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 死掉,芯片小厂的唯一宿命?( 二 )


2015年到2020年年间,英特尔连续达成了6笔与AI芯片相关的重要收购交易 。2015年,英特尔宣布以总价约为16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ltera 。Altera是当时全球第二大FPGA公司,其产品主要用于电信和无线通信设备 。
硬件 死掉,芯片小厂的唯一宿命?
文章图片

2016年8月,英特尔3.5亿美元收购了主攻深度学习方向Nervana Systems 。一个月后,英特尔又收购了AI视觉芯片公司Movidius 。
2017年,英特尔又以153 亿美元收购Mobileye,这家以色列的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计算及视觉、机器学习、自动驾驶系统服务提供商 。时隔两年,2020年英特尔再次出手,以20亿美元收购Habana Labs,被收购时这家总部位于以色列的AI芯片初创公司的Goya云端AI推理处理器已实现商用 。
收购让英特尔迅速获得了FPGA、ASIC这两类AI芯片,加上其已有的CPU和GPU,英特尔率先拥有了标量、矢量、矩阵、空间芯片架构组合 。
2020年之前,英特尔的这一系列并购很容易被解读为是为应对竞争不得已的做法 。然而,2020年9月英伟达宣布以400亿美元收购ARM 。10月份,AMD又宣布以350亿美元收购FPGA供应商Xilinx(赛灵思) 。接连的大规模并购,不仅证明了英特尔的前瞻性,也表明了芯片行业已经进入新的赛场 。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锐表示:“当竞争对手也在走我们走出来的这条路的时候,让我们更加坚信这条路的方向是对的 。业界有一个共识,任何一项单独的能力都不足以应对大数据时代全场景综合负载的挑战 。这也是大家都在不断扩展的原因 。”
芯片巨头们也用最新的产品路线图证明了芯片竞争开启了新赛场 。ARM在四月初发布最新一代架构ARMV9时就强调全面计算的理念,也就是通过CPU、GPU、NPU的组合,满足汽车、基础设施、物联网等应用的需求 。
硬件 死掉,芯片小厂的唯一宿命?
文章图片

英伟达在四月中旬的GTC 21上,CEO黄仁勋不仅发布了基于ARM的专用CPU GRACE,还更新了英伟达最新的数据中心芯片路线图,GPU、CPU和DPU三类芯片逐年更新 。
硬件 死掉,芯片小厂的唯一宿命?
文章图片

AMD收购赛灵思的意图也非常清楚,在其拥有的CPU和GPU的基础上,加上FPGA能够更好地满足包括数据中心在内的众多应用的需求 。
显然,英特尔、英伟达、AMD三大高性能计算巨头又都进入了新的赛场,新的竞赛意味着单靠某一类计算芯片将很难参与新的竞争,体量较小的芯片公司在新的竞争时代面临着更大压力 。
3
门槛降低,大部分芯片公司
被收购是最好的结局
“在产业链里,绝大多数做芯片企业是会死掉,被并购是最好的命运 。”CPU行业的资深人士认为 。
这种判断并非危言耸听,苹果最新发布的M1芯片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在苹果自研芯片的早期,其芯片性能与传统的芯片厂商的SoC性能有不小差距,但通过系统级的优化,最终的体验差距并不明显 。经过多年经验积累以及芯片的迭代,苹果自研的芯片已经强大到能够替换英特尔的CPU 。
“英特尔、英伟达这样的公司能够继续以芯片公司的方式生存下去,他们有足够的技术门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产品组合能够构成护城河 。”CPU行业的资深人士表示,“大部分人看到的是英特尔inside,没有看到英特尔outside的实力 。”
王锐说,“竞争对手可以在某一参数或者是在制程上缩短与我们的差距 。但要打造整个架构,在计算和AI的各个方面都要能够赶超英特尔,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要发挥CPU的性能优势,需要系统级优化,如果内存收发器能够配合CPU的工作特性,可以实现数量级的性能提升 。
GPU也同样如此,可以看到英伟达基于最新的GPU,搭配其互联技术以及软件栈,面向不同的场景推出工作站,实现更高性价比 。
高通5G时代也有类似的策略,高通的每一代5G调制解调器都有对应的射频系统,高通的说法是5G射频的复杂性大增,产品组合可以带来最佳的性能 。
传统芯片巨头们通过更丰富的产品组合满足不同应用需求,一方面说明了最终应用驱动芯片的发展越来越明显,纯芯片公司的话语权在减弱 。另一方面说明了在先进半导体制程提升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异构计算是更好的选择 。
“芯片公司话语权的降低,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原因,但这是可以看到的事实 。”芯片行业的资深人士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