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运动员型训练”和 “竞技运动员型训练”最大的理念区别是在哪里?
健美运动员和竞技运动员都要通过高强度的刻苦训练获得发达的肌肉,但他们在训练理念上有什么不同呢?从对肌肉的要求上看,竞技运动员除了注重肌肉的最大力量及爆发力外,对肌肉的耐力及协调能力要求也很高 。
文章插图
健美运动员仅对肌肉的围度和形态有很高的要求,提高最大力量和爆发力只是为了增加肌肉围度 。从训练方式上看,竞技运动员的训练更加多样化,而健美运动员的训练则比较枯燥和单一 。关于健美运动员和竞技运动员训练理念的具体差别,详细介绍如下:
文章插图
1)训练目标不同
健美运动员注重塑造肌肉的围度与形态,使肌肉更加立体、饱满,使其在视觉上呈现出人体肌肉的力量之美 。
竞技运动员在肌肉训练上,需要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爆发力及耐力,另外对肌肉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要求也很高,竞技运动员的肌肉只有满足了以上条件,才能在竞技比赛中处于优势地位 。
文章插图
2)训练方法不同
健美运动员大多以大重量、低次数的无氧训练为主,可以快速提高肌肉的围度及爆发力 。相对来说,低重量、高次数的耐力训练相对较少,一般会安排在增肌训练完成后用来减脂和刻画肌肉线条 。由于健美运动员需要对全身肌肉进行训练,使其大小和形态与身材相协调,呈现出肌肉的和谐之美,因此健美运动员往往需要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肌肉进行孤立训练,这样一来健美训练的动作就比较单一、枯燥 。
文章插图
与健美运动员相比,竞技运动员的训练要更加多样化 。竞技运动员除了高强度、低次数的无氧训练外,有氧耐力训练、竞技模拟训练、身体的协调能力训练、韧带拉伸训练等也很重要 。
3)肌肉力量的增长方式不同
由于健美运动员和竞技运动员的训练方式有很大差别,因此肌肉力量的增长方式也略有不同 。竞技运动员的训练方式更加多样化,而且对肌耐力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竞技运动员的力量增长除了增加肌肉体积外,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发力,提高肌纤维参与发力比例,对于提高肌肉力量也有明显作用 。
文章插图
相对于竞技运动员,健美运动员的训练方式比较单一,而且肌肉耐力也较差,因此增长肌肉力量的主要方式只有增加肌肉体积这一种途径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竞技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要比肌肉围度更大的健美运动员还要大的原因 。
4)对全身肌肉围度的协调性要求不同
健美运动员要展示人体的肌肉之美,因此对全身肌肉围度的协调性要求很高,健美运动员会通过专项训练来提高肌肉围度较小的部位,从而使全身的肌肉围度趋于完美 。相对于健美运动员而言,竞技运动员对全身肌肉围度的协调性要求要低一些,无论哪个部位,只要力量和耐力满足竞技需求就是合适的 。
文章插图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健美运动员和竞技运动员在肌肉训练上产生明显差别的原因,主要在于健美运动和竞技运动的目的不同 。健美运动是向观众展示身体的肌肉之美,而竞技运动则是给观众提供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 。
其他网友观点没有所谓的活肌肉与死肌肉,只有是肌肉就是力量的说明 。健美的理念就是追求身体健康和体型的美观,不追求格斗能力,所以健美的在力量上是强与竞技的体型也更好看 。竞技运动以胜利为目的,所以对肌肉形态和健康不看重,看中的是爆发力和敏捷与技巧 。所以竞技运动的人黄金期就是几年的时间,而健美是一辈子
其他网友观点器械训练——现在被更多的人称为“撸铁”,大部分的人对于用铁训练的意识还在于重复次数,弄起更大重量就能有效的阶段,所以器械训练被轻率的与“身体功能”划清界限,然后堂而皇之的冠以狭义“孤立训练”的名头,似乎被排除在主流健康训练之外,总给人器械训练是个不完善的项目,而功能训练才是你身体所需要的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在我参加的一些课程中,“撸铁”很多时候被当成一个反面教材出现,原因很简单,因为从运用的工具——固定器械,以及表象动作训练的部位和轨迹,普遍认为它是孤立训练,锻炼不到支持人正常生理活动的功能,所以不完善,等你撸完铁你的生活将“不能自理”,有时也不怪会有这样的片面理论出现,首先课上就有很多撸铁身体姿态和功能出现问题的“受害者”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再放眼整个健身房,推完胸圆肩,拉完背腰椎前突,练完腹髂腰肌爆炸等等,好像无不给“撸铁是孤立区域训练缺乏身体功能”这个理论添砖加瓦 。但事实是这样吗?为何我会说这是狭义的孤立训练呢?
在很多人眼里,健美训练只要你训练的区域不停地有肌肉收缩,哪怕没有核心,或者参与较少核心,动作都可以完成 。所以健美和功能完全背道而驰 。这种理解就像以前人们看待跑步,是个人迈开腿都能跑,那可以说跑步是个和身体功能没有关系的运动吗?恰恰相反,现在很多功能性缺陷都是从步态开始发现的,而研究又表明跑步是个极其要求身体功能的运动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实际上健美是个对于身体稳定要求非常高的项目
1.肌肉的主动收缩有两种,肌肉的半程收缩和全程完整收缩(此处不是轨迹的半程全程,而是使用肌肉的半程全程) 。
以杠铃弯举为例,半程收缩:随意的发力将杠铃拼命向上甩,到达三分之二处卡顿,突然一下超过这个卡点好像过了关节的束缚,一下弯到小臂基本贴上大臂,这就是典型的半程收缩(在之前二头训练文章有详述,更多借用杠杆原理只有二头靠近肘窝附近发力,易受伤),伴随着这种动作,经常会看到腰椎奋力的前突,以帮助肘关节过卡点,这是一种完全没有核心稳定的状态,所以一般这么练的都不会有完整的目标肌肉发力更不会有形态,这也不能称为健美训练 。
文章插图
反之,主动控制的全程二头收缩,必须要有骨盆到脊柱再到肩胛的稳定才可以完全控制目标肌肉来掌握重量,这才符合健美训练的近端固定原则 。
文章插图
2.我们再用深蹲做个例子 。
在DNS中,12-13个月的婴儿正是从蹲到站的过程,此时他的骨盆和胸廓通过前面漫长10个月的训练已经可以处在始终平行的位置上了,单独伸髋用腿站立的同时完全可以保持上半身标准的直立姿势 。而健美运动员深蹲的标准姿势和婴儿正确的神经发育最后阶段要求完全一致,这难道不是功能的表现吗?
文章插图
也许你会说三大举项目,复合型动作来反驳 。那我们再看看腿屈伸,运用固定器械的动作,只有股四头肌在运动,我们看看它到底是不是没有核心的孤立区域运动 。很多人在做腿屈伸时会有臀部上下起伏,或者腰椎前突臀部好像坐实的假相,这个在DNS里都是属于关节没有共轴——骨盆和胸廓,在FMS里属于腰椎没有稳定,髋没有灵活,那么造成的就是靠近膝窝的大腿后侧拼命压住凳面作为支点,运用杠杆原理小腿翘起重量挡板,此时只有整个股四头肌的外侧和靠近膝关节的部位极度收缩,而整个股直肌中上部包括股四头肌内测没有参与,此种做法危害,在之前腿部训练文章中阐述过 。
文章插图
那么正确的方式显而易见,需要先调动起你的身体功能,让腹压建立,胸廓和骨盆始终保持平行,此时整个身体会随之向下压住凳面,臀部坐实在,髋被释放可以灵活,腘绳肌靠近膝窝位置也不会压死凳面做杠杆,自然股四头肌发力开始从大腿根部开始整个四个头完全参与,任然是近端固定的发力 。
文章插图
3.FMS功能性动作筛查
这个筛查就是发现身体动作功能缺陷的一个工具,本来它使用在橄榄球队,美国海军陆战队里,发现它们训练存在的问题,先保护再加以纠正使得训练没有问题减少伤病 。现在我们把它用到健美训练里,如果测试显示身体功能1分那么你在器械训练时无法避免的会出现问题;如果身体功能≥2分,那么器械训练基本没有问题 。
用FMS的躯干稳定俯卧撑为例,这个动作测试的是躯干瞬间稳定性
文章插图
手在发际线位置可以完成为3分
文章插图
手在下巴位置可以完成为2分,不能完成为1分,有疼痛为0分
文章插图
最后脊柱伸展排除测试,与此相关所有疼痛则评估也为0分
该学员在此测试中手在下巴处也不能稳定腰腹瞬间撑起身体,但是没有任何疼痛,所以属于1分,那么我们可以看下他在卧推中的表现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在推的过程中会看到腰椎的过分前突,甚至会伴有髋部甚至腰腹的旋转,继而影响到胸椎和肩胛关节,整个卧推模式完全没在练胸,只有胸外侧到肩前束,长时间肩胛,肩关节会出现或大或小损伤 。
如果健美训练真的不太需要核心不太需要身体功能就可以孤立区域训练,那么健美运动将是唯一不能适合 FMS测试的运动 。而我们从FMS可以看出很多健美训练不到位的原因,而这仅仅还只是FMS 七个测试动作中的一个 。
4.健美的评判要求
匀称的肌肉,追求近乎对称的身材是健美“美”的所在,平衡是关键,想要达到平衡本身就是功能的一种体现,平时我们的交替动作——交互模式,单侧负载动作——一侧稳定另一侧运动,这不都是身体功能训练的基础吗?越是练的好的顶尖选手,越会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现在跪在波速球上的交替弯举,瑜伽球上的卧推等等都是在找不稳定的环境来多重训练,肌肉虽然是需要重量的轰击,但这个重量是你完全肌肉控制所产生的实际力量,并不是蛮练的个数 。
文章插图
再看看我们能的“肌肉舞者-凯格林”他的身体功能就算不是练健美的也少有人能做到吧 。
5.健美训练需要的身体功能性要求不高
会有这样的声音,我只想说一点,当你承受的重量越大你所需要的全身稳定参与更强,一点不亚于你的任何徒手身体功能训练 。
文章插图
对,我承认健美不是为了训练身体功能,但除了专门的功能训练是为了功能之外,哪一项运动是专门为了功能呢,不都是为了更快,更高,更强吗?难道它们都要被阐述为不太需要身体功能的孤立区域训练吗?
综上所述,我觉得健美不应该是被排斥在功能之外的一个特殊项目(突然想到和我们一母同胞的力量举都在功能之列为何反面总是我们呢?)也许是现在网络咨询太发达,大家又都处在想快速成功的社会环境中,跟着视频或者是自学研究,造成很多没有基础的训练,产生了很多训练误区,都认为撸铁太简单,这个项目就是这样而已,但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训练问题而否定这项运动,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矫正试听用正确的理念来把这个项目的正确面展示给大家 。
和其他竞技项目相比,健美正真训练技术的研究还是太少,千万不要在它还没有发展壮大之前就已经被带入歧途最后扼杀在萌芽,把正真好的东西丢掉了!
【“健美运动员型训练”和 “竞技运动员型训练”最大的理念区别是在哪里?】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华为那个“笨重”的车载智慧屏终于换新了,盯盯拍新上智慧后视镜
- 从6499来到3999,“乞丐版”iPhone XR彻底清仓,机会来了
- 看完这些“狠角色”新机,我对iPhone 13失去了兴趣
- 2022 iPhone SE,可能会是“有史以来最便宜的 5G iPhone”
- 瓜子吃多 得“瓜子病”(饮食常识)
- 你知道菌肥里的“菌”有什么作用么?快了解一下吧!
- “调味四君子”要放之有道(调味品)
- 你今天吃“醋”了没?(调味品)
- 12星座遭遇水逆的悲催经历
- 大豆蛋白作用“男女有别”(五谷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