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离奇身世引出的千古谜案 后宫诡谲

由宋仁宗离奇的身世 , 引出的的千古谜案叫《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是描述宋初皇宫谜案的一出包公戏 , 也是讲述宋仁宗离奇出生的一场戏 , 故事把宋仁宗的生母以及出生之谜 , 渲染得充满了神秘色彩 , 以至于宋仁宗与生母悲欢离合的故事 , 至今仍然在舞台上震撼人心 。故事来自于元代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以及清代小说《七侠五义》 。
故事说:包公某日外出巡察 , 突然 , 一阵怪风吹落了他的乌纱帽 。“咄!好大的胆!这是谁呀?”随从王朝、马汉你望着我 , 我望着你 , 不知道这位铁面无私的爷爷说的是谁 。“与我把它抓来!”包公发话了 。他们把眼睛在四周溜了一圈 , 然后耷拉着脑袋回话:“抓谁呀 , 相爷?”“落帽风 。”“启禀相爷 , 落帽风叫我们怎么去抓?”包公脸色一沉 , 一段公案就这样戏剧性地开场了 。
王朝、马汉当然是傻了眼 。好在是这阵怪风还未停息 , 包相爷的纱帽依然随着怪风滴溜溜地向前滚动 , 一直滚到了一座破窑门前 。窑中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 , 听说来的是龙图阁大学士包青天时 , 她悲切切地叫了一声:“包卿!”现在轮到包公傻眼了 , 这“包卿”二字 , 除了皇帝或者皇帝的老娘之外 , 岂是一般人叫得的?经过包公细问端由 , 才知道她就是当今天子宋仁宗的亲生母亲 。
原来 , 老妇曾是真宗深宫后院的一名普通李姓宫女 。由于受到宋真宗的宠幸 , 后来被封为才人 , 婉仪 。宋真宗虽有三宫六院 , 但却没有子嗣 , 如若生下一个儿子 , 岂不可平步青云?她终于怀孕了 。
十月怀胎 , 一个小生命呱呱落地 。李婉仪在昏迷中听到了一阵窃窃私语 , 尽管模糊不清 , 她还是听到:是儿子 , 是儿子!她怀着幸福的憧憬入睡了 。哪知等待她的却是惊人的噩耗 。
原来 , 她的儿子被没有生育的刘德妃派人抱走 , 给她留下了一条被剥了皮的狸猫 , 等到真宗皇帝兴冲冲地前来 , 看到的却是非人非兽的血淋淋的一个肉团 。
生下怪物的李婉仪被打入了冷宫 , 而刘德妃却成了未来宋仁宗的生母 。
刘德妃想杀人灭口 , 李婉仪在另一位好心宫女的帮助下 , 逃出了深宫 。一位好心的后生把她认做干娘 , 她隐姓埋名 , 和她的干儿子相依为命 , 在这破旧的寒窑里 , 一住就是整整二十年 。
包公把她带回京城 , 设计使仁宗认母 , 真相大白 , 坏人受到惩处 , 可怜的李婉仪后来被封为李宸妃 , 终于得到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大致内容 。
真相到底如何呢?事实上的李宸妃 , 并没有母子相认的这种幸运 , 《宋史》平实地记载了李宸妃平凡的一生 , 为宋仁宗的生母之谜提供了另一种说法 。
宋真宗最宠爱的妃子是德妃刘娥 。如花似玉的刘娥是在民间“击鼗”(即击鼓说唱)时 , 被当时还不是太子的赵元侃(即赵恒)看中并纳入王宫的 。在受到父亲太宗的训斥后 , 赵恒便将刘娥藏匿于王府外十几年 。当赵恒坐了皇位后 , 便将刘娥重新接入宫廷 。进宫后 , 刘娥先封“美人” , 再封“婉仪” , 再封“德妃” , 一切都如愿以偿 , 但遗憾的是她膝下没有子嗣 。
那是个“母以子贵”的时代 , 郭皇后去世后 , 后宫空缺的皇后席位正等待它的竞争者 。谁要是为皇帝生下一子 , 就无异于在这场竞争中拔了头筹 。尽管刘娥同皇帝情款意恰 , 佳期独占 , 但毕竟十多年的宫外苦熬 , 让刘娥错过了女人的受孕佳期 。因此 , 虽然得到皇帝的专宠 , 但刘娥小腹依然平整 , 孕讯全无 。她知道 , 尽管皇帝有意将皇后之位授封于她 , 但若不能生子 , 一切皆枉然 。
刘娥身边有个李姓侍女生得花容月貌 , 却是庄重少言 , 一条“借腹怀胎”的妙计 , 突然闪现在刘娥的心头 。与赵恒商议后 , 决定由李女替孕 。李女的进幸没有什么戏剧性情节 , 一幸而孕后 , 与其说是喜坏了宋真宗 , 倒不如说是喜坏了刘德妃 。经过赵恒同意 , 刘娥将襁褓中的赵受益(宋仁宗赵祯)立为己子 。为了掩人耳目 , 婴儿赵受益交由情同姐妹的杨淑妃抚育 。这样 , 宋仁宗虽然从小同生母同居一宫 , 却是母不认子 , 子不识母 。
不久 , 赵受益被立为太子 , 并更名赵祯 , 刘德妃理所当然地晋升为皇后 。有大臣认为她出身微贱 , 少小时曾临街击鼗卖艺 , 不足以母仪天下 。
但宋真宗却发话了:“德妃之父刘通 , 曾任嘉州刺史、虎捷都指挥使 , 虽说去世很早 , 但她总还是官宦家的后裔 , 缘何说她出身微贱?至于早年临街击鼗 , 并非卖艺 , 而是为表兄繁荣商业 。一个弱女子 , 身处逆境 , 竟能洁身自好 , 戮力自强 , 怎么不可以母仪天下?”停了片刻 , 他又说:“况且 , 刘妃为我生子 , 使我江山后继有人 , 此乃大功 。自古‘母以子贵’ , 我意已决 , 尔等不必多言 。”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 , 宋真宗去世 , 十一岁的赵祯做了皇帝 , 史称宋仁宗 。刘皇后理所当然地成了刘太后 , 遵遗诏 , 刘太后“临朝称制” 。每当朝会之时 , 小仁宗坐左边 , 刘太后坐右边 , 军国重事由刘太后一手裁决 。好在她处事明敏 , 号令严正 , 恩威兼施 , 又颇能自我约制 , 因此 , 在她“垂帘听政”的十一年间 , 国政大事处理得井然有序 。
这时候 , 婉仪李氏默默地处在先朝嫔妃之列 , 不敢有一点“母以子贵”的表现 。其他人也不敢向小仁宗道明真相 。而赵祯 , 则只知道有疼爱他的“大娘娘”刘太后、“小娘娘”杨淑妃 , 同她们感情融洽 , 向她们竭尽孝道 , 而不知有其他 。
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 , 李婉仪病危 , 刘太后晋升她为“宸妃”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李宸妃去世 , 享年四十六岁 。
此时的刘太后 , 还不想让宋仁宗明白真相 , 准备用普通宫人的礼仪来安葬李宸妃 。宰相吕夷简进奏说:“李宸妃的丧仪应在皇仪殿举行 , 须用一品仪殡葬于洪福寺 。”
刘太后唯恐赵祯听出破绽 , 连忙把赵祯支开 , 然后回到帘下不高兴地说:“后宫之事 , 难道也该宰相管辖?”“皇室之事 , 都有关国家安危 , 微臣敢不尽心?”刘太后发怒了:“一宫人死 , 你竟敢提出厚葬 , 莫不是想离间我母子?”吕夷简却不卑不亢地说:“太后如果念及刘氏后代的安危 , 则丧礼以从厚为宜 。”
刘太后何等精明 , 吕夷简一语中的 , 刘太后顿时醒悟:一旦自己死去 , 仁宗得知实情 , 一定会怨恨自己 , 并迁怒于刘氏的后裔 。她立即谢了宰相 , 吩咐以一品礼安葬宸妃 。
吕夷简又暗中吩咐内侍押班 , 给李宸妃着皇后装成殓 , 并使用水银宝棺 , 以保持尸体永远新鲜 。刘太后也一一依允 。丧礼举行得格外隆重 , 众宫女恸哭致哀 , 送葬队伍竟“繁华辉焕 , 蜿蜒三十余里” 。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 , 六十五岁的刘太后也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 。临终时 , 她留下遗诏:“尊杨太妃为皇太后 , 与皇帝同议军国重事 。”此时 , 宋仁宗已经二十四岁了 。这可激怒了一班元老重臣 。御史中丞蔡齐说:“皇上已成年 , 岂能让女后相继听政?”
宋仁宗的叔父八大王赵元俨(也是传说中的八贤王)说:“太后是皇帝生母的名号 , 连生母都不曾尊崇 , 哪能尊崇那么多的养母?可怜的李宸妃 , 生了陛下 , 不仅生前不能与陛下相认 , 连死也死得不明不白!”
宋仁宗惶惑了 , 他问吕夷简 , 吕夷简证实了赵元俨的说法 。
仁宗震惊悲痛 , 身为天子不能保护自己的生母;身为人子不能孝敬自己的生母 。他号啕大哭 , 下哀痛之诏自责 , 并派兵包围了刘太后亲属府第 。
吕夷简进谏说:“太后虽有不义 , 但以皇后礼厚葬宸妃 , 表明她已有悔心;刘、杨虽非生母 , 但对陛下抚育之情 , 不可或忘 。”
宋仁宗决定重葬他的生母 , 尊宸妃为皇后 。还特地派李宸妃的兄弟李用和前去察验棺椁 , 待开棺察看时 , 李宸妃安详恬静 , 栩栩如生 , 身着皇后礼服 , 没有鸩杀、残害或者虐待的迹象 。这时仁宗十分愧疚 , 叹道:“人言岂可尽信 。”他来到刘太后牌位前 , 拜谢自责:“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 。”并立即下令解除对刘姓亲属府第的包围 。上谥号之时 , 刘太后谥为四字:庄献明肃皇后 , 李宸妃只谥二字 , 谥为庄懿皇后 。先焚香祭奠了养母刘太后 , 再祭生母李宸妃 。
为了弥补对生母的歉疚之情 , 他把李用和一再擢升 , 又将福康公主下嫁给李用和的儿子李玮 。
【宋仁宗离奇身世引出的千古谜案 后宫诡谲】至此 , 宋仁宗生母之谜已经解开:那就是 , 刘娥用“借腹生子”而不是用《狸猫换太子》的手段当上了皇后 。可以肯定的是:包公与李宸妃毫无平反昭雪的关系 , 李宸妃既没有被《狸猫换太子》 , 也不曾流落民间;刘太后也不是阴险毒辣之人 , 反而是个顾全大局的女人 。至于为何会从“借腹生子”演绎出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 可能与刘皇后“借腹生子”之事太过隐秘有关 。因为越隐晦的秘事 , 就会越让人遐想无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