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出现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的这位博士生,她的故事不简单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10月9日讯(采访人员 高众 欧媚)“无论是扎根在卫星通信领域的数年攻关 , 还是前行在卫星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征程 , 科研工作者和创业者始终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科研报国与创业报国 , 殊途同归 。 ”今天下午 , 在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 ,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北京理工大学在读博士生宋哲介绍了参加大赛的感受和体会 。
据报道 , 全球通信卫星测量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 自2014年起 , 美、日等发达国家陆续发布了自己的卫星互联网计划 。 而我国的卫星测量仪一度面临“精度不足”“效率低下”“功能单一”“价格高昂”等问题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 宋哲所在的北京理工大学“星网测通”团队潜心研究十余年 , 自力更生 , 发明系列测量仪 , 解决了制约我国通信卫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 相关产品和设备支持了我国多个重大型号的研制工作 , 包括神州、天通和北斗 。
【问题|出现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的这位博士生,她的故事不简单】回望过往 , 宋哲表示:“在参加‘互联网+’之前 , 我是一名科研工作者 , 更多的是在和‘物’打交道 。 我推公式 , 我编程序 , 我努力地去解开由一个个复杂的问题所缠成的绳结 , 我乐此不疲 。 但‘互联网+’ , 给了我一个更丰富更盛大的舞台 , 它让我开始学会了和‘人’打交道 。 从参加比赛到现在 , 我有幸见到了非常多的投资人导师和青年创业者们 。 我聆听着投资人老师的智慧 , 也汲取着青年创业者们的热情 。 我学会了原来创业需要‘抓人、抓钱、抓方向’ , 我明白了什么是商业模式、什么是盈利模式 , 我了解到了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各种政策和便利条件 , 也深深感受到了国家在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上的决心 。 无论前方的“拦路虎”是调不出的程序还是找不到的投资 , 科研工作者和创业者都意志坚定、百折不挠 , 所谓‘万水千山只等闲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
作者:高众 欧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