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 , 读懂全球钢铁
近日 ,我校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吕昭平教授团队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及泰斯研究公司、郑州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 , 首次通过调控共格无序析出适时且持续的钉扎再结晶晶界迁移 , 获得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超细晶TWIP钢 , 强度及加工硬化同时提升 , 据此研发出一种仅通过简单轧制和退火工艺即可获得高性能超细晶钢的工业化晶粒细化技术 。 该项超细晶高强钢研究的重要突破于2021年2月10日以“Facile route to bulk ultrafine-grain steels for 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为题在 国际学术刊物Nature上发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开发性能优异并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新型高强钢可以实现交通装备的轻型化 , 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 而孪晶钢因其具有优异的成形性能、抗拉强度 (800-1000MPa)和均匀延展性 (≥50%)从而成为汽车轻型化设计的首选材料 , 但低的屈服强度严重制约工程应用 。 如何在保证其高加工硬化率、高塑韧性的同时大幅提升材料强度是交通装备制造等国民经济领域面临的关键问题 。
细晶强化是同步提升材料韧性和强度的重要手段 。 然而 , 由于孪晶钢在冷却过程中不具备固态相变 , 无法像低合金高强钢一样通过轧制和快速冷却等工艺达到超细晶粒的目的 , 因此不得不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高压扭转等大塑性变形方法获得超细晶 。 这些方法生产成本高、样品尺寸小 , 而且细晶材料中通常含有高密度位错、空位等晶体缺陷 , 大大降低其均匀延展性 , 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 。
为解决超细晶奥氏体钢的规模化制备的技术问题 ,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吕昭平教授团队与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及泰斯研究公司、郑州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的材料学家们研发了一种新型晶粒细化技术:即通过微量Cu合金化 , 在再结晶过程中实现超细再结晶晶粒内部快速、大量共格无序析出 , 通过强烈而持续的Zener 钉扎抑制超细再结晶晶粒长大 , 从而实现工业化条件下获得超细晶TWIP 。 该技术通过影响局部层错能细化了超细晶TWIP钢的机械孪晶 , 而晶内无序析出几乎不钉扎位错移动 , 从而在细化晶粒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TWIP钢加工硬化能力 。 通过这一技术所得到的超细晶钢屈服强度达到710MPa , 抗拉强度高达2000MPa , 同时均匀真应变超过了45% 。 该项技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 对其他合金体系的晶粒细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内容来源:北京科技大学
【晶钢|北科大在超细晶高强钢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本报观点和立场 。 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 , 敬请各位指正;如标错来源 , 请跟我们联系 。
推荐阅读
- 科学|中阳县北街小学:体验科学魅力
- 测试|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365万公里
- IT|8号线、14号线将全线贯通 北京地铁?今年开通线路段创纪录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VIA|x86研发团队卖给Intel后 VIA出售厂房和设备:北美分部就此终结
- 手机|小米手机的软肋
- 相关|科大讯飞:虚拟人交互平台1.0在媒体等行业已形成标准产品和应用
- 平台|数梦工场助力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
- 建设|数据赋能业务,数梦工场助力湖北省智慧应急“十四五”开局
- 技术|探秘AI智慧之旅,科大讯飞AI学习机研学游第一期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