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加减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动脉硬化、胃血流量不足、烟酒茶的嗜好等都容易损害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而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萎缩而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炎症继续演变,则细胞生长不典型,即间变;甚至细胞增生而致癌变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 。目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无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法,人们习惯上仍沿习 Strickland分类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和B型A型缩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多弥漫性分布,胃窦黏膜一般正常,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血清胃泌素增高,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或缺少,易发生恶性贫血,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B型萎缩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呈多灶性分布,血清壁细胞抗体阴性,血清胃泌素多正常,胃酸分泌正常或轻度减低,无恶性贫血,较易并发胃癌,这是一种单纯性萎缩性胃炎 。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呕逆”、“嘈杂”、“嗳气”等范畴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发病多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倦失养或禀赋不足等所致 。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则寒积胃中;嗜食辛辣肥甘、酗酒则湿热内生;情志不遂、恚怒忧思,致气郁伤肝,横逆犯胃;过于劳倦,饥饱失宜,病后、先天禀赋不足等致脾胃虚弱,因此,本病在病因方面与脾虚、寒湿、血瘀、气滞紧密相关,尤重情志和饮食二个因素161.多种病因丛集,导致胃失和降而发本病 。临床上以胃脘胀满、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为主要表现 。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采用辨证分型治疗、专方专药、针灸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均已取得较好的疗效 。
【临床应用】
杨氏应用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方法:北沙参24g,麦冬15g,当归10g,枸杞24g,生地15g,川楝子10g,石斛12g,玉竹10g,白芍15g脾胃虚寒者,加公丁香;疼痛烧灼感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肝郁气滞甚者,加广木香、柴胡、枳壳 。每日1剂,半月为1个疗程,连服1个月 。服药期间忌辛热油炸的食物 。治疗结果: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 。
史氏应用一贯煎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方法:基本方为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生地各15g,川楝子9g,每日1剂,水煎 。分2次温服,2个月为1个疗程久病气虚者加白糖参、炙黄芪;血瘀者加丹参、红花、赤芍、三七;口干舌燥加乌梅、山楂;心烦不寐者加炒枣仁、夜交藤;大便干燥者加火麻仁、肉苁蓉润肠通便;急躁易怒者加栀子、丹皮、蒲公英清泄肝火 。
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房事,戒烟酒,安定情绪,定时起居 。治疗结果:痊愈(症状消失,胃镜见活动性炎症消失,腺体萎缩、肠化、增生消失,胆汁返流、胃分泌改善)17例,有效(主要症状消失,胃镜见病变缩小2/3以上,腺体萎缩肠化、增生减轻,胆汁反流、胃酸分泌改善)13例,无效(症状、体征、胃镜病变无改善)2,总有效率93.7% 。
瞿氏201应用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方法:一贯煎加味方:沙参20g、麦冬20g、当归15g、枸杞子15g、生地20g、川楝子12g、乌梅10g、白芍20g、山楂15g、五味子10g 。兼见脘闷脘痞者加佛手花、玫瑰花川厚朴花、陈皮、谷麦芽,理气而不辛燥,和胃调肝以助运化;神疲气短,语音低微,头晕者加太子参、黄芪、山药以补气;脘腹拘挛急迫疼痛者加白芍、甘草以养阴缓急;脘部痞痛引及胁肋者加木瓜、郁金以疏肝和胃;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者加天花粉、火麻仁润肠通便;阴虚内热偏重者加丹皮、玄参以养阴清热;夹湿者加佩兰以化湿;血瘀者加当归、丹参活血化瘀 。日服1剂,水煎服 。治疗结果: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纤维镜检查正常)24例,好转(临床症状消失,胃纤维镜检查基本正常)6例 。全部有效 。
姜氏运用一贯煎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取得较好疗效 。治疗方法:生地30,沙参20g,麦冬20g,枸杞子20g,白芍15g,玉竹20g,石斛20g,山药15g,山楂15g,生麦芽15g,乌梅15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5g,丹皮15g,赤芍15g,鸡血藤15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结果:痊愈31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闫氏2运用一贯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18例,并与西药治疗组38例对照 。治疗方法:对照组:服用维酶素1.2g,1天3次 。3个月为1疗程 。治疗组:北沙参、生地、白芍、枸杞子、乌梅各15g,当归、麦冬、川楝子、元胡、枳实、莪术、鸡内金各10g,蒲公英30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两次混合,分3次饭前服,3个月为1疗程 。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63例,好转4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92%;对照组显效12例,好转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3.68% 。对两组·病例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8个月治疗组随访62例,有33例症状无复发,有29例复发继续服原方药仍有效,分析原因与疗程坚持不够而过早停药等因素有关,治疗组随访无1例癌变 。而对照组随访21例,其中11例在短期内复发,1例癌变 。
郑氏
应用加味一贯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并与西药治疗组25例对照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维霉素5片/次,3次/天,口服 。治疗组:运用加味一贯煎为主进行治疗药物组成:党参、北沙参、麦冬、枸杞子、白芍、丹参各15g,川楝子、蒲黄各10g,当归、木香、甘草各6g 。加减:脾胃虚弱型加黄芪、茯苓各15g,白术10g;气滞型加枳壳、佛手、香橼皮各10g;虚寒型加制香附、高良姜、桂枝各8g.1剂/天,水煎服 。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 。疗程结束后进行纤维胃镜复查 。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 。治疗组主要症状胃痛、腹胀等临床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
宣氏24应用一贯煎加味治疗萎缩性胃炎42例,取得良好效果 。治疗方法:一贯煎加味方:沙参30g,麦冬20g,当归12g,枸杞子12g,川楝子10g,炒白芍15g,生地15g,山楂10g胃热明显、疼痛烧灼感者加乌梅10g、石斛20g;心烦不寐加酸枣仁10g、夜交藤20g;脘闷隐痛、肝郁气滞者加柴胡10g、炒枳壳10g、绿萼梅5g、佛手片10g日服一剂,半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1~3个月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怡和情志,定时起居 。治疗结果:治愈2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9% 。
蒲氏应用加味一贯煎治疗萎缩性胃炎80例,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方法:以养胃止痛,滋阴疏肝为治疗原则 。方用加味一贯煎:生地15g,北沙参15g,枸杞子15g,当归15g麦冬10g,川楝子10g,香橼皮10g,九香虫10g,贝母10g,乌贼骨10g白芷10g,白及10g,神曲10g,鸡内金10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治疗结果:以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30例;主症大部分减轻为有效,35例,有效率为81.25%;症状无变化为无效,9例;服药后症状加重或出现腹胀,呕吐为恶化,6例,无效率为18.75% 。
刘氏2应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并与西药治疗组68例对照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党参20g,沙参10g,麦冬10g,生地10g枸杞10g,当归15g,川楝.10g,芍药15g,甘草5g组成)300ml分早晚二次空腹 。对照组口服维酶素胶囊,1g/次;猴头菌片,3片/次;黄连素片,0.2g次;克拉霉素,0.25g/次;均3次/天 。两组均以3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胃镜,病理和尿素酶试验及组织染色检测Hp以判定疗效 。
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68例,临床痊愈41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2例,愈显率85.3%,总有效率97.1%;对照组68,临床痊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愈显率为47.1%,总有效率为83.8% 。两组愈显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 。两组Hp根除情况比较,治疗组61例,Hp感染者阴转59例,未阴转2例,阴转率为96.7%,对照组53例,阴转24例,未阴转29例,阴转率为45.3%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
【病案举例】
(1)患者,男,38岁,1989年10月8日初诊自述胃脘胀痛3年,时痛及两胁,食欲不振,嗳气,饥饿时减轻,进食或食辛辣油炸之物则甚,有烧灼感,心烦少寐,口干,唇裂,伴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胃镜检查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证为胃阴虚,兼肝经郁热 。投一贯煎加白芍、石斛、玉竹、柴胡、蒲公英、紫花地丁,连服2个月 。患者前来告知,服药后,饮食增,口不干,大便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胃镜检查胃黏膜基本正常,嘱续服原方半月,随访5年未发 。
按萎缩性胃炎主要病机在于肝、脾、胃脏功能失调,而导致饮食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 。其本在胃,其标与肝、脾关系密切方中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生地、枸杞滋养胃阴以生津;白芍、当归养肝血缓急止痛;柴胡、枳壳、川子以条达肝经的郁滞;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诸药合用养胃柔肝,解郁清热 。
(2)患者,女,42岁,干部,1993年5月初诊 。自述1年前因夫妻不睦,致胃脘疼痛,常以解痉止痛药缓解,未予介意,病情逐渐加重 。于半年前赴市医院作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红白相间的花斑区,其余部位黏膜充血、水肿,部分肠上皮化生,并有隆起的岛状物 。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始来诊治 。查:面色不荣,发枯少泽,形体消瘦,食少纳呆,嗳气频频,胃脘灼痛,发作频繁,且食道及咽部有灼辣紧迫感,胸胁胀满急躁易怒,心烦不眠,大便干燥,数日一行,舌红津乏少苔,脉弦细数 。中医辨证:肝郁化火,灼伤胃阴 。治宜疏肝泄火,酸甘化阴 。方用一贯煎加乌梅、山楂、百合、醋柴胡、山栀子、丹皮、蒲公英、火麻仁、肉苁蓉,4剂 。胃脘灼痛减半,食道及咽部灼辣紧迫感趋平,大便已通,去火麻仁、肉苁蓉,服10剂,诸症渐安,效不更法,同时考虑到胃镜见有隆起的岛状物,加红花、丹参、赤芍,共服65剂,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丰面容 。经市医院胃镜复查:胃窦部红白相间花斑区范围明显缩小,黏膜水肿、充血基本消失,未见隆起的岛状物 。去红花丹参、赤芍,宗前方加麦芽(研面冲服)50g,服30剂善后,半年未见不适 。
(3)患者,女,32岁,棉农 。1991年3月初诊患者胃脘部胀痛反复发作8年余,中西药屡治无效 。1991年月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胃小弯溃疡 。现症见形体消瘦,胃脘部嘈杂似饥,灼痛痞胀,纳食不多,食后饱胀不适,灼痛更甚,喜食酸,口干,大便结,舌质红,苔少中薄,脉细数 。证属胃阴不足,热灼伤津治以酸甘润燥,滋养胃阴,拟一贯煎加味:沙参15g,石斛15g,生地15g,枸杞15g,当归10g,乌梅10g,白芍15g,川棟子0g,玫瑰花10g,天花粉20g,玄参15g,丹皮15g,甘草6.服药5,胃脘胀痛减轻 。继原方加减再服15剂,嘈杂痛胀消失 。宗原方加减续服40剂,诸症消失,胃镜复查未见异常,病告痊愈 。随访2年余未见复发(201(4)患者,女,38岁,1994年10月29日就诊 。自述胃脘隐痛不适2年,食少纳呆,食后饱胀,嗳气频著,口欲饮,伴形体消瘦,心烦少寐,大便干燥,数日一行,舌红津乏少苔,脉细弦 。曾于1994年10月上旬在南通某医院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为胃脘痛(胃阴不足,气滞中焦),治宜清胃养阴、理气和中 。拟一贯煎加乌梅、石斛、绿萼梅、佛手片、蒲公英、草决明、山楂,连服1个月后,饮食增,口不干,大便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宗原方加减续服1个月,诸症消失,胃纳如常 。胃镜复查未见异常 。
按方中沙参、麦冬、石斛、生地、枸杞子、乌梅滋养胃阴以生津;当归养肝血缓急止痛;川子、绿萼梅、佛手片疏肝理气,和中止痛,诸药协同作用使阳气复,津液生,气滞得行,疼痛可止 。配伍得当,辨证准确,切合病机,所以收效显著
(5)患者,女,51岁,农民,永昌县红山窑乡永胜村人 。1986年6月10日就诊,患者胃脘疼痛反复发作3年余 。2月前因生气后疼痛加剧,痛掣背部,拒按拒纳,烧灼嘈杂,痞塞嗳气,大便黑色 。在兰州某医院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 。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为慢性胃炎 。超声切面量像检查:肝脾未见明显异常 。血红蛋白12.5g% 。乙肝表面抗原(-) 。生化检验:黄疸指数2U,谷丙转氨酶14U,麝香草酚浊度4.6U 。诊见患者消瘦,精神萎靡,胃脘压痛拒按,不欲饮食,口干苦,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气阴两虚夹肝胃郁热 。治以养阴益胃,舒肝止痛 。予加味一贯煎20余剂后,大部分症状消失,后以原方汤剂改为散剂,半年后症状痊愈,后随访未复发25 。
(6)患者,男,51岁,1995年4月16日初诊 。患者5年来胃脘疼痛反复性发作,以胀为主,时伴嘈杂 。1月前因生气饮酒后病情加重,食后腹胀更甚,痛位固定并放射至背部,夜间尤剧,口苦而干,脘部嘈杂,纳谷不馨,五心烦热,夜寐不安,大便干燥4月7日于银川市某医院做胃镜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伴肠上皮化生 。脉弦细,舌质绛少津,苔光剥 。证属胃阴不足,兼气滞血瘀 。治宜养阴益胃,佐以行气化瘀 。处方:沙参、白芍各15g,当归、枸杞子各10g,麦冬、川楝子、佛手各12g,白花蛇舌草、生麦芽各50g,水煎服,每日1剂 。并用乌梅、僵蚕等份为细末,每次6g,1日3次,开水送服 。服药12剂,胃痛止,脘胀减,服药至2个月,诸症皆失 。复查胃镜及胃黏膜组织活检,报告为慢性胃窦炎,原有胃黏膜萎缩伴肠上皮化生已消失 。
按病情迁延日久,耗伤胃阴,津液亏损,不足以载血,血脉不充,则血行不畅,胃络痹阻 。药宜甘凉,用一贯煎加减,使胃得濡润,津液得复,血脉充盈,则瘀血化络道通271
(7)患者,男,58岁,胃脘疼痛6年余,近半年来加重,心窝部嘈杂如饥,饥饿时痛甚,喜按,得食后痛缓,嗳气频作,口干纳少不反酸,在外院作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经服西药症情未见改善 。
【一贯煎加减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察患者形容消瘦,舌红苔少、脉细小 。此系胃阴不足,肝郁气滞日久化热更耗肝胃之阴 。处方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当归、石斛、白芍各15g,川楝子、乌梅、元胡、八月札各1g,甘草6g服上药5剂好转,叠进上药25剂诸症基本消失,纳谷增旺 。
按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以胃阴不足较为多见,饮食不节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伤及肝胃之阴,胃失濡养和降失司所致 。本例以一贯煎加石斛、白芍滋阴养胃,川楝子、元胡、八月札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配以白芍、甘草加强缓急止痛之功,乌梅、白芍酸甘化阴,诸药配合使胃得濡养,气机调畅诸症渐愈
(8)患者,65岁,2000年10月初诊 。胃脘满闷隐痛数年,腰膝酸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无力 。经胃镜及活检确诊为萎缩性胃炎 。治宜滋补肝肾,益胃生津 。方用一贯煎加减:沙参、天花粉各20g,麦冬、五味子玉竹各12g,山楂、白芍、当归、枸杞子、枳壳、黄芩各15g,黄连、制大黄、甘草各6g,川楝子9g.7剂后胃脘隐痛稍缓,口干便结已消,原方去黄连、黄芩、制大黄,加佛手9g,砂仁6g,继服2周,症状明显好转 。原方出入继续调理2个月,诸症悉除 。
按本例腰膝酸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为典型的阴虚之证,用药亦体现了养阴为主的法则 。沙参、麦冬、天花粉、五味子、枸杞子、玉竹均为养阴之品,白芍敛肝,当归养肝活血,川楝子疏肝理气,枳壳的用意为增强理气,黄连、黄芩、制大黄在养阴的基础上减轻火旺之象,待虚火和缓之后减去三药,加入佛手、砂仁和胃理气,效如桴鼓29 。
(9)患者,女,37岁,2001年5月8日初诊 。胃脘部饱胀不适3年余,胃镜检查示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检查阴性 。胃脘部饱胀、隐痛不适,食后尤甚,伴纳差,体倦,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大便秘结,咽干口苦 。舌红少津,脉弦细 。此乃肝肾阴虚,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所致 。治以滋阴疏肝法,方用一贯煎加味 。北沙参20g,麦冬、川子各12g,生地、当归、枸杞子、乌梅、瓜蒌仁各15g,甘草、黄连各6g,大枣4枚 。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10剂后,胃脘胀痛明显好转 。
随症加减治疗4个月,临床诸症消失,复查胃镜示胃黏膜灰白区消失,随访2年,症状未复发 。
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谓:“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久病胃脘痛多由肝气郁结化火,灼伤胃液真阴,或久病脾胃虚弱,胃失津养所致,因此予一贯煎滋阴疏肝加乌梅入肝、脾经养胃阴,予黄连泻火,辅瓜蒌仁润肠,诸药合用而获良效 。
(10)患者,女,56岁,1998年3月初诊 。患胃脘痛5年余 。近3个月来胃脘痛明显加剧,痛连两胁,痛处固定不移 。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黏膜色红白相兼,胃黏膜明显变薄,黏膜下血管暴露,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症见胃脘灼痛,口燥咽干,纳少脘胀,稍进油腻食物则脘胀痛加重,嗳气频频,大便燥结,小溲色黄,形体日渐消瘦 。舌质光红少苔,脉弦细数 。此乃肝郁化火、灼伤胃阴、瘀阻脉络 。治用疏肝气、养胃阴、通络止痛 。拟方:北沙参、麦冬、枸杞子、白芍、元胡、生地、乌梅各15g,蒲黄、五灵脂、当归、川楝子、山楂、神曲各12g,酒黄连1.5g 。服药10余剂,胃脘灼痛明显减轻,食纳渐增,但食后胃肠仍不适 。原方去元胡,加焦三仙12g,继服1月后,胃痛得止,食增便通,精神转佳,仍有腹胀,脉小弦,舌苔薄白,质略红 。药证合拍,效不更方,前方增损后改汤为丸,连服数月 。1年后复查胃镜:胃黏膜萎缩明显改善,肠腺化生消失 。诊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 。余无异常 。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
推荐阅读
- 一贯煎加减治消化性溃疡医案
- 一贯煎加减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医案
- 一贯煎加减治高血压病医案
- 一贯煎加减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医案
- 一贯煎加减治高脂血症医案
- 一贯煎加减治心律失常医案
- 一贯煎加减治肺结核医案
- 一贯煎加减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医案
- 麻黄汤加减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医案
- 麻黄汤加减治肩关节周围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