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无人服务要有“人情味”(品牌论)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期间 , 位于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精彩亮相 , 吸引了众多目光 。 在这里 , 机器人全天待命 , 可以根据程序设定 , 自行烹制中西餐、调制鸡尾酒等 , 整个过程无需借助人力 。 这种充满“人情味”、极具未来感的服务模式 , 让人们感受到无人服务的巨大潜力 。
其实 , 无人服务并不鲜见 , 存在着各种解决方案 。 有些是用智能设备取代人力 , 完成服务中的一个环节 , 比如无人物流车配送包裹;有些则将一系列智能设备组合起来 , 打造无人化的消费、娱乐场景 , 比如无人咖啡馆、智慧图书馆等 。 如何继续发展 , 更好取代人工以满足消费者需要?这是所有无人服务方案面临的共同课题 。
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给了一个好样板——想要做好无人服务 , 智能设备得有“人情味” 。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 , 民以食为天 , 一箪食、一豆羹皆需精心对待 。 但是对于“冷冰冰”的机器 , 人们往往有一种刻板印象 , 即批量化作业的机器人出餐速度快 , 却无法保证菜品口感 。 走进无人咖啡馆、无人茶室 , 顾客同样会犯嘀咕:“机器人”究竟能否像手工制作那样产出美味?这样看来 , 智慧餐厅的设备就相对人性化:植入厨师烹饪经验 , 让调料配比、食材放入顺序、颠锅时机和次数等都得以复刻 。 可见 , 机器人生产的菜肴 , 也能色香味俱全 。
智能设备之外 , 还要考虑整个场景内的配套设施是否完善 。 无人场景理应提供全流程、沉浸式体验 , 让用户全方位享受便利 。 然而 , 有的无人超市不顾消费者的意愿 , 要求消费者下载其APP才能结账 , 给消费者增添许多麻烦 , 大大降低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 长此以往 , 不仅减损自身服务口碑 , 也不利于无人服务的推广 。 无人服务不仅需要“体贴入微”的智能设备 , 还要有完整配套设施 , 多方面合力确保用户体验 。
场景适不适合无人服务 , 消费者说了算 。 眼下 , 一些运营商过分追求“无人”所营造的新鲜感、一味减少店内员工 , 导致消费场景失去“人气” 。 试想 , 兼具购物和社交属性的商超本该充满烟火气 , 有导购员热心推荐产品 , 有员工耐心解答顾客对商品的疑惑 , 倘若这些都不复存在 , 还算得上是消费者心中的超市吗?从这个角度讲 , 无人服务不一定意味着“全景皆空” , 有时候适当容纳人工服务反倒效果更佳 。
【餐厅|无人服务要有“人情味”(品牌论)】如今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突飞猛进 , 为无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 许多过去无法想象的场景正成为现实 。 同时 , 服务理念也应跟上 , 让无人服务充满“人情味” , 才能推动无人服务行稳致远 , 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 。 (王晶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