们延伸到十几亿、几百亿年前的宇宙 , 甚至还到了未来 , 最后宇宙会变成一个黑洞 。 这部纪录片将宇宙的神秘具象化 , 给人充分的视觉冲击和科普意义 。 ”
推荐阅读
- 界面新闻|谷歌母公司面临环保投资者施压:修改设备维修政策以减少电子垃圾
- 电影|变形金刚外传电影《大黄蜂》曝官方中文配音片段
- Note|红米 Redmi Note 11 系列宣布联动《蜘蛛侠》
- 财联社|对话荣耀CEO赵明:折叠屏会是国产手机弯道超车苹果的契机
- 最新消息|高分辨率扫描图让你在网上欣赏伦勃朗的《夜巡》杰作
- 手柄|《战神》PC版今晚12点开启预载 感受更丝滑的奎爷
- 舍尔|编辑部荐书 | 编辑领读《哥德尔 艾舍尔 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 时钟|AMD 肾上腺素 22.1.1 驱动发布:优化《战神 4》
- 新浪科技综合|科普:猪心移植给人背后有哪些科技突破
- 青少年|短视频外,科普还能怎么“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