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话|怎样在中国空间站种水稻

一个月的时间 , 水稻小种子破土而出 , 长出幼苗 ,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 , 这次是在太空中 。
8月29日 , 拟南芥和水稻种子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成功萌发、长出幼苗的消息 , 在网络上引发大量的关注与探讨 。 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对水稻在空间站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研究 。
在一个月前的7月24日 , 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 , 问天实验舱搭载了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等科学实验柜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分子植物卓越中心")郑慧琼研究团队承担了"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理"生命科学实验项目 。
植物|对话|怎样在中国空间站种水稻
文章图片

拟南芥幼苗已长出叶子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目前 , 空间站已成功启动拟南芥和水稻的种子萌发 , 拟南芥幼苗长出多片叶子 , 高秆水稻幼苗长至30厘米左右高 , 矮秆水稻也有5-6厘米高 , 生长状态良好 。 后续将完成拟南芥和水稻在空间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实验 , 并在实验过程中由航天员采集样品、冷冻保存 , 最终随航天员返回地面进行分析 。
植物|对话|怎样在中国空间站种水稻
文章图片

2022年8月30日 , 郑慧琼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办公室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邹佳雯 图
8月30日上午 , 郑慧琼在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专访 。 她向采访人员对此次科研的意义、背景作了介绍 , 回顾了此次水稻成苗过程中从筛选种子、到模拟太空环境做科研、再到配备相应设备上太空的种种过程 , 并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
郑慧琼认为 , 这次的水稻成苗看似是植物科学领域的成果 , 背后则是包括飞船研制、种子准备等环环相扣的结果 。 他们也通过观察太空中水稻和拟南芥的生长 , 从现象上获得了植物在地面生长所难以掌握的信息 , 后续待植株"落地" , 还将在基因等层面进行更严谨的科学研究 , 而这些都将有助于人类在地球更好地开展生命科学、农作物的探索 。
郑慧琼表示 , 拟南芥早已完成在太空中从种子到种子的科研 , 此番是力求对如何增产提质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而水稻的萌发关卡已经度过 , 接下来 , 他们还在紧张地观察、等待水稻开花结籽 , 目前总体发育符合预期 , "很多人觉得我们在研究的是太空问题 , 其实我们更是在探寻生命本质的奥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