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光明日报:韦东奕不需要被标签化
继去年以质朴的形象和谈吐走红之后,近日,北京大学的青年学者韦东奕再次登上了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 。从一些媒体的报道看,这一次伴随着韦东奕热起来的还有几个故事——“六个博士搞不定的方程被韦东奕分分钟搞定”“哈佛为了他破百年校规”,等等 。
文章图片
韦东奕在北大课堂上为学生们上课
这些故事虽然有种种细节,但目前依旧没有得到事件相关方的亲自证实,反而经过了互联网的各种传播后,有了点戏剧化的色彩 。比如一张截图显示,六个博士为表感谢,为韦东奕充值公交卡,这样的故事就多少有点娱乐化的倾向了 。而即便此事为真,对这些细节的过度讨论也偏离了关注韦东奕的本质 。
韦东奕是优秀的,16岁就拿下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后又被保送至北大,这些都足以证明他自己的优秀和专业天分 。而即便是在备受舆论关注期间,韦东奕也能专注于自身的研究,一如既往地上着学校给安排的课程 。这份对于数学专业的专注在当下的学术环境中显得难能可贵,这也是他备受网友推崇的原因之一 。
在对学术的专注之外,韦东奕更多的还是一个普通人 。就比如他喜欢在课堂上带着一个撕掉包装的、可以容纳1.5升纯净水的瓶子,也吃着最为普通的面食——馒头 。这些都是韦东奕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也是青年学者韦东奕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正常表现 。这些人性化的成分不应该在一个个网传的故事中被过度解读,反而给主人公涂抹上了武侠小说般的奇幻色彩 。
【视点·观察|光明日报:韦东奕不需要被标签化】应当明晰的是,武侠小说式的追捧不会对韦东奕有太多的好处,而广泛传播一些未经当事人证实的传言故事,也只会将韦东奕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进一步标签化和道德化 。长此以往,会有更多的人将自身的观念和凭借着一些故事形成的认知强加于韦东奕身上,即使这些人现实中可能都没有见过韦东奕 。
北京大学数学院院长回应媒体称,韦东奕很专心做数学,他就是生活方式比较淳朴,我们尊重他的意愿 。这其实应该成为舆论场上对待韦东奕的基本态度 。不过度神化某一个人,尊重他的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和生活方式,用平常心去看待一个青年学者,在当下的舆论场都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 。
事实上,既往的诸多案例表明,舆论一旦将一个人道德化、神化之后,就很容易陷入饭圈化的逻辑之中,只看到他单一的方面,而忽视了这个人作为个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旦这个人被“爆出”有一点做法,或者私下里的行为与舆论中的刻板印象有不一致之处,便会引发舆论的主动反噬,随之而来的可能会有网络争议 。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韦东奕身上 。
从更广泛的层面去看,一些人由于对韦东奕抱有高期待,因此已经开始“分析”他得菲尔兹奖的可能性有多大了,这样的期待对韦东奕而言其实反而是一种负担 。作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获奖难度之高有目共睹,因此,即便我们的学术发展速度已经非常快了,但截至目前,也只有两位华裔数学家得过这个奖项,其中就包括前段时间回国任教的著名数学家丘成桐 。对于韦东奕而言,他需要的应该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而非被舆论推上神坛、被神秘化,进而按照舆论的想法活着 。
网友显然要正视一种学科现状,不要过度娱乐化和神化一门学科,也不要过度标签化一位青年学者 。让他过自己该过的日子,不要在他的个人选择上附着太多“我觉得”的意义,或许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 。还是那句话,别让韦东奕活在网友的想象里 。
推荐阅读
- IT|高空观察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无人机解决方案SkySpecs获得8000万美元投资
- 视点·观察|民权组织呼吁云视频服务提供商Zoom放弃打造情绪分析软件的计划
- 视点·观察|芯片业人才荒乱象:大厂频遭挖角,HR上街“抢人”,天价速成班借机揽财
- 视点·观察|观致汽车“停摆”还是失联?
- 视点·观察|传统行业巨头厮杀万亿元咖啡赛道 李宁跨界能否突出重围?
- 视点·观察|网友曝光理想毁约校招生 签完三方被解约
- 视点·观察|应届生被裁 才是真的“毕业即失业”
- 视点·观察|白电“三国杀”:格力掉队、美的崛起、海尔苟活?
- 视点·观察|官方称不建议来打卡西藏“树王”路程不便且危险
- 视点·观察|向粉丝挥刀割“韭菜”金融大V徐晓峰被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