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园区经济

本刊编辑部

数读园区经济

文章插图
数读园区经济

文章插图
数读园区经济

文章插图
数读园区经济

文章插图
园区是当下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 , 约占全国GDP比重的1/4 ,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
我国产业园区形式多种多样 , 主要包括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区、自贸区、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区以及近来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
无论是工业园、开发区 , 还是产业园、产业新城等 , 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 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 , 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 , 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
产业园区发展迅速
自1984年设立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 , 我国各类园区发展迅速 。2006年 , 对全国开发区进行清理整顿后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原建设部发布了2006年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下文简称《目录》) , 公告了符合条件的1568家开发区 。
十多年来 , 我国园区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2018年3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版) , 《目录》共包括2543家开发区 , 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52家、省级开发区1991家 。中国开发区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 截至2022年1月17日 , 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共有2735家 , 各类国家级开发区660家 。其中 , 国家级经开区224家、国家级高新区168家、国家新区19家、国家级自贸区21家、国家级自创区19家、海关特殊监管区167家、边/跨境合作区19家、其他国家级开发区23家、省级开发区2075家 。
660家国家级开发区分布在31个省市 。其中 , 江苏、浙江、山东三个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数量最多 , 分别为70家、46家和45家 , 合计占比24.4% 。
国家级产业园区作为先进制造业发展重要载体 , 在经济增长、创新驱动等方面起着重要带动作用 。据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2021)》 , 2019年 , 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万亿元 , 较上年增长10.3% ,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0.6%;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1万家 , 较上年末增长39%;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94件 ,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1倍;进出口总额6.4万亿元 , 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为20.2% 。国家高新区共实现生产总值12.2万亿元 ,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3%;拥有国家高新区企业8.1万家 , 占全国35.9%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44.7% , 开始从产业园区向科技生态社区转变 ,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
东部沿海区域产业园区分布密集
从产业园区区域发展现状来看 , 东部沿海地区所拥有的国家级开发区数量相较于中西部省份有一定的优势 。
根据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和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在沪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 , 百强榜单的前三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苏州工业园区连续6年排序未变 。整体来看 , 东部地区为产业园区的聚集地 。国家级产业园区中 , 东部地区占据了半壁江山 。
“2019国家级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百强榜单”中 , 东部地区有64家、中部地区有21家、西部地区有15家 , 历年区域数量分布基本保持一致 。这一地域分布情况也能从近两年赛迪发布的“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得到印证 。2021年 , 东部地区是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的主导力量 , 入围百强园区数量为66席 , 特别是江苏和广东在百强园区中持续保持高位;与上年相比 , 东部地区园区入榜数量增加了3席 , 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园区在体制机制、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等方面保持领先发展 , 推动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 , 强势引领百强园区的发展 。
尽管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园区发展更为迅速 , 但其逐渐显现出发展的瓶颈与弊端 。土地问题是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主要瓶颈 , 这一现象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以物流园区为例 ,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 土地成本上升导致产业园区建设成本大、经营成本增高 。我国部分一线城市(上海、深圳等)物流用地地价已达60万元~100万元/亩 , 大大超过物流业能承受的10万元~30万元/亩 。例如 , 天津土地价格持续增高 , 与几年前相比 , 物流用地价格提高了3~4倍 , 再加上滨海新区地势低平 , 物流园区建设中取土困难 , 建设成本成倍增大 。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 受劳动力成本高企、土地资源紧张等因素制约 , 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用地、用工、用电、用水紧张开始凸显 , 较高的土地价格和水电等生产成本上升 , 技术人才与普通劳动力短缺 , 企业膨胀速度与当地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发生矛盾 , 东部地区投资市场、资源利用将达到饱和 。这为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潜在性发展机遇 。
中西部地区园区赶超势头强劲
近年来 , 产业园区出现了“北上、西进、郊区化”的趋势 。所谓“北上” , 是指在沿海地区内部 , 出现了由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 , 继而向环渤海地区转移的趋势;所谓“西进” , 是指由沿海向中西部内地尤其是江西、安徽等地的转移开始加速;所谓“郊区化” , 则是指大城市内部由市中心区向郊区和周边地区的转移在加快 。
《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显示 , 虽然东部的园区发展态势良好 , 总体数量多于西部和中部地区 , 从平均得分来看 , 百强榜东部产业园区平均得分(0.327)均高于中部(0.311)和西部产业园区(0.297) , 但从增速来看 , 西部园区的平均得分增速(3.1%)均高于东部(2.5%)和中部产业园区(0.46%) 。
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开放、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 东部、中部及西部的产业园区分布格局进一步优化 , 中西部地区园区赶超势头强劲 。
从2020年、2021年“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的变化中 , 我们也能看到中西部地区在园区经济方面的赶超势头 。
中部地区园区有较大发展潜力 ,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大力推进 , 中部地区经济实力稳步增长 , 特别是湖南省、湖北省和安徽省表现优秀 。然而中部地区总体入围百强园区数量有所下降 , 这主要是由于中部地区园区大部分居于第三和第四方阵 , 在创新发展和融合发展方面仍存在短板 。由于东部地区园区快速发展跻身百强 , 使得部分2020年位于第四方阵的中部地区百强园区无缘2021年园区百强榜单 。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不断加快 , 将带动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 中部地区园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
西部和东北地区园区入榜数量保持平稳 , 西部地区园区和东北地区园区先进制造业平稳发展 , 入榜数量分别稳定在10个和7个 。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 , 为产业承接转移提供更多契机 , 先进制造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 广阔的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也将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阵地 。
长三角地区园区发展亮眼
作为我国经济最为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 , 长三角地区在国家的开发、开放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 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 , 江苏、浙江、安徽协同发展的格局 。
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成本研究会、临港创新管理学院和普道科技普道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成长型园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 长三角地区聚集着近150家国家级的各类园区(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350多家省级各类园区 , 地市级及以下各类园区的数量更是庞大 , 三省一市所有园区数量超过25000家 。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行开发区建设的城市 。最早的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 , 上海独占3家(虹桥、闵行、漕河泾) 。上海在园区建设方面积累的大量经验 , 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截至2021年6月 , 上海拥有6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家海关特殊监管区、1家国家级自贸区、1家国家级新区、1家国家级自创区、其他国家级园区2家 , 还有39家省级园区 , 市县级及以下园区近3700家 。各类园区的质量都很高 。
【数读园区经济】2020年上海的GDP约为3.9万亿元 , 其中浦东新区贡献约为1.3万亿元 , 占三分之一 , 这与浦东新区在国家级园区上巨大的数量优势密不可分 。在上海所有20家国家级园区中 , 浦东独占7家 , 占比三分之一 。同时 , 浦东新区市县级及以下园区的数量也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上海第三产业发达 , 位于上海浦东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贸易区 。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园区主要分布在上海中环内的各区中 , 特别是那些面积不大、GDP又好的区 , 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园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上海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园区越来越多 , 上海的第三产业对GDP贡献值是第二产业的两倍多 。
江苏经济实力强劲 , 2020年江苏省GDP产值约10.27万亿元 , 位居全国第二位 , 仅次于广东 。江苏的国家级园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 。截至2021年10月 , 江苏省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7家、海关特殊监管区21家、国家级自贸区1家、国家级新区1家、国家级自创区1家、其他国家级园区3家 。同时江苏还拥有120余家省级园区 , 市县级及以下园区数量近9800家 。园区经济已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
江苏国家级园区总量虽居全国第一位 , 但国家级园区的比例并不高 , 各级园区的比例和上海类似 。江苏市县级及以下各级园区的数量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 这些园区将是江苏省未来提升园区发展质量的重要对象 。
江苏园区数量众多 , 各城市的分层现象明显 , 苏州不管是国家级、省级还是市县级及以下园区 , 其数量都遥遥领先省内其他城市 。从空间分布来看 , 江苏园区分布不均 , 一多半的园区都集中在苏南地区 , 其中苏州、无锡、常州、南京这4个城市集聚了整个江苏56%的园区 , 其余苏北、苏中9个市的园区数量仅为44% 。
江苏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园区比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园区数量要多 , 但是对于江苏省GDP的贡献 , 第三产业要略高于第二产业 。从整体看 , 江苏所有园区的二三产业处于均势 , 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 , 江苏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园区会越来越多 , 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将超过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园区 。
浙江是我国的经济强省 , 各类产业园区极为丰富 。截至2021年6月 , 浙江省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家、海关特殊监管区9家、其他国家级园区1家、各类省级园区101家、市县级及以下各类园区约8000家 。98%以上的园区都是市县级及以下园区 , 国家级与省级各类园区加起来不超过2% 。占浙江园区数量最多的市县级及以下各类园区 , 分布在浙江的11个设区市中 , 其中杭州数量最多 , 有近2000家 , 与浙江其他地区拉开了相当大的差距 。
安徽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省内各级园区的贡献 。截至2021年6月 , 安徽省拥有各类国家级园区22家、省级园区108家、市县级及以下园区近3200家 。
安徽近几年强调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 强调发展新兴产业 。目前安徽各类园区从数量上来说 , 依然以第二产业为主 , 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园区近几年逐步增加 。从园区细分上来说 , 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分别位居安徽省内各类园区数量的前三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