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样赏析?

少时就很钟爱杜牧的名篇《山行》 , 每每朗声吟诵的时候 , 脑海里便不由呈现诗中所描绘的迷人画面 。但当时囿于年龄阅历限制 , 喜爱之情也仅仅只是停留在诗作表面描绘的景色和朗朗上口的诗句上 。及至年龄渐长 , 随着人生阅历渐丰 , 才不由稍深入地领会了诗作文字背后的高妙 。前人著述备矣 , 所以在此我将另辟角度 , 说说我对诗文的理解 , 欢迎广大热爱诗词的朋友们予以指正!

唐诗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样赏析?

文章插图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经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此诗是诗人于晚秋时节游历寒山时 , 因被沿途美景所震撼 , 便用自己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幅迷人的山林秋色图 。晚秋的一个午后 , 诗人兴之所至 , 驱车来到了山势峻拔的寒山脚下 。从山下举首仰望 , 陡峭的山势直插云霄 , 仄仄的石级蜿蜒斜上 , 一直延伸到雾霭缭绕处的几户山顶人家 。诗人缓缓拾级而上 , 细赏着沿途绚烂静穆、层林尽染的山景 。赏游渐渐深入 , 时间也渐渐向晚 。此时 , 红橙橙的夕阳余晖映红了半边天空 。绮丽灿红的晚霞映照着满山红枫 , 那经霜历寒后的枫叶更呈现出胜于二月春花的红艳!诗人简直为眼前难得一见的奇景迷醉了 , 惊喜中竟是顾不得驱车赶路了!

唐诗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样赏析?

文章插图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诗篇 。即整首诗看似在写景 , 其实是在借景寄托心中不凡的情志 。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 , 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 , 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 。但因他生性耿介 , 不屑逢迎权贵 , 仕宦自然不很得意 , 从而对社会政治持清醒的批判态度 。此番背景必然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 。
唐诗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样赏析?

文章插图

诗人不屑与当朝权贵合污的清高 , 加之孤傲自负的性情 , 便难免心生“曲高和寡”之感 , 所以愚以为诗的首句中“远上寒山”便隐藏着高处不胜寒之意 。年至不惑 , 坚守独立政治主张的他终于迎来了事业的转机 , 其“平复藩镇”的方略得到了采纳 , 于是便有了“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惊喜 , 诗中的“人家”在此就不单单指山中真实人家 , 更隐示着自己政治生涯中的聊聊知音 。于是渐入佳境的杜牧不由投身于大展宏图、实现抱负的奋斗中 。至此 , 他更是感受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绮丽 , 尾句中的霜叶既有自喻之意 , 也极绘了自己理想之境的绚烂多彩 。那么“二月花”自然是自己不屑与之同流的“庸常之辈”了 。

唐诗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样赏析?

文章插图

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 既深刻昭示了诗人不同凡响的伟大抱负 , 也因其对绚丽秋色的极致描绘感染了古今无数的读者 , 于是《诗境浅说续编》对此诗作出了高度评价: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 , 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等句 , 尤脍炙词坛 , 播诸图画 。唯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 。谓胜于春花 。当风劲霜严之际 , 独绚秋光 , 红黄绀紫 , 诸色咸备 , 笼山络野 , 春花无此大观 , 宜司勋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 。

其他网友观点

被后人称作“小杜”的杜牧 , 是晚唐时与李商隐齐名的大家 。晚唐诗人面对国力衰退、政治腐败 , 大都透露出颓废气息和悲凉的情怀 。

可杜牧却与众不同 , 他的诗表现出一种健朗俊爽的风格 , 尤其是他的咏史诗鲜明地展现了他的这一风格 。“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这就是杜牧写诗的特点 。

在这首千古名篇《山行》中 , 我们亦可以看出杜牧的豪情 。

唐诗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样赏析?

文章插图

“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

此二句描绘深秋的山林景致:远远地望去在寒山之上 , 有一条石头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由山下一直深入到山的深处去 。在那白云升起的地方 , 是住有人家的 。

这两句诗里“远”字用得精妙凝练 , 既可指来路之遥 , 也可指山之高远 。“寒”字则点明了寒秋季节 , 有萧瑟之感 。

“斜”字有曲径通幽、峰回路转之妙 。给了我们一种纵深感 , 正因为有歪斜之径 , 才不至于将美景一览无余 , 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枫叶 。

第二句中的“白云”已是很美的意象 , 而一个“生”字更赋予了它飘渺不定的动态 。“白云生处” , 不仅给空旷的山野带来生机与活力 , 更表达了诗人超然脱俗的胸怀 。诗人置身深山 , 但见白云飘飘、雾气萦绕 , 翩翩然独立于世之感油然而生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我之所以这么晚了还不回家 , 反而把车停在山路上 , 那是因为我爱这一片如火的枫林啊!我看到在这深秋季节里绽放的枫叶 , 霜愈重色愈浓 , 红得比早春二月的花还要红 。

这两句诗中 , 一个“停”字耐人寻味 。前二句描写行路匆匆 , 在此的“停”字吸引了目光 , 有停顿也有强调的意思 。“晚”照应“寒”字 , 实写时间 , 虚写夕阳 。

此二句中的二月花、夕阳都很艳丽 , 属暖色调 。与前二句的寒山、石径、白云等冷色调意象对比鲜明 , 突出了原已十分鲜丽明亮的枫叶加上夕阳红霞的渲染后更加红艳的美 。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这首诗中最动人的一句 。再现如画秋色的同时 , 对诗意有新的拓展 , 赋予了秋色顽强的生命力 。诗人表面上在比较红叶与红花的颜色 , 实际上是在比较秋意与春意 , 比较对秋天和春天的情感 。诗人认为枫叶的深秋之红比早春的二月更让人感觉到意气风发 。

这与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横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霄”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是说秋日里的诗情在碧霄 , 一个说秋日里的诗情在枫叶 , 都突出了秋日胜春朝的这样一个主旨 。

唐诗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样赏析?

文章插图

诗人从层林尽染、夕阳西下之中感受到的不是“夕阳西下”而是振奋 , 充分体现了其豁达的胸襟 。同时 , 枫叶没有同春花争艳 , 却在霜里斗妍 , 又显现了一种勇敢和坚毅的精神 。

杜牧将美景与哲思相互交融 , 于悠闲舒适中寄寓情致高远之气 , 使该诗的内蕴更加沉厚 , 更值得玩味 , 从而在主题上完成了对前人的升华和超越 , 故此诗成为千古名篇 。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 。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 , 免费领取 。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 , 人文社科 , 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 。限时福利 , 先到先得哦~

其他网友观点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 , 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 , 写的是秋日山行之乐 。但这“乐”字是藏在诗题之后 , 画面之外 , 由隐而显 , 让读者去咀嚼 , 去体会的 。


唐诗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样赏析?

文章插图

诗题《山行》 , 所以一上来就写“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上” , 写出了山路绵长;而且从下文中知是“乘车”而来 , 这就看出了诗人浓厚的游兴 。“寒山”点出了深秋 , 这时已是霜临大地 , 百花凋谢的时节 。石径斜的“斜”字与“上”字相呼应 , 写出了山路的由缓渐陡 。“白云生处有人家” , 这是且行且望 。由“白云生处”而见山路更高更陡 。“有人家”的“有”字 , 是说看得到山民登山的痕迹和山舍的一些房落 , 并看不清究竟有多少院落和住户 。

以上两句 , 都是一些客观描叙 , 没有诗人的多少主观色彩 。诗人的游乐之情 , 也只能从他那攀登的兴致中体会到一些 。第三句就不同了 。“停车坐爱枫林晚” , 诗人因要仔细领略观赏枫林晚景 , 故把车停下 。从“爱”字而见兴致大增;从“晚”字而见诗人游兴未尽 。第四句点明自己狂喜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们知道 , 旧历的二月是仲春 , 桃花红 , 李花白 , 百花争芳吐艳 , 欣欣向荣 , 而诗人说这霜叶竟比二月的春花还红、还好、还鲜明耀眼 。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对霜叶的惊喜之情 。二月的春花 , 是一种美的形象 , 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 而诗人却说枫叶着霜“红于二月花” , 这就不仅赞扬了枫叶的外观之美 , 而且赞扬了它傲寒斗霜的品格 , 给人以精神上的激励 。

俞陛云说:“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 。如‘林间暖酒烧红叶’ , ‘红叶青山好放船’等句 , 尤脍炙人口 , 播诸图画 。惟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 , 谓胜于春花 。当风劲霜严之际 , 独绚秋光……笼山络野 , 春花无此大观 。”(《诗境浅说续编》)是的 , 正是因为诗人在他描绘的霜叶形象中 , 表现出一种健康开朗的美学追求 , 有一种在严霜之际“独绚秋光”的坚毅气魄 , 所以千百年来得到人们由衷的喜爱;由于它一反过去那种伤逝、叹老、悲秋的哀伤情调 , 所以能给人以“莫道桑榆晚 , 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的精神鼓舞 。

诗人这首写景诗 , 虽然写了山路、白云、人家、枫林、红叶 , 将其有机而和谐地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但这些景物并非不分主从;画面的中心(重点)是“红叶” , 因而把它放在“卒章显志”的地位 , 而让其他在前面起一个烘托背景、创造气氛的作用 。

【唐诗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样赏析?】你喜欢杜牧的哪些古诗?留言说一说 。

关注【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 , 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记得点赞 , 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