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人们总是一再地谈论行业的内卷 , 精神的内耗 , 讨论学生的不容易 , 年轻人的婚姻焦虑 , 情绪焦虑 , 研究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 总之 , 这个社会很热闹 , 似乎唯一不被谈论 , 不被关注的 , 就是6070这两代的中年人 , 或者说 , 这批年轻的老年人 。
无忧无虑的中年人 , 这居然是网上说得最多 , 最有共鸣的观点 , 实属让人无奈 。 上有老人需要照顾晚年 , 下有孩子还没独立 , 这些人怎么就成了“无忧无虑”呢?
前几日 , 参加同学老张父亲的葬礼 , 一切办完 , 几个人坐下来喝茶 , 大家也没什么可安慰的 , 生老病死这种人生的无奈 ,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 , 大概也看的明白 。
而且 , 在老张悲伤的情绪以外 , 我们都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老张那种松了一口气的意味 。 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 换做我们自己 , 也会是这样一种感受吧 , 虽然说到明处有点难堪 , 但却又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
老张的父亲缠绵病榻五年多 , 他和弟弟两家人换着照顾 , 我们这个年纪 , 孩子都在读书的紧要关卡 , 一点不敢松懈 , 工作也不能不做 , 再加上一个病重的老人 , 压力可想而知 。
老张的父亲 , 从肺癌中期被检查出来 , 到过世 , 存活了五年多的时间 , 我们有时都无法理解一个八十岁的老人 , 为何还有那么强烈的求生欲 , 作为子女 , 老张他们也只能是尽心尽力 , 为了支付高昂的 , 不能进医保的靶向药费用 , 甚至卖了一套房子 , 而这套房子 , 是他自己本来打算养老用的 。
每个人都在反对过度医疗 , 都在说让病人没有质量地活着 , 是不人道的 。 但这种话 , 只能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去说 , 绝对不是作为子女能说得出口的 。
时间 , 金钱 , 精力和健康 , 我们是在拿自己的命尽孝啊!老张这样总结说 。
香港大学的一位社会学教授在内地做调研后 , 曾经把6070这两代人称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两代人 , 把这个群体近乎偏执的尽孝方式称作“自杀式”尽孝 。 他之所以不理解这种行为 , 那只是因为他并不了解这个群体的成长经历和精神世界 。
60后70后 , 他们大多数人小时候都吃过苦 , 经历过无知匮乏的年代 , 到了青年时期 , 又赶上中国社会变革最激烈 , 文化精神领域最宽松 , 最百花齐放的时机 , 这是一群既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 , 又吸收了改革开放新思维的人 , 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群人 , 也可以说是夹在时代夹缝里的一群人 。
这样的一个群体 , 他们人到中年 , 几乎是创造了一个家庭三代人的财富 , 把老人 , 小孩一起扛在肩膀上 , 照顾着年迈的父母甚至祖父母 , 外祖父母 , 让他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 也为下一代打拼着 , 让他们不用再白手起家 , 能相对轻松的应付生活 。
严格意义上来说 , 现在所谓的“过度医疗” , 这个群体就是始作俑者 。 在以前 , 养儿防老也不过是人老了 , 子女能够照顾衣食住行 , 能安度晚安也就很好 , 但这个群体 , 从艰苦的岁月里成长起来 , 能深刻的感受的父母养育孩子的不容易 , 而自身经过几十年的打拼 , 通常又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 便恨不得能让父母能活的久一点 , 再久一点 , 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
【致敬60, 70后,自杀式尽孝背后,是这个群体最后的坚持】事后再看 , 只能说想法是好的 , 效果好不好 , 真的有待商榷 。 人为地去延长患者的生命 , 让父母经受病痛和医疗副作用带来的双重折磨 , 真的就是孝顺吗?但6070后的人 , 就是怀着朴素而又几乎执拗的情感 , 在这样做着 。
有人说 , 这个群体 , 是最后一代接受中国传统尽孝思想并付之行动的人 , 也是第一代面临深度老龄化社会 , 老无所依 , 需要独自面对衰老的人 , 这是这两代人的时代使命 , 也是这两代人的历史宿命 。
很多事 , 都是知易行难 , 没有经历过这种煎熬的人 , 是无法理解其中的痛苦的 。 就如我的同学老张说的 , 父亲走了 , 还有母亲 , 还有岳父母 , 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煎熬 , 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
包干式的养育子女 , 自杀式地孝敬老人 , 让这群不再年轻的人 , 依旧像年轻人一样在努力着 , 奉献着 , 这个被忽视到近乎隐形的庞大群体 , 可能不再是社会的未来 , 但其价值却不应该被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