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黑格尔的批判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康德\自在之物\的局限


通过黑格尔的批判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康德\自在之物\的局限


文章图片


通过黑格尔的批判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康德\自在之物\的局限


文章图片


通过黑格尔的批判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康德\自在之物\的局限


文章图片


通过黑格尔的批判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康德\自在之物\的局限


黑格尔关于概念的演绎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分析方法 。 不像休谟、康德所认为的那只是我们的同义反复 , 对知识丝毫没有扩展;黑格尔认为我们是从概念自身中 , 看到那还没有明确显露出来的概念 。

推动概念自己进展的是否定的东西、矛盾的东西 , 也就是辩证法 。 这个否定的东西能被发现康德功不可没 。 当理性想要对“世界”形成知识时 , 出现了四对“二律背反” 。 但康德将此看作我们思维本身固有的矛盾 , 而不以为是对象本身具有的 。

关于康德的这种不可知论的错误之处 , 前文已有说明 。 因此在黑格尔看来 , 我们应当去除这样的温情主义 , 思维本身以及对象都有矛盾 , 矛盾的数目也是无穷的 。
这样的矛盾或者说否定性 , 如果只从否定、消极的一面来看 , 后我们就会的得出康德的不可知论 , 这个东西本身 , 由于无法调和自身的矛盾 , 而变成趋向于毁灭的无 。 若从肯定的一面看 , 这样的否定性本身 , 就是一种内在的推动力、并非全部的否定 , 借助于这种力量 , 不管是具体事物还是概念 , 都会产生一个更高的结果 。
既然“纯有”是纯粹的无规定性 , 这就是一个不可言说、不可描绘的东西 , 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无”的范畴 。 但也要知道“纯有”和“无”毕竟是有差异的 , 就前面所说纯有可以只是一个空的思维;“无”却意味着 , 我们可以对“无”进行思维 , 所以无是在我们的直观或思维中 。

此时 , 立马又可以看出对“无”进行思维 , 就是一个空的思维 , 这又恰恰是“纯有”的含义 。 所以纯有和无是统一的 。 它们的真理是一方直接消失于另一方之中的运动 , 即变;在这一运动中 , 两者有了区别 , 但这区别是通过同样也立刻、把自身消解掉的区别而发生的 。
在黑格尔看来 , 纯有和无都是特别抽象、空虚的概念 , 是没有内容的 。 但是“变”就是一个以纯有和无是、可以相互转化为内容的概念 。 这种转化就是运动、变异本身 。 因为矛盾是任何概念内在不安的因素 , 变易也不能保持于自身之内 。

在黑格尔看来 , 变易是第一个具体思想 。 这主要就变易是具有内容而言 , 其本身已不再是有、无这样的抽象的范畴 。
在变易中既包含有无的统一 , 又包含对有和无只是完全无规定性的否定 。 我们看到变易本身就包含着矛盾:一方面 , 抽象的、无规定的有和无在其中瓦解;另一方面 , 变易这个范畴的建立 , 又是依赖于有同无的差异性 。 所以变易必然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一个静止的结果 。
黑格尔把变易比作一团火 , 于烧毁其材料之后 , 自身亦复消灭 。 但变易过程的结果并不是空虚的无 , 而是和否定性相同一的有 , 我们叫做限有或定在 。

毫无疑问 , 定在必然包含有规定性于自身 。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质 。 质是与“定在”同一的 , 某物之所以能与他物区别开来 , 就是由于各有不同的质 。
首先 , 这里的“某物”在黑格尔看来 , 就是指不断回返到自身规定性中、并处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东西 。 认为“物自体”不可知的观念就暗含在这里面 。
知性的观点难以看到变化、矛盾方面 。 事物仿佛满足于其自身的规定性 , 坚守于此就是大的任务 , 以为变化就是消亡 。 这样一种单单强调对于事物自身的研究 , 就像纯粹的光明犹如黑暗 , 根本不能让我们获得对于事物真理性的认识 。

要想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 必定要用更高的阶段的认识 , 取代低等阶段的认识 , 前者是将后者包含于自身内 , 绝不是非此即彼 。 为此我们就需要经常回忆 , 黑格尔从“纯有”开始的推演 。 特别要记住 , 黑格尔所说的 , 后一个范畴将前面的范畴内化于自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