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里养生秘方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方之祖”,其中的养生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是张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正如《伤寒杂病论·自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之语所云,仲景之学 。是在继承了《内》、《难》学术思想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 。因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张仲景便自然地以《内经》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作为指导思想,并且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他曾指出:“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见《伤寒论·自序》),“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见《金匾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这些生动的描述,就很清楚他说明,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并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气候的发展变化,才能得以生存,保持健康 。由此可见,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
(2)防病、抗病重视保津液 。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首先表现在津液具有固护机体、防御病邪的功能 。如仲景在揭示太阳病转入阳明的机理时,一再重申亡津液是其关键条件:“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 。”正是其例 。何以亡津液会导致病转阳明?因为律液乃阳明经的主要正气,津液充则阳明固,邪不可干;津液亡则阳明虚,邪气便可轻易陷入 。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其次表现在津液能驱逐病邪,削弱病势上 。如“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 。”这里的热越,即言热邪发越于外 。津液充沛,阳气畅运则汗出越邪,邪越则病顺 。故“阳明病,法多汗”,而津亏则无汗,邪不得出,其病为逆 。又如温热病中小便常短赤灼热,因为人要通过小便排邪 。热邪一除,小便即转清利 。“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 。”故临床可视小便断吉凶 。“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因小便不仅显示人体津液虚实情况,而且还能反应前阴这条驱邪途径是否正常 。
津液所以能防病、抗病,还可体现在津液能调整由病邪所致的功能失调并修复损伤 。如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这是因为津液得到了补充 。若津液郁滞不行,其调和作用也难以顺利发挥 。
由上可知,津液抗病作用及津液抗病思想在《伤寒杂病论》中有充分反映 。人们要想不得病或少得病,必须重视保护体内的津液 。如张景岳说:“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 。”人若津液不充,则筋枯髓减,皮槁毛脆,脏腑虚弱,即易为病邪所害 。
(3)重视用饮食防病、治病 。
《伤寒杂病论》中的饮食药物系指既可食用,又能防治疾病的动植物及其加工品 。据统计,在《伤寒杂病论》112方中,一共使用饮食药物17种,计有大枣、生姜、干姜、香豉、粳米、葱白、蜂蜜、赤小豆、猪胆汁、蜀椒、乌梅、猪肤、鸡子黄、鸡子(去黄)、饴糖、苦酒、清酒 。
这些饮食药物遍及81个方剂,占全书方剂总数的72.32% 。其中还有不少纯以饮食药物命名的方剂,如十枣汤,猪肤汤等6方,加上药食合名的方剂(如干姜附子汤)共24方,占全书的21.43% 。由此可见,仲景对食疗是十分重视的,并已使其成为其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4)时时刻刻注意保胃气 。
仲景认为,机体的功能与胃气的充沛与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是因为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赖于胃气的化生,治疗疾病的药物也需中焦受气取汁以发挥疗效 。为此,他不仅重视脾胃阳气的一面,也注意到了脾胃阴液的一面 。《伤寒杂病论》六经病证的治则,总的说来,不外祛邪与扶正两方面,在具体运用上,实际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仲景于八法中,均不忘“保胃气”,如汗法的桂枝汤,用草、枣调补中焦,保护胃气 。
【“伤寒杂病论”里养生秘方】下法的调胃承气汤,用甘草缓急和中 。补法的炙甘草汤,以甘草、大枣补益脾胃 。困苦寒清热药易伤人胃气,则加入粳米 。甘草调补胃气 。
推荐阅读
- 猫咪被“宠坏”后,会有这几大特征,你家猫中了几个?
- 白领女性要学会“慢”生活
- 上班族带午餐 当心隔夜菜
- 上班族甩掉“办公臀” 只需简单5招
- 职场女性如何减压?免费送你“十养”减压法
- 【吃糖要注意什么】食用“糖”的五大误区
- 【上班族怎么饮食】上班族的“八点”饮食原则
- 设施黄瓜注意“”
- 化肥行业潜规则,“缩二脲”是内鬼!
- 农药“三剑客”会产生什么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