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发现外星信号?还是我们理解错了?


“天眼”发现外星信号?还是我们理解错了?


文章图片


“天眼”发现外星信号?还是我们理解错了?


文章图片


最近一周 , 两则重磅消息 , 让公众对神秘的外星人与外星生命又产生了许多遐想 。
6月6日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表示 , 他们在“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带回地球的岩石样本中 , 发现了20多种氨基酸 。 这是人类首次在地球外确认氨基酸的存在 。
6月14日 , 在今年4月启动对地外文明的搜索后 , “中国天眼”也取得重要进展 。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宇宙学与地外文明研究团组中国地外文明搜寻首席科学家张同杰教授透露 , 其团队使用“中国天眼”发现了几例来自地球之外可能的技术痕迹和地外文明候选信号 。
什么是“地外文明候选信号”?外星发现氨基酸 , 意味着什么?人类距离发现外星人 , 又近了一步?

FAST发现的脉冲星艺术效果图 图源:科技日报
窄带电磁信号≠确认外星文明
6月14日 , 《科技日报》报道显示 , 日前 ,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宇宙学与地外文明研究团组中国地外文明搜寻首席科学家张同杰教授透露 , 其团队使用“中国天眼”发现了几例来自地球之外可能的技术痕迹和地外文明候选信号 。
张同杰说 , 这是几个不同于以往的窄带电磁信号 , 目前团队正在抓紧进一步排查中 。 “‘中国天眼’的搜寻之路漫漫 , 我们一直在努力 。 ”
此前 , 中国天眼FAST发现首例持续活跃快速射电暴 , 该成果已经于北京时间2022年6月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 。

如果你是一个没有天文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小白” , 看到这些新闻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既激动又疑惑 。
“地外文明候选信号”这样的字眼 , 让人浮想联翩 , 《三体》里面的画面感觉下一秒就出现在眼前 。 但是 , “可能的技术痕迹” , 以及“窄带电磁信号” , 这些专业名词和发现地外文明这件事 , 有怎样的关联?

为此 , 6月15日下午 , 《新民周刊》采访了西澳大学射电天文学博士刘博洋 。 刘博洋介绍 , “技术痕迹”又名“技术印记”( Technosignature) , 它和“生物印记”( Biosignature)的概念对应 , 二者都是搜寻地外文明(SETI)的重要方向 。
“生物印记 , 一般指搜寻到地外星球上有一些显示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基础物质 , 是尚处在原始形式的生命留下的可探测特征 , 比如水、氧气、氨基酸等等;而技术印记 , 或者技术痕迹 , 意思是当生命演进到更高阶段 , 产生了一些技术能力 , 就会产生电磁波 , 或者形成自己的建筑物 , 这些都是技术痕迹 。 ”刘博洋告诉《新民周刊》 。

中国天眼FAST 图源:科技日报微博
在搜寻地外文明以及这些可能的“技术痕迹”过程中 , 对射电望远镜的信号进行分析是一种常用手段 。 而在这些信号中 , L波段(1~2GHz)波段又是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最主要使用的波段 。
刘博洋表示 , 如果两个智慧文明希望自己被对方探测到 , 都有基本的逻辑 , 它们会选择、挑选对方比较愿意去监听的波段来发射信号 。 目前这个常见的波段之一 , 就是上述L波段 , 而窄带电磁信号就是其中一种具有辨识度的信号 , “因为它通常是一种非自然物质发出的信号” 。
当然 , 窄带电磁信号的来源很多样 。 一些人类无法判断的活动 , 比如一些间谍卫星的运作 , 或者尚未掌握的自然现象发出的信号 , 都可能出现 。 刘博洋说:“分析窄带电磁信号 , 实际上是做一种排除法 , 其中的可能性太多 , 目前很难排除干净 。 ”
在刘博洋看来 ,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这种信号 , 中国天眼发现了窄带电磁信号 , 不等于最终发现了外星文明 。 ”发现这种信号 , 和确认存在外星文明、外星人 , 这二者之间 ,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刘博洋表示 , 接下来 , 中国天眼可能还会发现有类似信号 , 我们公众也许会继续看到这一领域的新闻 。
另外 , 就在今天(6月15日)下午 , 科学科普博主@philleafspace在微博上发声 , “北京师范大学张同杰教授表示 , ‘中国天眼发现地外文明可疑信号’的新闻标题有误” 。 一张疑似、尚未经张同杰本人核实的聊天记录显示 , 张同杰教授希望不要过度宣传 。
小行星存在氨基酸≠找到外星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