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创造上亿致富神话,如今却销声匿迹:火爆到凋零,谁杀死了“代购”?( 二 )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 , 焦虑的家长对国外奶粉的需求与日俱增 , 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 , 代购的队伍也越来越壮观 。

一方面 , 越来越多的签证与便利的交通 , 大大降低了出境购物的成本——一本护照 , 一张机票 , 几只28寸行李箱 , 便可以换回不菲的利润 。 一些廉价航空还会提供购买行李重量的服务 , 即使行李达到负重能力极限 , 也只需要多付500元 , 几乎可以称作“上不封顶” 。
另一方面 , 经验成熟的大代购们开始“招兵买马” , 这样组成的扫货团队 , 可以直接和免税店谈返点 , 到手的利润更高 。 通常 , 大代购选择一个产品 , 会有几十个代理一起推 , 每个代理商都有成百上千个用户 , 根本不愁卖 。
钱来得既快又多 , 人还自由不受气 , 这种活生生的诱惑很难让人不心动 。 以至于不少退休在家的阿姨们也加入其中 , “中国大妈国外商场扫荡”的新闻 , 时常占领各大媒体头条 。

▲一次代购的冰山一角
代购到底有多赚钱?用澳洲举例 , 仅2016这一年 , 澳洲代购者向中国「出口」了总值高达6亿美元的产品 , 代购的收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 , 丝毫不夸张 。
然而 , 盛极必衰 , 在代购行业风光无限的表象下 , 走私、偷税漏税、假货等被掩盖的问题 , 如同滚雪球般越积越多 , 一触即发 。
02
眼看它楼塌了
2011年8月31日 , 空姐李某因代购销售化妆品 , 一年多共计偷逃海关进口环节税113万余元人民币而被立案 , 在代购行业引起轩然大波 。
最后 , 这起轰动一时的“淘宝店主海外代购第一案” , 以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 罚金4万元告终 。
不安开始弥漫 , 气氛越来越剑拔弩张 。 2014年 , 海关总署“56号文”生效 , 未经备案的私人海外代购被定性为非法 。 也正是得益于这一政策 , 本土的天猫国际、京东等企业 , 迎来了发展正规跨界电商的机遇 。
代购的生存空间 , 还在进一步遭到挤压 。 自2015年起 , 中国在进口商品方面的关税逐年下降 , 覆盖了近300种日用消费品 , 并从2019年1月1日起对香港、澳门的商品全面实施零关税政策 , 代购引以为傲的价格优势岌岌可危 。
2018年9月28日 , 上海的T2航站楼 , 一趟由韩国起飞的航班落地后 , 中国海关突击检查 , 飞机上100多名代购依次被查 , 按规定排队缴纳税款 , 有些代购的补交税款高达五位数 , 境遇每况愈下的代购行业 , 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

▲海关处被拦下的代购们
除了外患 , 还有内忧 。 在代购行业风雨飘摇之际 , 假货如一条吐着信子的毒蛇 , 悄然潜入 , 给了致命一击 。
代购原本是规避风险的方法 , 却演变成了风险本身 。 造假者会高价回收正品的空罐子 , 比如奶粉罐、化妆品盒等 , 然后注入国内地下工厂做出的产品 。
除了山寨商品 , 还可以伪造各种采购票据、海关单等 。 快递代收点会给代购提供“异地上线”服务 , 虚构发货地点 , 已然形成了一条成熟的灰色产业链 。

直播兴起后 , 有些代购为了“自证清白” , 煞费苦心地在店内给买家拍摄购买、打包的验货视频 , 但结束后代购们就会退货 , 将事先准备好的假货发走 。
更有甚者 , 不惜搭建起专柜柜台 , 找外国人冒充柜台销售 , 上演一出“谍中谍” , 让人防不胜防 。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就曾针对代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声称90%都是假货 。

信任一旦被打破 , 就很难重建 , 代购的口碑急转直下 。 2019年1月1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 , 按照规定 , 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 , 从事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 要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并纳税 。
也就是说 , 代购们若想合规 , 不仅要在工商局进行工商登记 , 并拥有中国和采购国双方的营业执照 , 还需要获得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的许可资格 , 否则将受到严厉处罚 , 违规代购最高罚款200万元 。

锤子落下 , 代购野蛮生长的红利期 , 走到了尽头 。 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 , 又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绝大多数职业代购再也没法出国代购 , 惯常的渠道和货源被切断 , 随之而来的便是客户的流失 , 收入腰斩 , 损失惨重 。
高光时刻一去不返 , 无论多不情愿 , 失业的代购们也只能接受事实 , 另谋出路 。 至此 , 属于私人代购的舞台 , 已悄然落下帷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