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加减治肺源性心脏病医案、配方
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 。临床上以后者多见 。
【临床应用】
王玲等以麻杏二三汤(麻杏石甘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复合加减)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00例 。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36岁,平均年龄56.4岁;慢性肺病史30年以上76例,10~30年24例;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90例,支气管扩张病史者11例,肺结核病史者10例,其他病史者5例合并呼吸衰竭者67例,心力衰竭者76例,肺性脑病者16例上消化出血者4例,感染性休克者9例 。以上均为住院病人,住院时间最长者136天,最短者25天,平均住院天数40天所有病侧均经胸片心电图检查,符合肺心病合并感染的诊断标准处理方法:常规使用头孢唑啉钠每日8g,抗感染治疗,并针对不同的合并症而对症处理 。
中药服麻杏二三汤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麻黄6g,炒杏仁12g、生石膏(先煎)30g,生甘草5g,半夏陈皮茯苓、漏芦、炒莱子各10g,紫苏子9g,车前子包)15g,黄芩12g可根据临床症状随症加减:喘憋不能平卧者加桑白皮30g,苈子15g;吐痰黄稠,腥臭者去陈皮、半夏,加薏苡仁、芦根各30g;吐痰色白,清稀量多者,去黄芩、漏芦,加细辛、生姜各6g;咯痰不利者加冬瓜子、浙贝母各15g,全瓜蒌30g;心悸,气短,力者加太子参15g,红参10g(另炖);干咳少痰,干咽燥,香红少苔,脉细数者去陈皮、半夏、车前子,加沙参、麦冬各10g,女贞子15g伴尿少,双下肢浮肿者加泽泻20g;合并肺性脑病者加石蒲、广郁金、远志各10g 。治疗结果,100例中显效62例,好转28例,无效10例(包括死亡病例8例),总有效率为92% 。
【病案举例】
1.李某,女,62岁 。因咳喘反复发作30年,加重5天,于1997年12月10日入院 。入院症见:喘憋不能平卧,咳吐黄稠痰,略痰不利,心慌胸闷,纳呆腹胀,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查体见:体温38.5℃,呼吸困难,唇紫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桶状胸,双肺闻及干、湿性音,心音低,心率114次/min,心律齐;剑突下搏动明显增强 。胸片示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右心室肥厚及劳累诊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 。给予清热化痰、降气定喘的麻杏二三汤化裁,并静脉滴注头孢喹啉钠每日8g及其他对症处理 。药用炙麻黄10g,杏仁12g,生石膏(先煎)、全瓜蒌各30g,冬瓜子、车前子(包)、苈子各15g,炒莱子、黄芩、漏芦各10g,紫苏子、生甘草各6g 。治疗1周后,发热退,喘息平,黄稠痰减少,继服上方半月,诸症明显减轻,患者能自由活动,夜间能平卧 。后用益气养阴方调理获效 。
【二陈汤加减治肺源性心脏病医案、配方】按: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一般年龄较大,体弱多病,抗病能力下降,病死率较高,使用抗生素疗效欠佳在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一方面抗感染,一方面用清热化痰、降气定喘的自拟麻杏二三汤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麻杏二三汤由麻杏石甘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化裁而来,方中炙麻黄、炒杏仁、紫苏子、莱子有解痉,止咳平喘的作用;生石膏、黄芩、芦能抗菌消炎;陈皮、半夏、茯苓有减少气管分泌物的作用;而车前子、茯苓有强心利尿的功效 。诸药合用共同发挥抗感染、强心利尿、止咳平喘之效,临证再根据不同的兼症灵活加减,更提高了临床疗效 。
2.张某,男,63岁,退休工人 。患者嗜烟30余年,咳喘反复发作已7年余,曾多次住昆明医学院附一院及云南省中医医院治疗,经胸片和心肺功能检查及各种化验检查后诊为慢支、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经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病情虽可缓解,但咳喘反复发作,每遇气候变冷,受凉感冒而诱发,尤以冬春季发作较为频繁 。咳喘、动则喘甚,胸闷,气短,心悸,尿少,双下肢水肿,颜面唇甲发绀 。197年12月2日患者来我院门诊就诊:诉受凉后咳喘加剧已1周,痰多色白黏稠,胸闷,气短,心悸,咳时可持续0.5h,微恶风寒腹胀,纳呆,双下肢稍肿,二便调,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滑查:唇甲发绀,颈静脉充盈 。心率100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减弱,双下肺可闻干、湿性啰音,双下肢踝关节处轻度凹陷性水肿胸片示:肺心病,双下肺炎变 。血常规化验:白细胞计数10.2×10,中性白细胞78%,淋巴细胞16%,单核细胞6% 。辨为肺胀(肺肾两虚,寒湿痰饮阻肺) 。拟四逆二陈麻辛汤加味以散寒除湿,止咳化痰,纳气平喘 。处方:白附片10g,桂枝20g;炙麻黄、法半夏、茯苓、白果、胡桃仁、生姜各15g,细辛8g、杏仁、紫苏梗、陈皮、炙远志、砂仁、甘草各10g,大枣5枚 。
二诊:患者服上方5剂后咳喘减轻,已无持续性咳嗽,双下肢水肿已消,但痰白黏稠,纳呆,腹胀,舌质淡、苔白根腻,脉沉细 。证治同前,守上方去白果、胡桃仁,加五味子8g、桔梗10g三诊:患者又服上方5剂后咳喘已明显缓解,仅夜间咳嗽,痰少色白呈泡沫状,胸闷心悸、腹胀等症消失,纳食较少,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沉细 。上方去五味子加石菖蒲10g,白豆蔻10g,炙紫10g以健脾除湿,止咳化痰 。
四诊:患者再进上方5剂后咳喘已平,痰少色白易咯,胸闷、心悸、气短、腹胀等症消 。纳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
复查胸片示双下肺炎变已吸收好转 。血常规化验:白细胞计数6.4×10/L,中性白细胞70% 。痰培养加药敏:未检出细菌 。
3.张某,男,75岁,咳嗽史20余年,每遇寒冷而诱发,近10年加重,动则心慌气短,时足浮肿,曾在某医院诊为“肺心病” 。
1个月前原因不明症状加剧,咳吐白色泡沫样痰,门诊多以宜肺平喘、补肺益气、补肾纳气等法治疗,疗效不佳,于1995年2月10日 。,
收住院治疗 。查体:桶状胸,气息短促呼多吸少,不能平卧,吐痰色白量多,下肢浮肿 。双肺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20次/min,舌淡暗、少苔根微腻,脉沉细数 。血象正常,心电图及胸透均提示为肺心病 。综观病情,病机复杂,既有根本不固,肾不纳气,又有痰浊阻肺之症,宜先治其痰,待肺气自宣,再治其本,拟化痰降气之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半夏12g、茯苓20g、陈皮10g、紫苏子10g、莱菔子10g、白芥子10g、葶苈子20g、泽泻20、款冬花10g、桂枝6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5剂后咳喘心慌等症明显减轻,已能平卧 。上方继进10剂,咳喘明显减轻,已能下床活动,足肿消失,继以调治月余出院 。
按:本病属于中医咳嗽、痰饮、水肿、心悸范畴 。该病的病因复杂,痰是主因之一 。丹溪云:“哮喘专主于痰”并认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本例患者是由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停聚为痰,痰湿阻肺,升降不利则为咳嗽,痰浊扰心则心悸,流泛肌肤则浮肿不退 。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燥湿化痰;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款冬花降气祛痰,止咳平喘;葶苈子泽泻、桂枝通阳化气,泻肺行水 。痰湿祛则咳嗽止,肺气降则喘自平,肺气通则水道行,水肿消则病情自可向愈 。
推荐阅读
- 二陈汤加减治感冒后顽固性咳嗽医案、配方
- 二陈汤加减治肺结核医案、配方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产后硬皮病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局限性硬皮病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斑秃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双手发绀症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皮肌炎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面部粟粒性狼疮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带状疱疹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