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手段 , 将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
文│顾雪非、张美丽? 编辑覃柳笛
文章图片
家住北京市广渠家园的藤奶奶(左)在东花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罗晓光/摄)
健康是人幸福生活的基石 , 如何在社区层面充分发展和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维护和增进人们健康 , 是未来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借助5G通信技术在医疗服务中建立的成熟应用场景 , 以及AI技术在疾病诊断领域的广泛使用 , 城市社区远程医疗服务正在变得更加便捷和富有质量 , 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便捷、智能、舒适的生活品质要求 。
“虚拟诊室”远程看病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 。 社区的全科医生既扮演着人群健康的守门人 , 又扮演着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协调员角色 , 健康管理是其重要职责——通过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相关指标的收集 , 全面监测、分析、评估 , 开展健康咨询和指导 , 以及以精细化方式开展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 实现全程化健康管理服务 。
目前 , 以互联网、物联网、AI、5G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的结合蓬勃发展 , 在我国形成了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和智慧健康等健康服务新模式 。 通过信息化手段 , 帮助社区成员提升健康管理的能力与效率 , 社区全科医生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守门人” 。
其中 , 互联网医疗主要是以互联网平台和可穿戴设备为载体 ,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 提供互联网健康咨询、互联网辅助诊疗、互联网诊疗服务 。
移动医疗是电子医疗的一种 , 通过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 , 例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提供电子病历和处方、远程医疗、在线问诊等方面医疗相关服务内容 。
智慧健康则是通过物联网的环境感知网络和传感基础设施 , 实时、智能、无处不在地收集诸如血压、体温、心率等人体关键生理指标 , 开展健康监测与疾病预防 , 满足人群主动追求健康的目标 。
在线健康社区和互联网医院利用互联网平台创造了虚拟诊室 , 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跨区域流动 。 虚拟诊室实现了医患之间的交流互动和信息传递 , 提供互联网健康信息、虚拟健康咨询与指导 , 线上初次问诊与分诊 , 从信息技术角度打破传统医疗服务的时空阻隔障碍 , 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欠发达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的医疗资源短缺 , 促进地区间健康公平性改善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全球卫生领域盛行的健康服务模式 。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固定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 , 通过服务提供逐步建立起医患双方的相互信任机制 , 形成长期稳定的医患信任关系 。
在这种基于信任的委托代理关系下 , 民众遇到健康与疾病问题时 , 家庭医生可从医学专业角度给出相关建议 , 减少了医疗信息不对称对其决策的影响 , 有利于帮助民众做出最优的健康与医疗决策 。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 家庭医生作为患者的第一接触者、受人群尊重的社区成员 , 承担着重要角色:
一是可以作为社区防疫信息的传递者 , 利用突发传染病报告系统上报给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 做好疫情信息的上传下达;
二是作为社区健康教育者 , 及时通过信息化平台向公众提供个人防护措施 , 降低公众感染风险;
三是作为医疗服务提供者 , 通过在线诊疗平台 , 提供慢性病复诊服务 , 为其他非疫情感染患者提供医疗咨询和医疗建议 , 为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 为新冠肺炎康复者提供后续的健康追踪服务 , 以减少物理空间交叉感染的风险 , 减少实体医院的就医压力;
四是开展失能人群的照护指导 。 疫情期间 , 处于安全考虑暂停上门服务 , 可以通过照护App、视频、电话、短信等非接触方式 , 开展对失能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家人照护技巧指导、送药服务、远程会诊、远程护理等服务 。
当前,国内多地社区通过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 提升签约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
一是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建设 , 开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App , 实现签约服务在线化和移动化 。
二是搭建区域性健康大数据中心 , 为家庭医生配备如平板电脑、智能血压计、血糖监测、血氧、尿常规等智能化随访设备 , 实现采集数据的自动上传到健康大数据中心 , 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签约对象 。
三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与其他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综合医院间预约、就诊、转诊、结算的智能化 。
这些手段措施 , 实现了社区与其他医疗服务提供方之间信息的横向与纵向一体化、协调性和连续性 。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服务的技术效率 , 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及不合理用药带来的不必要支出 , 避免由于随访不到位导致的本可避免的并发症 。
未来 , 健康社区应根据签约对象的健康指标 , 开展人群健康风险分层管理 。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估 , 对签约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摸底调查 , 开展主动识别人群的健康风险 , 进行人群风险分层 , 对高风险人群在社区层面开展主动干预 , 提供更为密集的健康服务 。 通过转诊机制 , 协调各级医疗机构为高风险人群更多地提供适当的服务 , 改善服务结果 。
文章图片
5月26日 , 上海居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打浦慧医疗”在线服务平台向在线坐诊医生进行咨询 ( 刘颖/摄 )
从“卫生服务”到“健康服务”
目前 , 社区卫生机构承担着社区的医疗服务提供与健康维护的两大职责 , 在实践过程中却主要围绕“以疾病为中心” , 集中精力于疾病问题的诊疗 , 而非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
人的健康状况动态的变化 , 催生了人群健康与医疗的多样化需求 , 加强人群生活方式行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十分必要 。 因此 , 必须变革和创新传统的基层卫生机构现有的服务内容和方式 , 来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健康与医疗需要 。
我国医改的重心 , 便是调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与职能 , 建立和完善以强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为基础、以人为本和注重质量的整合型服务提供体系 , 来更好地满足人群对健康与医疗的要求 。
未来 , 通过建立和完善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 , 各级卫生服务机构将围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要 , 向人群提供健康管理、疾病诊疗、康复、缓和医疗、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服务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是常见病的初次诊疗场所 , 通过对人群提供有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 ,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当前综合医院是人们接受医疗服务的初次场所的现状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常见疾病诊疗服务提供主体 , 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主力 , 社区长期护理提供者 。 综合医院则承担急重症和疑难杂症诊疗服务 。
在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安宁疗护等服务提供中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大有可为 。 国内外慢病防控的成功经验显示 , 以社区全科医生作为慢病防控主力 , 不断提升其慢病防治能力 , 引导其对患者进行动态管理 , 调动患者的个人积极主动性 , 参与疾病管理 , 是实现慢病患者有效管理的关键性因素 。 可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协调者 , 通过与其他医疗服务机构建立衔接有序、合作互动的慢性病预防与诊治工作机制 , 向人们提供融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筛查和疾病管理为一体的慢性病预防与诊治全程健康服务 。
例如 , 在疫情期间 , “AI数字医生”每天围绕一个互动问答主题 , 推广大众必备的防疫抗疫卫生健康知识 , 包括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洗手、保持健康心态等 。
无需人工干预 , AI数字医生全程自动与观众互动 , 如真人一样声情并茂 , 根据回答内容实时生成嘴形、表情、眼神、肢体动作 , 灵活生动 , 以超写实形象、卡通等多种风格的数字人 , 为社区提供非接触式服务 。
此外 , 随着智能健康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完善 , 可通过对个人心脏、睡眠、行动识别、行人位置、跌倒监测等数据的采集 , 在人群健康风险识别发挥出巨大潜能 , 为更好地开展精细化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证据支持 。
这些信息化手段 , 将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 最终形成针对全人群“智慧健康-智慧医疗-智慧照护”的连续健康服务新模式 。
(作者顾雪非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美丽系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讲师)
【医疗|健康社区怎么建?】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推荐阅读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诊断|比尔·盖茨关于2022年的五项预言之三:家庭医疗诊断手段普及
- 美容|升级扩业 中家医·家庭医生医疗美容医院引爆广州
- 医疗|数坤科技与美年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用户|扫地机器人行业未来怎么走?石头科技给出了答案
- 模型|2022前展望大模型的未来,周志华、唐杰、杨红霞这些大咖怎么看?
- 智慧|过马路需取道地铁站怎么办?深圳开发过街码,进出闸机不扣费
- 新机|2021年末骁龙8系新机频发,想要一款性能体验好的旗舰该怎么选?
- http|抖音原来还能刷自定义评论!我知道网红怎么来的啦
- 第一医院|三明启动“云查房” 让基层百姓“零距离”共享专家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