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承气汤加减化裁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大黄12g炙甘草6g芒硝15g上3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去渣,再下芒硝,文火微沸 。
服法:按宋版原文,本方服法有二 。
一为太阳篇第29条,“少少温服之”用于温药复阳后,致胃热谵语之证;二为阳明篇第207条“温顿服之”用于阳明实热之证(腹胀,便秘,心烦,蒸蒸发热等),取其泻热和胃 。
此者,说明因证立法辨证论治之妙 。临证宜随机用之 。
【功效】泻热和胃,润燥软坚 。
【主治】
主证:不恶寒但热,蒸蒸发热,汗出心烦,腹胀满,不大便,苔黄 。
副证:或谵语,或口渴,脉或滑或平 。
【临证加减】
1.糖尿病:尿糖阳性,证属阳明里实者,本方加黄芩、知母、天花粉、白僵蚕、天冬、生地、牛膝、石膏,有良效 。
2.急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间):本方加龙胆草、黄连、檀香、木香、败酱草、枳实、竹茹、陈皮、元胡,可缓解急性期症状 。
3.调禺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本方加柴胡、龙胆草、败酱草等,克服了西医单纯强调“静”字 。用本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通”字着眼,疏通消化道,消除瘀积,恢复消化功能,贯穿着一个“动”的过程 。[贵阳医学院.科研资料汇编,1973]
4.调胃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以调胃承气汤去甘草用粉剂为主治疗 。用药后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2.36天;尿淀粉酶平均恢复正常时间为3.25天;发热者平均退热时间为3.5天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27):15]
5.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胆结石下移性肠梗阻:因“总攻”胆结石下移形成肠梗阻,用调胃承气汤加莱菔子、木香降气通下,服药2次,得快利3次,排出大型结石(4cm×5cm×5cm)2个 。脐周阵痛,腹胀,便秘,呕吐等症状霍然消失 。[湖南医药杂志,1978,(3):34]
6.用调胃承气汤加玄参而成泻热汤为主治疗成人肺炎,一般能于24~72小时内退热 。[中医杂志,1980,(4):274]
7.以调胃承气汤去甘草制成药袋外用治疗痈肿有良效 。[辽宁中医杂志,1991,(3):361.
8.调胃承气汤中大黄芒硝的临床应用:于流行性出血热重症,均综合对症治疗 。本组用大剂量速尿(每次≥200mg)效不佳后,改用大黄30g,水煎200ml左右,冲化芒硝15g 。每日2次,口服或灌肠,用3~4剂 。对照组14例,继用大剂量速尿 。结果:两组分别治愈30(85.7%)、8(57.1%)例,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25<P≤0.05 。[中国乡村医生,1994,(9):34]
9.本方加石膏、知母、陈仓米,治阳明经腑同病,名自虎承气汤 。[通给伤寒论]
10.本方去甘草,加生地、赤芍、黄连、黄柏,治阳明温病,小便赤痛,大便秘结,时时烦渴,名导赤承气汤 。[温病条辨]
11.本方去甘草,加槟榔、桃仁、郁李仁、木香,治妇人热实,大便不通,心腹胀痛,手不得近,心胸烦闷,六脉沉滑而实者,名通神散 。[妇人大全良方]
12.本方加栀子、黄芩、薄荷、连翘为粗末(亦可制汤剂),治上、中二焦热邪炽盛,心胸肺胃受灼,出现烦躁口渴,面赤唇焦,口舌生疮,胸膈烦热,或咽痛吐、衄血,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脉滑数等,名凉膈散 。[和剂局方]
13.本方加四物汤,治血虚里热,大便秘结;或妇人经血不通,腹胀作痛,名玉烛散 。[医宗金鉴]
【调胃承气汤加减化裁】14.本方去甘草加玄参、麦门冬、生地,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者,名增液承气汤 。[温病条辨]
推荐阅读
- 小承气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 桃核承气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 大承气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 调胃承气汤治习惯性便秘配方
- 调胃承气汤治幽门梗阻配方
- 调胃承气汤治流行性出血热配方
- 小承气汤治结肠曲综合征配方、医案_效果与方法
- 小承气汤治慢性结肠炎配方、医案_效果与方法
- 小承气汤治肠梗阻配方、医案_效果与方法
- 小承气汤治腹部术后胀逆配方、医案_效果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