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加减治精神性烦渴医案

精神性烦渴,属中医“消渴”范畴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情志失调所致,如长期过度的精神紧张,或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等,以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 。
【病案举例】
曹海英观察病例:女,50岁 。因烦渴多饮、多尿近半年于2000年8月13日初诊 。自述口干、饮水较多 。日饮水量在5000ml左右,伴急躁易怒,生气后加剧,胃中嘈杂,纳差,大便稀,小便量多,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 。经化验血糖、尿糖及钡餐透视均未见异常 。
西医诊断“精神性烦渴”,对症治疗无效故来诊此证当属上热下寒证,治宜清上温下、寒热并用 。方用乌梅丸加减:乌梅30g,细辛3g,桂枝6g,千姜3g,制附子3g,黄柏3g黄连9g,当归9g,白芍15g,水煎服,日1剂 。服药3剂时,烦渴明显减轻,又复上方加熟地黄30g,白术10g,服用10剂,诸症消失,食欲增加,舌质转薄,后未复发 。
按:精神性烦渴,属中医消渴范畴 。本案为上热下寒之“消渴”
【乌梅丸加减治精神性烦渴医案】证 。其病重在肾水亏虚,水不涵木,心火独亢,扰及胃腑,故见烦渴引饮 。饮后渴不止,同时又见大便稀、小便清长之脾阳虚之象,治宜清上温下 。方中重用乌梅,配白芍,直取肝肾,化阴柔肝,力挽阴津,以水制火;配黄连清胃热,黄柏小量微撤肾热,使热有退路;制附子、干姜、细辛、桂枝以温脾阳治下寒加熟地黄、白术以培元固土,扶助正气,故消渴痊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