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加减治小儿尿崩症医案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尿崩症依发病部位不同而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原尿崩症,前者是由于垂体后叶、下丘脑或二者之间的神经束生病变,使加压素(VP)分泌减少或缺乏而引起的水代谢失 。后者则是由于肾脏对VP的抗利尿作用不敏感或抵抗,VP作用降低所致尿浓缩功能降低,结果均导致尿量增多,排出大量稀释尿,轻度高渗性脱水,使烦渴中枢受到强烈兴奋而大量饮水 。临床以烦渴、多饮、多尿、尿比重低且固定为特征 。中医学认为:小儿尿崩症,应归结于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且标本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益盛 。而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 。其病所成,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使脾胃运化失职致内热童盛而化燥消烁肺胃津液;或素察阴虚之体,复因热邪践伐,而致肾阴亏损、阴虚火旺,出现肾虚、肺燥和胃热的尿崩症 。又因肺为水之上源,肺受燥热所伤,治节失职,水液趋于下,致小便频数;肺胃阴亏,液不布,故口渴喜饮;肾为水脏,现燥热伤肾,致肾不主水,气化失常,而小便量多 。针对阴虚燥热之病机,其治疗应以益气生津、养阴清热为治刂,药用生脉散之类以治本,辅白虎汤之属以治标 。标本兼治,主次分明,则往往可获良效 。
【病案举例】
1.姚某,女,3岁,1983年5月6日初诊患儿2个月前出现频渴、多饮、多尿,24小时尿量3000~3500ml,查尿糖(-),尿常规(-) 。曾在某院住院治疗2次,诊断为尿崩症,本次复发后来我院要求中药治疗 。患儿神倦,嗜睡、面容憔悴、皮肤干燥、四肢疲软,舌干红少苔 。辨证属肺肾阴虚,治当益气生津、滋肾润肺,佐以固涩缩尿 。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粉葛各12g,麦冬、黄芪、花粉、玄参各9g 。五味子、桑螵蛸、益智仁各6g,2剂,水煎服,日1剂 。
【生脉散加减治小儿尿崩症医案】二诊:烦渴稍减,但尿量仍未减少,余证如前改用生脉散加味 。
人参6g,麦冬、五味子、黄芪、知母、粉葛、石榴皮、桑螵蛸、乌梅各12g,山药24g,白术9g,4剂 。
三诊:面色转红润,尿量已减至每24小时2500ml,上方再进4剂 。
四诊:尿量已近正常,守上方随症加减调治月余,前后共服34剂,诸证消失 。随访至今10个月,未复发,生长发育良好 。
按:患者阴虚火旺,尿崩日久,气随阴脱,气阴两虚 。故出现上述诸症 。心为五脏之大主,患者出现神志症状,心之气阴受损,故用生脉散益气养阴复心之气阴,酌情加知母葛根等清热去其未尽之邪 。用桑螵蛸调心神,交通心肾 。水火既济阴阳平和,诸症自除 。
2.曹某,男,2岁半,1983年9月29日初诊 。20天前患儿出现口渴、多饮、多尿,24小时尿量3000ml左右,查尿糖(-)尿比重1.000,尿常规正常,诊断为“尿崩症”经药物治疗1周无效,来本院要求中药治疗 。患儿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面色无华,皮肤干燥,舌边尖红,苔黄厚干燥 。辨证肺胃热盛、气阴两伤,治当益气生津、清热润肺,佐以固涩 。方用生脉散加白虎汤加味:人参6g,麦冬、五味子、黄芪、知母、生地、粉葛、天花粉各15g,生石膏24g,甘草、黄连各3g,白术9g,山药30g,龙骨、牡蛎各12g,3剂 。水煎服,1剂/日 。
二诊:服药后,精神转佳,尿量每日2500ml效不更方,继服上方2剂 。
三诊:尿量大减 。舌面已见津液,薄白,热已去,上方去黄连、生石膏,加桑螵蛸12g,服药后尿量接近正常,尿比重1.010,续用上方调治半月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
按:肺为水之上源,肺受燥热所伤,治节失职,水液趋于下,致小便频数;肺胃阴亏,津液不布,故口渴喜饮;肾为水脏,现燥热伤肾,致肾不主水,气化失常,而小便量多针对阴虚燥热之病机,其治疗应以益气生津、养阴清热为治则,药用生脉散以治其本,白虎汤之属以治其标 。
推荐阅读
- 生脉散加减治小儿汗证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小儿夏季热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小儿迁延性肺炎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小儿支气管肺炎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新生儿肺炎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缺乳医案
- 生脉散加减治子烦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