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人为什么把酒温热才喝?

我记得我跟我大伯住的那几年,(1975-1980年代),我大伯有一个爱喝酒的战友(解放战争),经常来看他,他们喝酒就都是用酒壶烫热了喝,那时的酒都是高度酒,我记得是60度还是62度,具体记不清了,一直到1990年以前,我们这里还有很多人喜欢喝热酒,特别是红白喜事,会安排专人给客人烫酒 。

其实那时人们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和热酒,但知道给客人烫酒是一种尊敬和热情,都知道喝热酒更舒服 。其真正原因是过去的酿酒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那时的就里含有少量的甲醇和乙醛,由于量少,并不影响很大的身体健康,

但是,甲醇会引起头疼,也就是人们说的上头,人们都把这种酒叫有劲或叫劲大 。乙醛容易使人醉的更快,但是甲醇,乙醛,和酒精乙醇的沸点温度不同,甲醇是64度,乙醛是21度,酒精是70度,通过烫酒加温,会蒸发掉大部分乙醛,同时甲醇也会减少许多,而酒精却损失的很少,这样就能更好的增加酒的纯度,温酒喝起来胃也会更舒服,减少凉酒的温度刺激,虽然现在说起来没多大的差距感觉,但那时喝酒的感觉绝对大不相同,我亲自体验过 。


过去的人为什么把酒温热才喝?

文章插图

这种烫酒的习惯,是一种延续了上千年的酒文化和传统,古代的人们不懂得甲醇和乙醛是怎么回事,但他们凭经验能知道怎对人体更健康更舒服更有益 。

【过去的人为什么把酒温热才喝?】到了2000年以后,我国的酿酒工业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和先进,酒中几乎不含有甲醇和乙醛,或者说含量极低,已经不会给人们带来不利的影响,特别是近20多年,绝大部分成品酒都是低度酒,都在32-48度之间,少数的高度酒也不过52-55度,3-4年前的那些年,更是满市场的低度酒,也大量减少了人们醉酒的几率,喜欢酗酒的另当别论 。

就算现在的今天,也是温酒比凉酒喝起来更舒服,主要是胃的适应性更好 。

其他网友观点

说起国人温酒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 。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就是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了 。为了衬托出初露头角的关羽形象,罗贯中先生的寥寥几笔,立马就起到了“点睛”的效果 。请看:

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 。

书中表现的,是关羽斩华雄之快 。可我总觉得:那酒烫的也够温度!


过去的人为什么把酒温热才喝?

文章插图

在《三国演义》中,酒,除了烫,还有煮 。否则,哪里还会有刘备与曹操“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即:青梅煮酒论英雄的那一精彩片段呢?

三国已逝,步入大唐,烫酒的习惯依然如故 。白居易白老师,在大雪将至的晚上,把新酿的美酒置放在红泥的小火炉上,盼望着能有人来陪他同桌共饮 。其诗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过去的人为什么把酒温热才喝?

文章插图

到了宋朝,烫酒的习俗在《水浒传》中更是无处不在 。皇帝赐的御酒要烫,阎婆让宋江喝酒也要烫,就连光着膀子都嫌热的伏天,武松还让十字坡的孙二娘烫酒来喝呢!

那么是不是说,只有过去的人才烫酒呢?非也!因为到了今天,依然还有人烫酒 。比如:我!

我烫酒,是跟前辈们学的 。记得小时候,到别人家里串门时,常常会看到一些老人们在喝酒前,把酒倒在烫酒壶里热一下再喝 。

回农村老家呢,则不管年龄大小,只要是喝酒,基本上都要烫 。有时候,酒倒的多,怕暖壶里的水烫不热,索性拿个碗扣在炕桌上,碗底儿圈足里倒上点儿酒,点着了,用手端着装了大半缸子酒的搪瓷缸子在火上热 。

他们为什么都要把酒烫热了再喝呢?因为他们那会儿喝的酒,大多是地方小厂做的,设备原始、工艺落后 。生产出来的酒,里面会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杂质 。所以,在把酒烫热甚至烧开的过程中,好让这些个有害杂质挥发掉 。

那么,我们现在喝的酒,大多都是由大酒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出来的,我为什么还要烫了喝呢?

今天,我们喝的酒,是由两种方法酿制而成,一个固态酿造法,另一个是液态酿制法 。固态酿造法,就是由传统的酿制方法酿造,说白了就是“粮食酒” 。而所谓的液态酿造法,就是用食用酒精和香料勾兑而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勾兑酒” 。尽管这两种方法制作出来的酒都符合国家标准,但我还是愿意喝“粮食酒” 。所以,在出去玩儿的时候,便会在一些个偏远地区的小酒厂或者酒作坊里买些散装酒回来 。这种酒虽说都是粮食酿造,但受到设备和工艺的局限,酒在提纯方面很难达标,仍会留些有害杂质在酒里 。比如:甲醇 。因此,我喝这些酒时,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也都是要烫一烫的 。

看到这里,估计会有人问:近现代的烫酒,烫的都是白酒,是蒸馏酒 。可远古的时候,人们喝的都是酿造酒,是黄酒,为什么也要烫呢?我的说法是:为了养生!

这个说法儿的依据在哪儿呢?看完《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这段话您就明白了: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 。”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飐儿(飐:zhǎn,即打颤、发抖) 。”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 。”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

看清楚了吧?


过去的人为什么把酒温热才喝?

文章插图

黄酒的度数较低,所以喝的酒也就多 。像 《水浒传》里所说的:大碗喝酒 。这如果是夏天,还好点儿 。但要是三九天,咕咚咕咚的喝上几大碗,您说这胃里能舒服吗?谁若不信,今儿晚上就从冰箱里拿出两瓶冰镇啤酒出来,站马路上把它干了,然后您就知道什么是喝凉酒的滋味儿了……

过去喝酒为什么要烫,我说清楚了吗?


过去的人为什么把酒温热才喝?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问:过去的人为什么把酒温热才喝?

我六三年时见到过,我爷爷,我爷爷的同辈人们,还有我父亲,我伯父叔叔他们那辈人们,他们每春夏秋上半年天气热时喝酒都不热酒,到烧锅或小卖部打来酒倒那三钱一盅的小酒里,或是拍个黄瓜或煮个豆角,就那么常温饮了,如果是几个人凑一起,还是那三钱一盅的小酒盅几人对饮,最多就是黄瓜炒上个鸡蛋或者就是五香果仁与兰花豆,他们并不热酒 。


过去的人为什么把酒温热才喝?

文章插图

到了秋冬春这半年的冷时侯,爷爷他们和后来的父亲他们喝酒时,就多了烫酒的酒壶,那酒壶我爷爷留下来的是个大肚细脖口如酒盅的瓷壶,我二爷则是一个同模样的锡酒壶,他们喝酒前就是倒一碗热水把酒壶烫在里面,等把酒烫热斟进酒盅慢慢的吱慢慢的吧,我在旁边就是张嘴接过爷爷夾过来的花生米吃起来 。


过去的人为什么把酒温热才喝?

文章插图

等七零年父亲也像爷爷一样盘腿喝酒的时候,他那个烫酒的壶换了一个瓷猫式的,猫头是酒壶盖,猫扬起的左前腿就是斟酒的壶嘴,每次烫酒就用这个酒壶了 。

等以后我喝酒,也不用烫洒的壶了,就是酒瓶口直倒三两的口杯 。有一回冬天去吃酒席,那天太冷,我们倒了一口杯就温在了热水碗里,等酒热后再喝才感觉到了烫酒喝酒的惬意,那口暖酒就跟火炭一样暖烘烘的送进肚里,特别舒服,一点也不上头,就跟玉液琼浆,醍醐灌顶一样,真有香醪不待沽的神仙感觉,本来要饮口杯一杯半,就一烫酒竞喝了三杯,而且并没有醉的感觉 。


过去的人为什么把酒温热才喝?

文章插图

我认为,烫酒是热度祛除了有害物质,稀释了酒精度而且还暖肠的原因,才让人对烫酒这么喜欢,自那,我到冬天喝酒都要烫一下的,总有那暖烘烘的香醪不待沽的舒适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