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反”科学:众人皆信,便是对的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众人皆信 , 便是对的么?”
简易认识模型
从一个概念能够漂移到另一个概念 , 又或者说 , 从一个概念群组可以跳跃到另一个概念群组 。 这里面我们看似只是做了微不足道的工作 , 实际上 , 我们跨过了人类好几万年的进化历程 。 通俗意义上来说 , 这个所谓的世界 , 是被科学所宰执的 。 目前最为流行 , 也是最为普遍的认识论就是:科学是世界的直观反映 。
图片来源网络:科学家在工作
这一点在痴迷于数学和编程的人身上看得尤为清晰 , 数理逻辑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完全清空了不确定性 。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 。 因为不确定性将为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焦虑 , 大到国家命运家族前景 , 小到晚饭吃炒饭还是吃粿条 , 这些给我们可以选择的空间都会让我们感受到不确定 , 进而滋生焦虑 。 但是数学不会 , 数学不会就是不会 。
图片来源网络:表情包
于是我们得到了科学认识论的关键武器 , 逻辑 。 而要运作逻辑这个强大的武器之前 , 我们先要有填充逻辑的东西 , 也就是概念 。 因为逻辑是一种心智层面上的运动 , 所以我们需要把三维世界拍平 , 变成由一个又一个概念图 。 这时候 , 逻辑就变成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连接线 。 我们得到了最本初的逻辑 , 也就是“是”的逻辑 。 “a是什么” , “b是什么” , “c是什么” 。 就像是我们婴儿时期玩过的识字卡片一样 , 任何概念都规规矩矩地坐在一个位置上 。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一对一的进行匹配 。
图片来源网络:识字卡
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简易的认识模型 。 即 , 学习别人定义出来的概念 , 然后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认识事物 。 这个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 就是逻辑 。 这都是心智层面上的运作 。 这一点很重要 , 因为看到“心智” , 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理性的” , “客观的” 。 如果要说哪一门学科是最“不近人情” , “最冰冷的” , 那么让人挂科无数 , 哭爹抢娘的“数学”首当其冲 。
把这个世界视为机械化的世界 , 把概念视为一成不变的概念 , 把逻辑视为a和b之间必然的真实 。 这样 , 我们就得到了一个稳固的认知结构 。 这个认知结构最大的特点是好用 , 好用的原因是简单 。 因为简单 , 所以得以广泛普及 。 世界 , 并不是数值组合的世界 。 世界 , 也并不是0和1的世界 。 我们在的这个世界 , 没有任何后台 , 不属于什么存在所拥有 。 这是世界 , 不是“我的世界” 。
图片来源网络:游戏《我的世界》
概念可以简化整个认识过程 , 逻辑虽然可以固化整个世界 , 但是这种过程中 , 我们得到的是一种看起来是客观真实的存在 。 实际上 , 这一切都在规避掉那个最为致命的前提 。 那就是有没有可能印刷识字卡片的人印错了 , 或者说教你识字的父母把图认错了?这个时候 , 一种油然而生的毛骨悚然爬上全身 。 我们的认识 , 看似客观 , 实则来源主观 , 且不得不假定一开始都是客观的 。 我们无从选择 , 就被拉到识字卡片堆前面 , 任由热情的父母叽里呱啦地告诉我们“什么是什么” 。 我们不知道这些卡片从何而来 , 我们也不知道父母讲的到底对还是不对 , 我们更不知道为什么“什么可以是什么” 。
但是这种事物-概念-逻辑的认识过程就这么烙印在我们的心里 。 使得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 , 遇到某事 , 我们就会问“这是什么?” 。 有些人止步于此 , 有些人则会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怎样?” 。 而如果进行到了第二步的人 , 往往也会顺着这个过程进行第三步的行动 , 即“我该怎么做?”如此 , 一个看似严密的认识体系就此搭建了 。
独断的科学理论科学鼓励怀疑 , 而科学理论树立权威 。 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 , 历经数百年风雨飘摇 , 如今独当一面 , 屠龙勇士却也难逃变成恶龙的宿命 。 正是这种独断霸道式的“自裁” , 使得科学可以在“不断否定中前行” 。 然而 , 数学是理想化的纯粹的环境 。 现实世界远远不止那般简单 。
推荐阅读
- “我真羡慕他们!”——美国退役航天员托马斯谈神舟十三号成就
- 神舟十三成功着陆,尽显大国风范,我国会成为第二个国际空间站?
- 蛋白含量高达20%的南极磷虾,为什么很少出现在餐桌上?
- 真的有自由能吗?
- 1967年,明知道不能活着回来,为何苏联宇航员还是要执行任务?
- 可捡漏!元宇宙域名yuan.ac.cn在爱名网出售仅1万元
- 回顾神舟十三号的太空之旅
- 中国人追逐“航天梦”的脚步
- 肿瘤,一年内复发和三年内复发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