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多少人,正在用实用主义关心世界?

技术革新、全球化进程之下 , 整个世界仿佛都在我们的指尖 。 只要稍稍几个动作 , 一点、一滑 , 就能获取任何信息 。 但今天的我们 , 是否还有了解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
我和今天的嘉宾李萱 , 都出身于外国语学校系统 , 在中学时代深受“拥抱世界”的价值观影响 。 但如今我们回首 , 会发现那些我们当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想法 , 从根本上遭到了挑战——
我们为什么要去拥抱世界?为什么不是让世界来拥抱我们?
我们为什么要把好奇心、同理心分给与我们没有直接关联的人?
我们为什么要花时间做没有经济价值的事?
在这期节目中 , 我们尝试从多个视角分析:今天的年轻人 , 为什么对“外面的世界”不再好奇了?
高考|有多少人,正在用实用主义关心世界?
文章图片

李萱:上海纽约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
1
外国语学校:一种“过时”的世界观代表
菜乙几:大家好 , 我是塔门的主播野菜 。 今天很高兴邀请到了上海纽约大学的李萱老师来作客 。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 , 其实是我跟李萱聊的时候 , 聊到了 我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都是外国语学校的 。 我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的 , 李萱是南京外国学校的 。我们想要聊聊现在年轻人的世界观——听起来好像八竿子打不着 , 但是我们聊着聊就发现还是有一些联系的 。
李萱:感觉就是野菜被我带跑了呀(笑) 。 本来你有非常成型的、很成熟的主题 。 结果我们第一次聊天的时候 , 拉扯着拉扯着 , 就变成了这个 。
菜乙几:但我觉得确实是还蛮有关系的 。 因为首先外国语学校它刚开始成型的时候 , 确实代表着一种世界观和一种文化理念 。 然而这种世界观和文化理念在现在的年轻人当中 , 它的接受度是怎么样子的 , 这件事情也蛮有趣的 。 它曾经是一种就是被推崇的价值观……不过我本来也不太了解 ,我只知道外国语学校是:一 , 很重外国语教学;二 , 有很多保送名额 。 但我不太了解它的历史 。 不过你之前提到说 , 你从在外国学校就读的时候就一直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来源是吧?
李萱:对 。 我上学的时候 , 老师就会好多次讲到这个学校系统的来源 , 以及为什么这个学校系统跟其他的公立学校不一样、它有哪些特殊的历史背景什么的 。 总之我上学的时候听到的比较多的 ,外国学校系统是 , 由周恩来总理、陈毅外长牵头 , 在1963年创办的 , 这么一个系列学校 。 为了培养一些外交人才而创办的 。 所以有这么一个历史背景在里面 。 所以上学时候 , 包括毕业以后 , 也都一直会有有很强的——也不是很强的吧——会有一定的使命感 。
菜乙几:哦对 。 可能因为我自己在上学的时候没有这么高的自觉性 。 我只是知道可能比较切身相关的 , 一些实际的东西 。比如我们有很多英语课 , 然后可能毕业之后有很多人去一些小语种的专业 , 通过保送啊自主招生啊 , 这些途径 。 去外交学院的人也很多 。 那就是我自己感受到的 没有特别去了解过它的历史 。 不知道你介不介意说一下你是几几年入学的?
李萱:我是99年入学的 。 暴露年龄吧?
菜乙几:哈哈哈我是08年 。 我们之前聊起来的时候就说 外国语学校是 , 介于北大附中那种大学式教育 , 和衡水衡水中学这种关起门来做题的高考教育之间的 , 这样一种模式 。
李萱:嗯 , 当时在南京市内的学生 , 像我们就会经常有一种感觉 , 也会不断被老师敲打:你们的成绩真的太差了!江苏省还是有很多 , 特别是在所谓的苏北县中这样一些地方 , 那同学是更加接近于衡水的模式的 。 当时我的感觉是 , 在中学阶段的教育分布 , 没有像今天的北大附中 vs 衡水中学这么的极端 。 稍微有一些侧重吧 。 但的确就是外国学校这个系统 ,因为它先天的政策性的优势 , 的确是有一点点像是所谓更加开明、或者是更加民主、更加开放的一种教育的方式 。
高考|有多少人,正在用实用主义关心世界?
文章图片

菜乙几:刚才说到南京的高考分数不太好嘛 。 那你去南外的时候有没有个意识 , 就是说我之后很有可能不需要参加高考?
李萱:对 。 像我自己是一直有这么一个意识的 。 但这主要是因为我自己是一个懒于学习、善于逃避的人 。 一想到有这么一个可能性 , 就马上觉得这是一条逃避的出路 。 因为我自己从小不是很会考试 , 所以当时听了这个可能以后 , 顿时就觉得很高兴 。虽然南外当时是考试考进去的 , 但是小学的时候准备考南外的考试的动力之一是以后不用考试了 。 的确 , 后面中学的六年里面没有很大很直接的考试 。
菜乙几:这个我有点不一样 。 我去的时候其实一直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普通的初中生 , 然后我就觉得说要把成绩搞好是第一位的 。 就是我有一种非常小镇做题家的心态 。 虽然我在杭外啊 , 我周围的人 , 可能他们会比我了解得更多 , 然后这种自我意识也更强 。 就是说我在这里是可以接受更开放、更好的那种素质教育 。所以他们没有那么执着于做题、考试 。 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我而言 ,好像还是觉得考试很重要 , 我最后还是要中考、高考 。 虽然其实杭外并没有中考 , 只有一个分流考 。我就是很自觉地内化了那个系统 。 但是我身处的那个环境 , 我当时是很明显地感觉到我周围的人就没有那么care成绩的 , 而且他们所强调的很多价值观是我之前可能没有听过的 。
李萱:当时你听到哪些 , 在你当时感觉是比较新的价值观呢?
菜乙几:嗯 , 我觉得一方面就是 , 它对于课外活动的强调性 。 不管是我的小学 , 还是我后来接触到的在老家上初中的朋友们 ,对他们来说课外活动更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装饰 。 但是在杭外 , 它被强调 , 然后学生就觉得说的是非常重要的 。 不管是模联 , 还是辩论 。 你也有模联的经历 , 这个可能是外国语学校的共性?大家都会很强调去参加模联这个事情……那我以前根本不了解模拟联合国是什么东西 。
李萱:我是上了大学以后才参加的模联 。 当时我们中学还完全没有这个东西 。 这是后面才参加的 。 不过确实在后面上了本科以后参加模联活动的时候 , 我就会遇到很多优秀的代表队 , 基本上都是外国学校系统出来的 。 其实主要还是依赖于大家英语能力比较强 , 对于阅读时事材料、或者是阅读各种各样的英文文件都快很多 。 实际上它是比较符合所谓的 , 追求国际价值观的这么一个象征性的意味吧 。等于你参加的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社团活动 , 而且是一个跟所谓国际接轨的 , 代表你有这样一个自我表达的能力 , 有一个国际大局观的这个态度 。
菜乙几:对 。 就很像全球化很小的一个缩影:我们要有这种开放的价值观 。 它也跟外国语学校建校的初衷是契合的 。
李萱:对 。 我们那个时候虽然没有模联 , 但整体来说当然就像所有外国语学校一样 。 英语课肯定是比普通的公立学校多大概有两倍吧 。 一个星期至少十个小时的英语课 。 包括学校里其他一些社团活动 。我们当时最流行的年度活动之一应该是外语节 。 大家会拿英文排演剧目去演出 。 这个是学生中间非常受欢迎 , 大家也很享受的活动 。 至少我长大那个时候 , 社会还没有很多像现在这样丰富的国际教育的资源直接进来 。 外国语学校更多的是 , 代表了在那个环境下面 , 最所谓和国际接轨的这样一个环境 。
2
现在流行的好奇心 , 长什么样?
菜乙几:但像我们看正面连接讲北大附中的那篇文章 , 就是北大附中的这种教育模式 , 感觉学生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 , 他们能看到世界的广度 , 其实比我们那个时候要更多更大 。
李萱:当然不仅是北大附中 。 现在你都不需要到北大附中这个level 。 其实相对来说大城市好一些的私立学校 , 或者是顶尖的公立学校 ,现在的孩子接受到的资源 , 师资、课程 , 他们接受到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模式应该是比我们都要丰富 , 接受到的信息也比我们多很多 。 就单看现在市场上有多少书 , 然后网络上能得到多少信息 , 这个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 不过这个也是我自己觉得一直蛮困惑的一个事情: 我觉得现在年轻人反而好像不如我们那个时候对国际上各种各样的事情 , 包括各种各样文化、各种各样的语言那么的有兴趣、有好奇心去了解 。
菜乙几:其实我在思考这个话题的时候 , 我想很多就是 , 现在的00后年轻人他们会不会同意这个观点?他们可能会觉得说自己其实还是对世界保有很多好奇心的 。 特别是那些可能接受到了一些比较好的教育资源、有这种信息途径的年轻人 。 他们也许会觉得自己还是对世界有很大自主性去了解 。
李萱:我个人感觉是现在的年轻人中间优秀的 , 或者是更高社会阶层的 , 他们接受到的信息会更多 。 因为接触到信息更多 , 价值也更多元一些 , 会抱有更开放的心态 。 但是相对来说比较普通的圈层 , 我觉得好像反而没有这么积极地向外去拥抱世界 。
像我自己比较直观的一个感觉就是 , 我自己上本科的时候 , 出国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 这更多的是一个价值中立的个人选择 。 当然在那个时候 , 也可能大概率是国内的学校没有国外的学校好 。 那如果你想去读硕士、读博士 , 当然是往外走 。 这个是非常非常正常的选择 。 当然比如说如果你想工作 , 那么你就留在国内工作 。 这个都是非常正常的 , 但是不会有一个价值判断 。但现在的学生你问她有没有想过出国 , 像很多人第一个反应是去反对和抗拒 , 在他们的心里会有这样一个价值观 。 这好像不是一个个人生活的选择 , 而是一个是否要背叛什么东西的这么一个抉择 。 这个是我比较强烈的一个感觉 。
另外一个感觉就是可能 , 特别是我觉得 我上学的时候好像在本科生中间 , 大家都对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事情是很有兴趣的 。 比如说学校 , 一些看起来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课都会爆满到整个教室坐不下 。 我当时本科的时候 , 我自己选了很多乱七八糟的课 , 关于各种各样文化的、关于各种历史时期的 , 学科上都是很很混搭 。 都是很多学生选到教室坐不下选不进去为止 。 其实现在关于世界上各种各样文化、历史的这些信息其实更多了 , 但是好像学生去学习去追寻的整体兴趣我觉得没有十年前这么的高涨 。
菜乙几:其实刚才说的有一点就是 , 你大学的时候很多人会选一些没有经济价值的课 。 其实这我觉得蛮有趣的 。现在好像大家都非常相信实用主义 。 可能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衰落吧 。 虽然人文精神具体是什么也值得讨论 。 但现在很多人做事情都会想要说:我这个东西有没有用?这个有没有用是很直接的 , 对我找工作有没有用 , 对我接下去的人生有没有一个实际的帮助?她不太会愿意花时间去“浪费”在一些没有那么快见到效果的事情上 。 我觉得这个是蛮真切的一点 。现在年轻人其实对很多东西好奇 , 但他们对于跟自己切身没有立刻关系的东西的好奇心好像是减少了 。
高考|有多少人,正在用实用主义关心世界?
文章图片

李萱:我也有这种感觉 , 现在年轻人他们确实也有很强的好奇心 , 对各种样事情 。 但是 决定他们好奇心很大程度上的是这个东西是不是在将来的社会经济地位上能给予优势 。 另外一个是跟她自己的身份有没有什么关系 。 如果什么东西是让她觉得这个是外国的事情 , 然后是很远的地方、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一个我生活中间不会直接接触到的群体发生的事情 , 好像这个东西就马上被屏蔽掉了 。
菜乙几:嗯对是这样子 。 但其实这个不仅仅是现在年轻人是这样子 , 可 能人性本身就是这样子 。 会关注近的东西 , 屏蔽远的东西 。 比如说在国内非常不受大众欢迎的话题 , 向全球变暖、气候变化 。 这些可能在欧美国家已经变成了一个主流媒体里大众关心度还是相对比较高的议题 , 那在国内它的关心度就是非常低的 。 它可能不太只是年轻人的问题 。 但是年轻人可能会更加突显这个特性 。
李萱:你刚才说到了几个维度 。 一个是时间 , 一个是地理 , 或者文化 。
那其实从时间维度上来说人们想不到远的问题 。 对心理学家来说 , 这个不是不是非常惊奇的发现 。 因为 人脑总是优先处理时间上比较接近的话题 , 这个是很正常的 。 俗称就是想不了这么远 。 这个是非常常见的 , 特别是全球变暖 , 你听到都会说“在若干若干年之后会发生” , 那大家不会想到这么远 , 都会想的是今天、眼下、明天 , 是怎么样子 。 这个倒是 。
但是在地理和文化层面上 , 好奇心的消弭是我一直觉得很有意思 , 也很有悖论的这样一个感觉 。 因为其实 , 从有了互联网 , 或者是信息的丰富性增强之后 ,按说在一个所谓的地球村的概念下面 , 人们应该是会觉得距离更近了、别人的东西跟我更相关了的 。 但反而我们看到 , 在年轻人身上不是这样 。 但其实当然 我非常同意人整体都有这么一个倾向 。回到心理学上面 , 经典的发现就是 , 把不同的人分成不同的圈子 , 按照她跟自己关系的分出远近 , 自己是不是能够把她视为自己的圈内人 。 然后对对圈内人和圈外人加以不同程度的关心 。 这个是非常非常正常和人类本性的 。
但我觉得这个世代上面的转变还是挺有意思的 。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关于北京的哥的那种印象:就是中年男性 , 北京开出租车的 , 然后你跟他聊天 , 他一张嘴就能说出什么世界局势 , 能说出各种各样的大事 。 你不太能够想象一个20来岁开滴滴的出租车司机也会这样说 , 对吧 。 如果我们想这么样一个如此关心世界局势的人 , 通常想的都是中老年人 。 这个我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 。 好像年轻人的确是比较关注自己周遭的事情 , 而不是更加更加远的事情 。
菜乙几:说到北京的哥 , 之前在另外一期播客里面也有讨论到 。 就像我外公他也很喜欢去小区里面下棋那边 , 去了解一些现在什么 , 经济形势不好啊、拜登又有什么政策啊 , 之类这些东西 。 但其实他的信息也是非常片面的 。 对于他们来说更像一个社交货币 , 或者说一种生活习惯 。 那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其实我觉得有一点很像——虽然有一个代际差异——但是 现在年轻人他们获取的信息 , 很多是一些刻板印象 , 或者说是一些碎片化的、片面的信息 。
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就是短视频 。 我有一个朋友 , 她很爱看短视频 , 她说起什么一些奇奇怪怪的、杂七杂八的事情 , 什么都知道 。 但是往深了问几个问题 , 她其实什么都不太不太确定、不太清楚 。 因为她没有信源 , 就只是看到一个短视频 , 觉得这个东西很新鲜这样子 。 但很多东西她也不会去了解 。 因为她这个看到以后刷过就刷过了 , 但就在她的印象里有这么一个事情 。 所以很多东西她好像都知道 , 会了解这个在巴基斯坦生活的博主 , 巴基斯坦拍出来是什么样子;然后这个在冰岛生活的博主 , 冰岛拍出来是什么样子……但她 对于这些国家这些文化具体的东西 , 她其实并没有了解 , 也并没有这个动力去了解 。 但对于她来说 , 是刷到了一个比较新鲜的东西 。 其实在社会学上来说 , 这个是奇观化他者的一个举动 。 他者变成了一个景观 , 而不是一个你需要理解和沟通的对象 。 我觉得这个还蛮有意思的 , 这个在心理学中对应的过程是什么?
李萱:因为我自己不是做认知或者是做社会心理学的 , 我不能一下想到什么 。 但是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 。 因为像我自己马上很好奇会问的一个问题是 , 那你的朋友 , 当她在看到短视频里一个她可能觉得比较有趣的事情的时候 , 比如说她看到这个巴基斯坦的博主 , 说了巴基斯坦的某个社会现象 , 或者是一个好玩的东西后 , 她会停下来再去搜一下嘛?比如说巴基斯坦有个什么好吃的 , 她会停下来说去搜一下这个好吃的 , 它到底是哪里来的、怎么做 , 这个东西在国内有没有?在临近的国家有没有?之类的 。 这种再往下一步的追寻会有吗?
菜乙几:我不知道她有没有 。 但我觉得这个很像经济学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做这个选择?多做一步这个事情、花这些时间?它更像注意力经济里面的一个问题 。 就是说我刷到这个东西 , 我会不会退出这个界面 , 去看一些其它的相关信息 。 还是说我继续刷?其实这跟平台推送也是有关系的 。 像抖音这种 ,很多的算法 , 它就是为了使你不停地刷下去 , 它会勾引你继续留在平台上看这些碎片化信息 , 而不是退出去更深入地了解 。 可能你的大脑在那个状态, 我也不是很了解整个科学机制是怎么样的 , 但是我会有这种印象和观感 。
说到我自己的一个例子 , 虽然不是抖音 , 但是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说 , 我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并没有很探寻地去了解一些事情 。 我高中毕业的时候跟我一个朋友一起去美国去玩了一趟 。 那个时候在一个陌生的城市 。 我们就要找路 , 当时是用Google Map , 用地图的软件 。 我其实平时找路也都是用地图软件 , 找了然后就走 。 但是他走在这个街上 , 他看到这个建筑好像挺好看的 , 那我看到好看就好看了 , 他会去地图上重新再看一下:哦这个建筑叫什么 , 是干什么用的 , 这种 。 但我就没有这个动作 。 我当时就反思说:为什么我不去做这个事情?他做了这个事情 , 他对于这个城市的了解就比我更深一步 。就其实我觉得这个同时也是一个思维习惯 , 你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你要去做这个步骤 。 那我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 , 他们在使用这些社交软件的时候 , 可能就从来没有人去训练过他们 , 他们就是被这个平台所训练的 。
李萱:可能这些平台能够给到他们的东西 , 比较能够满足于人类本原的一些对信息的需求 。 可能像我们以前 , 看到某个国家的这个东西 , 可能在一个书里面读到一些直言片语 , 但其实信息量是相对来说比较少的 。那因为大脑对信息没有满足 , 就需要去有一个本能:那我要再挖一挖 , 看看那个地方的人是什么样 , 风景是怎么样 。 那个时候可能甚至说……哎呀 , 现在讲起来都好像我是500年前的人一样 , 其实根本不是 。 就二三十年之前 , 可能二十几年之前 , 很典型是 , 你在书里面读到的是文字 , 那可能你要去找另一本书 , 去找一个照片看一下 , 那个地方是什么样子 。 现在这些信息都如此容易获得 , 大家可能看到了以后就觉得ok 我知道了 , 当时就得到了一个满足 , 没有一种被urge的感觉 , 就不会往下再找 。
菜乙几:对 。 和在外国学校获取信息不同 。一个学校会有宗旨和价值观 , 这是一整个教育系统设计的流程 , 想让你去变成什么样的人 , 培养怎么样的思考方式 。 但是现在是年轻人拥有很多信息 , 拥有很多技术的同时 , 我们讨论的是平台 。那平台设计算法 , 设计这些便利的过程让他们去获取信息 , 它的目的是长时间地留存用户、开发用户的商业价值 。
李萱:那肯定是 。 我们讲了这个外国语学校的系统 , 撇开那些政治 , 它设置的本身是为了人和人的联结 。 不同的国家和国家之间 , 你知道怎么去对话、可以把事情做成 , 从最俗气的层面来说 , 大家一起想办法搞钱 , 然后把生活水平给搞上去 , 不要打仗 , 不要弄这些乱七八糟的冷战 。 然而平台经济 , 这不是它的主业 。 它的主业当然是留存用户、增加收入 。 这个是企业的思维 , 这当然也是很正常 。
3
谁创造了这个人人向内的世界?
菜乙几:那现在整个世界的政治氛围也不一样了 。 现在不管是美国、欧洲 , 中国肯定也是 , 大家都会有一种“我们去向外好像也没有什么结果” , 然后就会越来越向内 。 就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 , 好像 跟随着经济形势的下跌 , 全球范围内的阶级固化 , 导致越来越多人 ,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群 , 都会越来越向内 ,越来越害怕去联结 , 或者说对连接本身产生怀疑 。
李萱:我不敢说它的归因是2008年经济危机 , 但是的确观察到的现象是 , 各个国家都在向内 。 这个趋势还是挺明显的 。我在外国学校这个系统里面 , 我一直被教育的是一种非常天真的全球化国际主义 。 我觉得一定会越来越开放的 , 人和人之间一定会越来越联结的 。 而且这个是不可避免的 。 你是必须要学会这些能力 , 将来也是要做这些事情的 。但现在好像这不再是一个大家相信的东西了 。 大家都会讲经济上各个国家怎么搞内循环对吧 , 怎么样自给自足 。 每个国家的运行机制都好像是一个短视频平台 , 要留住自己的用户 。
菜乙几:我这几天刚刚看《精英的傲慢》这本书——虽然是去年才流行的 。 它的一个的大解释就是说 ,世界会变成这个样子 ,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解决阶级差异固化这件事情 。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点 。 因为我们在讨论更开放性的一些世界观、更多好奇心的时候 ,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 , 这是一种奢侈品 。 他们可能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关心自己:我现在自己的事情都搞不好 , 特别是经济下行 。 然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过得那么好?那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决定向内 。
李萱:我记得当时在英国脱欧的时候 , 比较多的人就讨论过这个议题 。 比如说像在英国进行农作物种植的一些农民 , 很多讨论说他们在一个看似更加开放和流通的欧洲市场中 , 但其实很多个体的农民受到了怎样的经济损害 , 这样子催生了一大批其实在理念上未必有多么讨厌欧洲大陆的人 , 或者是对他们的文化不感兴趣 , 但是生活切切实实地受到了损害 , 所以用经济 , 用钱包去投票了 。 我觉得这个肯定是存在的 。
不过我我个人会觉得说这个经济的论点是不是有这么绝对?同样也值得去讨论 。如果你要说经济的话 , 那肯定是我们国家建国初期 , 那个时候更穷嘛 , 但是那个时候我觉得在一个比较强调所谓的社会主义或者是共产主义的这样的价值观的时候 , 其实反而会有更关注国际局势 。 那个时候强调亚非拉是一个共同体, 全世界国家按照人的经济地位、按照人的政治理念去进行分层 , 而不是按照所谓的地域国家去分层 。 其实那个时候有一种特殊的国际主义在那里 。 而那个时候的国际主义是超越了当下的经济利益的 。 经济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 不过也不是唯一决定的因素 。
菜乙几:我觉得这个还蛮有趣的 。 我们刚建国的时候 , 虽然整个经济形势不太好 , 但是我们的心态会更开放 , 或者说更有那种学习的心态 。我觉得另外一种解释就是 , 那个时候就正因为经济形势不太好——就只是来解释中国的这个现状吧—— 那个时候正因为经济形势不太好 , 才会有一种说“哦我要向别人学习 , 要去了解外面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 然后学以致用” , 有这样一个心态 。现在因为整个中国经济速度发展非常惊人 , 很多都市的生活水平也非常高 , 虽然大多数人过得还是非常拮据 , 尤其年轻人其实压力非常大 , 但是整个中国的经济势头是相对来说很好的 。 我们自认为已经成为一个强国了 。 那这个时候会有一种 , “我们也不必要去那么看向外 , 我们向内就好了 , 我们这样已经很好了” , 会有一种这种感觉 。
李萱: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 。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 , 这个让我想到我好几年前开会的时候 , 碰到一个台湾的很有名的前辈 。 当时跟她不知道怎么聊着聊着 , 她就很严肃地跟我说: 你们大陆的学生要好好学习 , 多出来学习交流 。 现在台湾的学生都不太愿意出国了 。 当时她跟我说这个话的时候我就很惊讶了 , 但是现在我反而在我自己的学生这个世代里面 , 看到这种 , 大家觉得“我那就挺好的呀 , 我为什么要出国看 , 花这么大的代价 , 金钱上时间上社交关系上”?这个的确我觉得是一个新的经济或者是国际地位的形势下 , 可能会有的转变吧 。 就好像可能十年前或者是十几年前的台湾同学一样 。
菜乙几:我之前做一个教育相关的选题的时候 , 也采访过一些上海的中学生 。 问他们未来的计划 , 有一个女生说她未来想要去日本留学 。 我说你为什么想要去日本留学?你对日本文化很感兴趣吗?她就说:“才不是呢!日本是和我们有世仇的国家 , 我怎么会对他们的文化感兴趣?我是想要去那边学习文物保存(还是一个类似的专业) , 就是因为他们偷了我们很多的文物 , 然后保存在那边 , 我要去学习文物保存的方法!”我当时觉得哇 , 这是一个非常有时代特色的回答 。 我们那个时候就不会想到这种留学的理由 。
李萱:这个真是让我作为南京人民太震惊了 。 我们学校当时是会刻意去跟日本交流 。 我们都会定期每年邀请日本学生过来参观 。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为了缓解所谓的“世仇” 。这是一个被杀了30万人的城市 , 但是我们还是会请他们来来看一看、来交流一下 。
高考|有多少人,正在用实用主义关心世界?
文章图片

菜乙几:而且现在中国的00后年轻人 , 会让我想到我之前接触的很多美国人 。 就是 (一部分)美国人会在看世界的时候 , 都以一种非常美国的视角 , 对于任何事情的理解都用美国梦的叙事 。 用他们的文化语境去解读很多其他的事情 。 这个其实也是我们一直在批判的西方中心主义 。 但是我觉得现在很多也是对此的一种修正 。 我们国内很多的声音就是说要以中国的视角去出发 。为了修正美国的错误 , 然后我们也复制他们的方式 , 就感觉也蛮有趣的 。
李萱:嗯 , 在一个所谓的百年国耻这么一个话语体系下面 ,现在00后确实让我有这样的感觉 。 “哎呀 , 终于桌子又转回咱们这边了!”然后要开始非常极度的自我中心主义了 。 这点我的感觉也很深 。
菜乙几:确实有目前国际局势的原因 , 导致现在年轻人可能会更被民族主义影响 。 他们自然就觉得:我已经看到世界上最好的模样了 , 我为什么还要去了解其他的东西?
李萱: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想: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觉得说她不一定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模样 , 但至少她看到的是一个足够好的模样 , 能够让她把生活过下去了 。
我觉得这个这个可能也是跟我们之前讲到的另外一点是相关的:现在国家的发展确实也比原来要好了很多 , 各种各样的产品 , 不管是物质的还是文化的 都比原来更丰富了 。人类的社会的文化产品 , 或者是物质产品 , 总量增加了 。 正因为总量增加了 , 那么可能大家看到的东西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就更大了 。 而不像以前可能物质或者是文化产品贫乏的时候 , 反而有更多共通之处、集体回忆 。我觉得这个还蛮有意思 。 比如说70后80后 , 大家全国都看过一部或者几部电视剧 , 因为那时候就真的就只有那么几部电视剧可以看 , 什么《西游记》之类的 。 那现在的小孩子每个人看东西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 因为就是因为总量增加了 。这样就会更难去构建共通之处 。 而像我们之前 , 文化产品的总量还是比较少的 , 就会被一些强势国家的文化主导 。 那像我先生 , 我们是完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国家 , 但是我们都听过同样的美国流行音乐 , 看过同样的日本动画片 , 我们觉得还蛮搞笑的这点 。
菜乙几:这也是全球化的一个影响吧 。 但这个就让我想到 ,现在也更加容易形成信息茧房 。 现在因为技术的原因 , 我们能够很简单地把自己包裹在一圈熟悉的东西里面 , 在这个熟悉的空间里面就可以自己自足 , 因此就很容易产生小群体 。 各个小群体都有自己最关心的那些信息源 , 最关心的事情、最关心的人 , 那他们对于外面这个大的世界在发生什么 , 另外的小群体在发生什么 , 他们其实不关心 , 也可以过得非常充实 。 这种情况就也可能导致了他们会更向内 , 因为向内就已经能过得很好了 。
李萱: 其实如果你看全世界物质的交流的话 , 现在的世界是比以前的相互连接是要深得多的 。 我记得一个印象很深的例子是 , 前两年疫情刚开始那个时候 , 因为中国这边的疫情 , 突然让所有圣诞节节庆产品, 在全球都断货 , 因为这就都是中国造出来的 。 所以其实物质上的连接是比原来多得多的 。
菜乙几:对 。 之前疫情的时候美国的口罩 , 因为都是在中国生产的 , 都是在一些劳动力更低廉的地方生产的 , 而美国自己并没有供应链 , 就整个导致美国一段时间口罩非常非常紧缺 。 所以这个其实是很明显的 , 就像你说的 ,我们现在物质上连接非常非常紧密 , 但是反而是我们在信息上、文化上 , 出现了非常深的沟壑 。
李萱:心理学上我能想到的最接近的一个概念是本质主义 , 像你刚刚比如说讲信息茧房这个概念 , 现在年轻人会觉得面前有很多很多茧房 , 而茧房和茧房之间是相区隔的 。 中间是有墙的存在 , 让你觉得心理上很有压力对吧 , 你很不容易去打破它 。 那可能在之前 , 正因为是一摸黑的情况 , 大家可能都不会知道有墙 , 所以这些东西就全都在我的房里 , 反而不会有压力 。心理学上这个心理本质主义的概念是说 , 当你对社会、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分类的时候 , 你会不会觉得这个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事情、这是另外一个族群的事情 。 它如果跟我的这群人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 那它就是在另外一个房里面的 。 你就已经给它做了一个区格和分层 。 你自己心里已经给他画好线了 。
菜乙几:还有另外一个比较像的现象 , 但是可能不能用这个心理学的概念来解释 , 就是阶层固化这件事 。 以 前的人可能会更有去做阶级跃升这件事情的动力 , 因为她觉得说我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 。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相对来说 , 已经看到了这整一个阶级固化的现象 。 她就觉得说我不需要去努力 , 就是我再努力也无法改变我的命运 。 这个我觉得是稍微有些像的一个现象 。
李萱:对 , 就是 她对自己命运的改变无能 , 所造成的一种整体上的习得性无助 , 最终导致一种冷漠 、淡漠的这样一个情绪 。 我想肯定很多年轻人一开始也并不是觉得这么的绝望 , 但是在生活中间反复的被毒打了 。 另外一个就是 所谓的精英阶层 , 并不看她是怎么想的 , 反复的没有人去听她说 , 没有人去体会到她的想法 。
菜乙几:对 , 这个让我想起 , 我之前有一个同事 , 当时看到正面连接写中职学生的文章 , 当时的数据非常好 , 很多人转发在微博上、在公众号上 。 然后我同事就就问:为什么大家会对这个东西关心?她觉得非常不理解 , 因为她已经做了几十年的新媒体 , 对于用户是怎么去处理内容 , 她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和想法 。 她就觉得说 ,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的互联网内容用户 , 他们更关心的就是和自己切身的 , 喜欢看猎奇的、富有的东西 。 为什么会有那么大体量的人去关注中职学生的境况 , 这对于她来说是觉得比较出乎意料的事情 。
请长按二维码收听本期节目
收听平台:
| 喜马拉雅 | 小宇宙 | 网易云音乐 | QQ音乐 | 酷狗 音乐 | 蜻蜓FM | 荔枝|
搜索 “塔门”
RSS 订阅:https://media.rss.com/tamenradio/feed.xml
主 播 | 菜乙己
剪 辑 | 马明艳
策 划 | 王朝靖
配 乐 | Imagine - John Lennon
插 图 | ins@abbey_lossing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塔门 。 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 不代表DT财经立场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
【高考|有多少人,正在用实用主义关心世界?】你点的每个在看 ,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