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磊:“三化”养猪领军人

嵇振颉
农业潜力巨大 , 农村天地广阔 , 是有志青年创新创业的大舞台 。
【杜磊:“三化”养猪领军人】在普通人的观念里 , 养猪是个有气味的活儿 , 技术含量也不高 。但是走进位于“孔雀湖生态园”的扬州市三生畜牧有限公司 , 这一观念将被颠覆 。公司总经理杜磊放弃在城里就业的机会 , 一头扎进养猪这个对他来说陌生的领域 , 边做边学 , 渐渐成为行家里手 。他提出“规模化、生态化、智能化”养猪模式 , 将养猪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 在实现创业梦的同时也带动了家乡经济的发展 。2021年5月 , 杜磊被共青团扬州市委评为“扬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
创办大型养猪场
杜磊出生于1994年2月 , 大学毕业前夕 , 找工作曾让他有点纠结 。通过高考 , 他好不容易离开农村 , 父母当然希望他在城市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农村变化很大 , 年轻人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有了更多施展拳脚的机会 。是金子总会发光 , 他更愿意回乡就业 , 挑战自我 。
毕业后 , 杜磊不顾家人的反对 , 回到家乡扬州仪征市陈集镇 , 到一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任职 , 从事项目管理和策划工作 。当时 , 这家公司的养猪规模不大 , 只有几百头猪 , 后来随着效益提升 , 养猪规模有了一定增长 。杜磊全身心投入生猪生产和循环农业发展 , 从基层干起 , 不怕吃苦 , 不懂就问 。多少个夜晚 , 他在猪圈内忙前忙后 , 即使周末也不休息 , 钻研养殖技术 , 渐渐地成了行家里手 。
后来 , 公司需要对养猪产生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杜磊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新建大型沼气池 , 将养猪产生的粪便引入沼气池进行发酵 , 进而产生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沼气 。通过循环利用 , 形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这件事给杜磊带来很大的启发 , 让他看到生态循环农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
2020年初 , 非洲猪瘟蔓延 , 给国内生猪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 。由于供应严重不足 , 过年等节假日叠加效应影响 , 导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 。为了保障市场供应 ,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生猪保供优惠政策 , 给养猪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杜磊决定自己创业 , 新建年产15万头的大型生态养猪场——扬州市三生畜牧有限公司 , 为仪征全市承担80%以上的生猪保供任务 。
养猪场建设之初 , 遇到两大难题:一是资金问题 , 二是土地问题 。由于是生猪保供项目 , 当地政府非常支持 , 市长亲自协调相关问题 , 采用现场办公形式 , 各部门相互配合 , 办事效率极高 , 顺利解决了土地批复问题 。因为有政府支持 , 这个养猪项目被列入2020年江苏省重点农业项目 。
除了获得政府部门帮助 , 杜磊还与全国着名的上市公司正邦集团紧密合作 , 实现优势互补、上下游配套、专业化协作 。此外 , 杜磊又说服相关股东 , 耗资1000多万元收购废弃老旧猪场的猪舍和厂房 , 全部推倒重建 。整个重建项目总投资1.6亿元 , 杜磊经过多方筹措终于资金到位 。
为了拿到这些融资 , 杜磊不知道跑了多少次 。他那双皮鞋穿得认不出本色 , 脚底磨出好几个水疱 , 整个人被晒得皮肤黝黑 , 说话声音都有些嘶哑 。这些辛劳没有白费 , 看到散发着墨香的工程建设项目计划书 , 他露出欣慰的笑容 。
对于项目施工方案 , 杜磊精益求精 , 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改进的细节 。他还采用边设计、边立项、边施工的方法 , 想方设法缩短工期 。热火朝天的工地上 , 他和工人们奋战在一线 , 晚上也组织工人披星戴月地干 。从春暖花开到酷热难耐 , 再到秋风扫落叶 , 他硬是将工期压缩到8个月 。
变废为宝促环保
杜磊创办养猪场前 , 附近就有多家小型养猪场 。除了规模小 , 难以形成集群效应 , 也存在养殖模式粗放、生态环境较差等问题 。难闻的气味 , 随着空气飘到附近村民家 , 严重影响到村民的生活质量 。
养猪场难道只能臭气熏天、让人们掩住鼻子避之不及吗?可否没有异味外溢 , 实现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杜磊早就考虑到这方面因素 , 在项目规划阶段就将生态化养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
“产生异味的源头就在于猪粪等废料 。以前很多人只管养殖 , 没有顾及粪便的利用 , 不仅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 还白白浪费了很多资源 。”杜磊说 。
为此 , 杜磊进一步完善了当年提出的建议 , 将新建成的猪舍设计成两层 , 高3米左右 , 一层是生活区 , 一层是漏粪区 , 不仅有排废气系统 , 还有通风换气系统、集污排废渣系统、恒温系统等 , 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
在养殖场一角 , 有一个36000立方米的覆膜式沼气发酵池 。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 并在适宜的温度、pH值下 , 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 。沼气属于二次能源 , 并且是可再生能源 。养猪产生的粪便 , 通过厌氧池发酵产生沼气 。沼气可以当作燃气 , 还可以用来发电 。7.5万头存栏猪日均产生废弃物1000吨 , 产生的沼气能供应3台500千瓦沼气发电机组进行发电 。仅沼气发电这块 , 一年就可发电100多万千瓦时 , 产生48万元的经济效益 。
“经沼气装置发酵后排出的料液和沉渣 , 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 , 可用作肥料和饲料 。”杜磊介绍 , 由猪尿形成的沼液 , 流向4000立方米SBR肥水过滤净化储存池;需要使用时 , 通过园区内设置的管网喷施到园区内农作物上 。沼渣也有去处 , 在肥料加工车间 , 巨大的高速堆肥机带着轰鸣声运转 ,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工序后制成有机肥 , 一部分施用到园区内农作物上 , 剩余的肥料向外销售 。
经过一段时间发展 , 杜磊的事业不再仅仅局限在养猪这一项上 。他管辖的苏胜种猪场和三生育肥场总占地面积约5000亩 , 其中绿化面积就有4000多亩 , 占总面积的80% 。与养殖基地一路之隔的循环农业生态园也已现雏形 , 700亩水产自然养殖区、1885亩花卉苗木繁育区、500亩民宿及特色餐饮综合区、50亩农产品深加工区、50亩农产品展销区、1200亩茶果蔬菜及稻米生产区已渐成规模 。
转变管理模式
管理这家大型养猪场 , 单靠人力肯定是不行的 。杜磊引进现代化的技术 , 不断提升管理效率 。从进入养猪场的复杂程序就能看出端倪 。入场“喷淋—高温—臭氧”消毒、更衣、脚踏鞋底消毒……经过多道固定流程后 , 项目区技术人员才能进入核心养殖区 。
在传统养殖场里 , “猪倌”总是穿着围裙 , 在猪栏前手提着一桶猪食倒进食槽 , 或拿着工具清扫猪栏 。这样的场景在杜磊的养猪场内已经绝迹 。目前这里拥有的种猪限位栏5000个、产床1200个 , 存栏7.5万头肥猪舍的养殖区已实现自动投喂料线100%覆盖 。
为了尽可能减少人畜接触 , 杜磊主动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 , 组织相关科技人员开发了生猪养殖智能化系统 , 先是在苏胜种猪场开发猪舍氨气浓度、温度监测设备、排气扇等监测报警装置 。这些装置与手机APP云端自动控制项目连接 , 实现手机端实时查看与操作 , 减少了用工、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 , 也减少了养殖环境污染风险 。全程智慧化管理 , 实现了由传统养猪向智能化养猪的过渡 。
由于生猪防疫要求 , 采购经销商如何了解生猪养殖状态?杜磊介绍 , 在生猪养殖智能化监控中心 , 有一块很大的LED电子显示屏 , 实时显示养猪场内的情况 。这些数据信息通过视频向客户传输 , 让客户相信养殖场内都是吃了让人安心的“放心猪” 。2021年底 , 杜磊又采购了几架无人机 , 既可以往猪场内运送小型物品 , 减少人员接触 , 又可以为农作物育苗、施肥提供智能化设备 。
展望未来 , 杜磊说:“农业潜力巨大 , 农村天地广阔 , 是有志青年创新创业的大舞台 。下一步除了继续走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之路、把猪养好外 , 我还打算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上大做文章 , 把农副产品的产业链拉长 , 通过开办电商平台 , 帮助当地农户推销更多的农副产品 , 带动更多的农户走共同富裕之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