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原题方便之门绝不是偷窥之门
便利用户与侵犯隐私之间是有界限的 , 应当尊重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 方便之门不是偷窥之门 , 绝不能放任APP偷窥用户 。 监管部门要提高技术水平 , 不能监管对象“开跑车” , 而监管人员还在“蹬自行车” , 应依法加强监管 , 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一直怀疑被APP偷窥的消费者似乎找到了证据——近日 , 有网友利用苹果iOS15的“记录APP活动”功能 , 发现美团APP连续24小时对其定位 , 每5分钟一次 。 该网友忍不住问:“太恐怖了 , 这是要干什么?”
拥有12亿用户的微信同样被发现在后台反复读取用户相册 。 此外 , 还有多名用户通过“记录APP活动”功能 , 发现淘宝、QQ、微博、搜狗输入法等都在后台对用户反复定位或读取相册 。
对此 , 微信回应称这是系统在相册发生内容更新时通知微信 , 提醒微信提前做准备 , 这明显是变相承认读取信息属实 , 只不过初衷是“方便用户” 。 美团“工程师”回应重点落在该款读取软件系境外人员研发 , 安全性和保密性存疑 , 但并未否认真实性 , 只是强调大部分主流APP都会被检测出此类情况 , 自己不是唯一的“出头鸟” 。
一段时间以来 , 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已不是新闻 , 主管部门曾多次通报相关案例 。 有些企业涉嫌打着“方便用户”的旗号 , 凭借技术优势过度收集用户信息 , 而用户对此一无所知 , 或者找不到真凭实据 。 这次引起轩然大波 , 一是因为主流应用涉及众多 , 且读取太过高频;二是普通消费者终于有了看得懂的工具 , 技术抓住了技术的小尾巴 , 用户这才发现APP居然对自己爱得如此“深沉”:美团每5分钟定位一次用户 , 操心的老父亲惦记晚归的女儿也不过如此;微信在后台多次悄悄读取用户相册 , 让总想翻看孩子日记的老母亲羡慕不已 。 可是 , 父母关心孩子是血脉亲情 , 且不会随意越过子女隐私的边界 。
【信息|经济日报:APP24小时定位用户意欲何为?谁来监管?】难道APP背后的企业比亲爹亲妈更关心用户?显然不可能 。 那就得追问 , APP24小时定位用户意欲何为?谁来监管?消费者如何维权?
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是一种内卷 ,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 , 不考虑用户成本随时唤起随时收集 。 收集的信息越多 , 用户画像就越精准 , 能开展的经营活动就更多 , 获利更丰厚 。 还有一小部分企业是因为无知或者懒 , 利用现成的集成服务开发APP , 其中内嵌了信息收集功能 , 可能它自己都不知道 。 当然 , 根本原因是此前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用户信息收集行为 , 企业越界不犯法 , 很少受惩罚 , 缺少整改的意识和动力 。
推荐阅读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Tencent|微信小程序新规则:调用个人敏感信息将需授权
- 接口|微信小程序用户信息相关接口调整
- 梦芯|梦芯科技:精准时空信息赋能汽车技术创新发展
- 信息|我国成功发射天绘 4 卫星,用于地理信息测绘等任务
- 信息|财报识别系统教你怎样做好金融信贷审批工作!
- 电子商务|经济日报:淘宝禁止好评返现 “水”评会少吗?
- 安全|T-Mobile再遭网络攻击 部分客户信息和SIM卡被窃取
- 信息|中科曙光:参与制定首批液冷数据中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