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在帝王眼皮底下暗养死士失败率极高,司马懿是怎么做对每一步的?( 二 )


在战乱频仍、商品经济凋敝的时代,一个普通人如果不依附这样的大族,不要说积累财富、获得自己的土地了,生存都很难维持 。因此,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依附于势力足够大的豪门,不但能保证乱世中的生存与温饱,还能通过战斗立下军功,来获得可能的上升渠道 。从东汉开始,豪门世族成为政坛上的主流力量,黄巾之乱和董卓入朝后,东汉中枢权威衰弱,又进一步扫清了豪门大规模募集私兵的政治障碍 。
曹操起兵时的初始力量,就来源于家族私兵 。我们在史书中可以见到大量相关记载:“曹仁字子孝······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旅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 。”“曹休字文烈······以太祖举义兵,易姓名转至荆州,间行北归,见太祖 。”“夏侯惇字元让······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 。”“夏侯渊字妙才······太祖起兵,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 。”
曹氏是沛国谯县数一数二的大豪族,所以曹操起兵时,以曹仁、曹休为代表的曹氏和以夏侯惇、夏侯渊为代表的夏侯氏,几乎在转眼之间就为曹操拉起了五千人的雄厚力量,成为他起兵的第一桶金 。李典、许褚等曹营名将,都是大豪强、大坞堡主带着家族私兵加盟曹魏集团 。
司马懿|在帝王眼皮底下暗养死士失败率极高,司马懿是怎么做对每一步的?
文章图片

影视剧中的许褚和曹操 。来源/电视剧《三国》截图
割据江东的孙吴军队更是充满了私兵色彩,像是江东大姓豪强的武装联盟 。孙坚、孙策与孙权父子三人出身低微,他们能征服江东,一方面利用了袁术的政治背书,另一方面则依靠淮泗集团的支持 。但是,孙策大肆诛杀江东大姓豪强,引起了普遍敌视,最终死于刺杀 。孙策死后,孙权选择与当地大姓豪强边斗争边妥协、共同统治的方针,来对付外部的曹魏集团和内部的山越等势力 。因此,孙权阵营得以巩固和扩大的过程,也是孙吴政权本土化的过程,这个趋势越往后越明显 。孙权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承认江东大姓的诸多特权,世袭领兵权则是其中的最主要部分:大约建安末年、黄初初年起,孙吴将领指挥的军队在他们死后通常会交由儿子统领 。所以,三国、两晋时期,大族家里养私兵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
作为河内地区一等一大族的司马氏,自然也会拥有颇多私兵 。司马懿发起高平陵政变时“三千死士”中的大部分基层力量,应该就是司马氏的私兵 。
按照《晋书》记载:“初,帝(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
司马师在司马懿授意下养的三千死士,平时都散在民间,到司马懿准备发起政变时一下子突然冒了出来 。当时,作为司马懿担任太傅、退居二线的交换,司马懿最成器的儿子司马师担任了中护军 。最初,按“魏初因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中护军是禁军中负责选拔下级武将的重要位置,在中领军之下 。但在司马师担任中护军时,这个职位的权限已经得到极大扩充,成为与中领军分庭抗礼的重要职位 。司马师在任上“作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这当然不乏后来司马家族夺权成功后,史书对他的溢美,但当时与何晏、夏侯玄齐名的司马师,在中护军的位置上经营颇久,拉拢、提拔了一大批中下层军官,确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
司马懿|在帝王眼皮底下暗养死士失败率极高,司马懿是怎么做对每一步的?
文章图片

影视剧中司马懿与司马师谋划豢养死士 。来源/电视剧《虎啸龙吟》截图
因此,“三千死士”的骨干领导层更可能是司马师利用中护军的职权发展的亲信、死党,他们麾下有一小部分精兵 。高平陵政变时,司马懿一方的大部分基层人员,多半是作为豪族的司马氏私兵,这在当时的豪族之间可谓司空见惯 。当然,这些私兵肯定是以各种平民身份为掩护混进洛阳,因此不可能带武器 。当司马懿正式发起政变时,他的人基本都没有武器,必须先拿下武库,而到达武库必须经过曹爽的大将军府 。曹爽家族此时几乎倾巢而出到高平陵去了,但大将军府内依然有一定的私兵留守,曹爽的家将此时早已带领数十名弩手严阵以待,司马懿手无寸铁的政变大队愣是无法通行 。但当时大将军府上有一位叫孙谦的将领,不知道是早已被司马懿收买,还是慑于司马懿的威望,竟劝阻了这些弩手射击,政变大队得以顺利通过,占领了武库 。司马懿父子的私兵死士这才武装起来,真正有了控制洛阳城的能力,并在下来的一系列行动中控制住洛阳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