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揭示:为何大多数”烟不离手”的人,却没有患肺癌


Nature子刊揭示:为何大多数”烟不离手”的人,却没有患肺癌


文章图片


Nature子刊揭示:为何大多数”烟不离手”的人,却没有患肺癌


文章图片


Nature子刊揭示:为何大多数”烟不离手”的人,却没有患肺癌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我们经常在烟盒上看到的提示语 , 起源于联合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有关规定 。
吸烟几乎会伤害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器官 , 并增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 。 在你吸入第一口烟之后的10秒内 , 烟草烟雾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就会到达你的大脑、心脏和其他器官 。 其中 , 大约80%的肺癌都是由吸烟引起的 。 尽管吸烟的危害如此大 , 但鉴于事实上只有10%到20%的吸烟者会患上肺癌 , 这也使得一些吸烟者抱有侥幸心理 。



为什么大多数的吸烟者并没有患上肺癌呢?近日 , 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解答 。 其中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外方主任Jan Vijg教授等构思了这项研究并设计了实验 。
研究人员表示 , 尽管是否患肺癌受到性别、吸烟状况和健康状况等多方面的影响 , 但一些吸烟者没有患上肺癌可能不仅仅是运气的问题 。 也就是说 , 有些吸烟者可能具有强大的内在机制或抵抗力 , 能够限制肺部细胞的突变 , 从而避免了肺癌的侵害 。
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Single-cell analysis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in relation to aging and smoking”的研究论文于4月11日发表在期刊《Nature genetics》上 。

据现有研究推测 , 吸烟会通过诱发肺细胞DNA突变而导致肺癌 。 为了识别体细胞突变并准确估测突变频率 , 研究人员采用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 (WGS)技术 。 该研究使用的是研究成员Jan Beig教授在几年前开发的一种改进的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方法(SCMDA) , 可以准确量化正常细胞中的突变 。
基于SCMDA技术 , 研究小组对14名11至86岁的非吸烟者和19名44至81岁的吸烟者进行了近端支气管基底细胞(PBBCs)的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 , 比较了他们的正常肺上皮细胞的突变状态 。 其中 , 在19名吸烟者中有14人被诊断出患有肺癌 , 而非吸烟者中只有1名患有肺癌 。
为了表征突变谱 , 研究人员首先从参与者的主叶支气管获取气道上皮样本 , 并进行短期繁殖3-4周以选择 PBBCs 的生长 , 然后在-80℃下速冻 。 然后通过细胞形态学评估参与者的未培养样本的子集 , 以确保初始样本中没有明显的恶性细胞 。 之后 , 从冷冻的PBBC颗粒中分离出细胞核 , 并确定每个参与者三到八个单个细胞核的突变频率和光谱 。

从人肺中分离、处理和分析PBBC的示意图
接下来 , 研究者分析了与衰老或吸烟相关的体细胞突变特征的数据集 。 通过分析参与者PBBCs中的单碱基取代(SBS)特征 , 研究发现吸烟者中存在SBS4 , 而非吸烟者几乎不存在SBS4(其中 , SBS4是已被证明的吸烟者肺部肿瘤的主要特征) 。 这表明SBS4的突变数量在吸烟者中显著更高 , 不过它与年龄无关 。 同时 , 研究发现SBS5的突变数量与是否吸烟显著相关 , 并显示出与实际年龄更强的相关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