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这个世界上最安静同时又存在感最高的东西是什么?
是被设置成静音模式的手机 。
不信看一看你的手机 , 现在是不是就是静音状态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被猜中的静音党请自觉到文末点赞 。/ PNGitem
越来越多人的手机处于长期静音模式 。 一开始可能是上课、工作时间需要静音 , 过后就懒得调回来了;还有人可能是因为不想被打扰 。
当然 , 最大的可能是 , 手机长期静音的人 , 习惯了压根就没人找吧 。
今天 , 你也成为了“手机长期静音 , 接电话全靠缘分”的一员了吗?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祝福大家即使常年手机静音 , 也能经常收到关心 。/ 《爱你 , 西蒙》
手机静音 , 社恐专属?
选择手机静音的理由千千万 , 而最适合静音的场景肯定是各种公共场所 。
当“手机外放”成为了公认的不文明现象 , 连“手机铃声音量过大”都有可能被网友吐槽 。 公共场合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成了社交生活的潜规则 , 手机静音就显得非常重要 。
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拟剧论”概念 , 提及印象管理是指每个个体和组织都试图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管理和控制他人对于自己所形成的印象 , 按照自我或他人所期待的形象进行自我塑造 , 并为了回复这种期待而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 手机静音功不可没 。/ unsplash
开启手机静音 , 就等同于开启对他人的“免打扰模式” , 这亦是我们为自己打造的礼貌人设 。
当然 , 对于选择手机长期静音的人来说 , 有一个万试万灵的解释:承认自己是个社恐 。 还可以反问别人 , 你听说过“电话恐惧症”吗?
早在智能手机出现前 , “电话恐惧症”已经是一个常见现象 。 英国作家罗伯特 · 格雷夫斯在1929年的自传中透露 ,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 他在战壕里时因电话受惊暴露而受伤 , 从此对使用电话产生了深深恐惧 。 即使后来回归正常生活 , 他也再没有使用过电话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美国往事》开头刺耳的长达4分钟的电话铃声 , 既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也成了影片中重要的象征符号 。
20世纪80年代 , 随着电话营销的兴起 , 人们渐渐开始认为电话是一种妨碍家庭聚餐和其他私人时间的东西 , 接听和拨打的人都产生了不少的负面情绪 。
乔治 · 达德利和香农 · 古德森在1986年合著的《抗拒电话销售的心理学》 , 提到了对促销产生的恐惧 , 使一些销售人员不愿拨打电话 , 这在情感上限制了他们与潜在购买者建立联系能力的同时 , 也造成了业绩的下降 。
恶趣味的悬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干脆直接拍了部《电话谋杀案》 , 把最重要的谋杀情节和电话铃声紧紧捆绑在一起 , 实乃电话恐惧症患者PTSD大作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看完电影也该得“电话恐惧症”了 。/ 《电话谋杀案》
到了2019年 , 一项针对英国上班族的调查发现 , 76%的80后和90后都会对响起的手机铃声产生焦虑情绪 , 于是 , 61%的80后和90后为了避免打电话 , 转而使用其他替代交流方式 。
虽然“电话恐惧症”成了大多数年轻人的通病 , 但严格来说 , 它其实不是一种心理疾病 。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精神病学家简·吉姆也指出 , 电话恐惧也许是社交焦虑症的表现之一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很多恐惧接打电话的人 , 在其他社交场景中能够表现得自如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现实中我唯唯诺诺 , 网络上我重拳出击”
只是随着网络普及 , 各式各样的即时通信软件改变了人们的社交习惯 ,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适应通过声音直接与人交流 。
更一针见血的说法是——我们害怕说错话 , 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
“关键不在于电话本身 , 而在于互动方式 。 对某些人来说 , 电话只不过是又一个他们可能说错话的场所 。 ”
所以如果你问我什么时候愿意取消手机静音 , 谨慎如我的回答是:杠精消失于地球之时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害怕手机铃声还有一个原因 , 或许大家听说过一部经典日式恐怖电影《鬼来电》吗?
手机铃声消亡史
2021年7月中旬 , 微信新版本发布 , 本应是又一次平平无奇的更新 , 这次却新增了一个格外引人注意的功能:
新版本支持用户自行设置语音来电铃声 , 可为朋友设置专属铃声 , 同时还允许设置“朋友呼叫我时可听到我的来电铃声”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顺便附上设置教程 , 不用谢 。/ OFweek
当年轻的Z世代开始兴致勃勃尝试新功能时 , 互联网老人家则在集体大规模地开展怀念潮——那些年 , 我们被手机付费来电铃声和彩铃包围的日子 。
珍贵的青春有多稍纵即逝 , 看看手机铃声这20多年来的变化就知道了 。
1987年 , 摩托罗拉3200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台手机 , 在那个年代已经高达2万多元的售价 , 就注定了它最大的功能是炫富 , 毕竟它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大哥大”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就算没有“大哥大” , 也可以get星爷同款大哥大外形电动剃须刀 。/ 《国产凌凌漆》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 中国的通信业务都被电话亭和BB机统治着 。 直到90年代末期 , 横空出世的小灵通让移动通信费用大大降低 , 手机开始快速普及 。
这时候大众熟知的手机铃声 , 更多是为了“听个响儿” , 因为大部分手机的预设铃音都是“叮叮叮”“哔哔哔”这样的单音铃声 。
1998年 , 芬兰的一名工程师厌倦了这种单调的铃声 , 利用诺基亚的信息传送协议 , 找到了一种通过短信将音频文件传输到手机的方法 , 由此引起了铃声革命 。 到2002年 , SMS 流量(原本用于短消息传输)消耗有30%是对铃声下载的请求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拉长耳朵提高警觉/神经细胞全面戒备/你的电话绝不漏接~请不要唱出来读一遍 。/ 《Ring Ring Ring》
在千禧年初 , 传遍大街小巷的不只《2002年的第一场雪》 , 还有百花齐放的自定义手机来电铃声 。
当时移动运营商的营收方式非常单一 , 基本只靠电话和短消息 。 而随着互联网普及、盗版音乐兴起和小额话费支付的诞生 , 移动运营商在网上有大量铃声下载渠道 , 再让用户利用短信付费获取铃声 , 形成了完美的手机付费铃声产业链 。
像《故事会》《读者》这样的畅销杂志 , 还有专门篇幅盘点热门歌曲 , 每首歌曲都有专门的版号 , 发送编号到指定号码即可下载该音乐作为手机铃声(2—5元/首)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一个歌手在华语乐坛有多红 , 看看他的手机铃声有多丰富就知道了 。/ 微博截图
虽然几块钱一首手机铃声的费用在当时并不算便宜 , 但消费者却很乐意掏钱自定义铃声 , 毕竟那已经是成本最低、最新潮的展示自己个性的方式 。
放在现在 , 还有一种更新潮的说法:这是我们首次使用“数字支付” 。
2003年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规模达到7.5亿元 , 一年后增长110% , 达到15.8亿元 , 手机铃声功不可没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上文提到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 , 它的彩铃版本在半年时间内就收获了250多万次的点击下载 , 创收500多万元人民币 。
随着支持扩展SD卡的塞班、Java、功能机出现 , 手机用户可以自行下载音乐、视频到SD卡中通过手机播放 , 也能将其中的音乐随意设置为来电铃声 , 手机铃音进入全面免费自定义时代 。
迎来免费(free)的手机铃音 , 非但不能自由(free)地把自定义特色发扬光大 , 反而加速走向了没落 。 面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诞生 , 吵闹的手机铃声渐渐闭上了嘴巴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连歌单都不愿意分享的年轻人 , 大概很难想象为什么会有人愿意把自己的“饮歌”设定成人人可听的来电铃声吧 。/ unsplash
线上 , 人们在QQ上用“ggmm”互相问好 。 线下 , 更具辨识度和标志性的手机默认铃声成了新一类的身份象征 。 被乔布斯选中的“马林巴琴”一响 , 仿佛自己也成了天选之子 。
即时通信社交软件进一步深入我们的生活 , 电话不再是不可替代的唯一通信方式 , 手机里头的软件功能越多 , 铃声和提示音就越显得麻烦 。 大量的信息随着手机涌出 , 目不暇接的用户选择震动 , 然后静音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现在铃声能引起最大的反应 , 大概就是“铃声一响 , 众人掏兜”吧 。
在彩铃年代 , 铃声是我们对自我展示的第一次自定义 。 在静音年代 , 如何自定义“自我” , 我们还在寻找答案 。
在沉默中“失控”
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 · 斯坦利曾经说过 , 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 。
这一代的年轻人拥有了远比从前多的选择和未知 , 在这之中我们感受到的并不是更多自由 , 而是失控和对不确定的恐惧 。
创办了第一份互联网报纸“赫芬顿邮报”的阿里安娜 · 赫芬顿 , 在研究智能设备和人的身体之间的关系后写成了《睡眠革命》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迷失在现实中的年轻人 ,沉溺于网络童话 。/ 《伯德小姐》
人类原本每天花时间最长的事件是睡眠 , 在智能设备到来之后 , 有越来越多的人花在电子设备上的时间比睡眠时间还要长 。 95%的成年人在上床睡觉之前会使用电子设备 , 一半的人会半夜爬起来检查电子邮件 。
科技让人们“失眠” , 其实只是我们生活开始“失控”的表象 。 泛滥的“电话恐惧症”患者 , 怕的其实是对人生的失控感罢了 。
如果说一开始我们选择手机静音是为了不打扰他人 , 那么我们一直保持手机静音 , 是为了不被别人打扰 。
我们已经不可能离开手机而生活 , 手机里大量的信息让我们的专注力被碾压得稀碎 , 但至少我们不必让手机占满生活的全部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适当地放下手机吧 。/ 《星运里的错》
重新厘清生活与虚拟世界的关系 , 手机静音 , 可能就是我们正在苦苦坚持的底线与界限 。
叔本华曾说:“生活在社交人群中的人们必然要求相互迁就和忍让 , 拘谨、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交聚会 。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 他才是自由的;谁要是不热爱独处 , 谁就是不热爱自由 。 ”
把这句话稍微改改 , 一个爆款手机壳金句就出来了——谁要是不热爱静音 , 谁就是不热爱自由 。
手机|快!加入我们静音大军
文章图片

参考资料
[1] 手机为何变得“沉默”了? | 全媒派
[2] 手机常年静音 , 望周知 | WeLens
[3] 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不再设置手机铃声了 | 电手
[4] 放下手机 , 不然你真可能会瞎 | 每日人物
[5] Scared of the phone? Here&aposs how to overcome that fear | BBC
[6] 手机全年“静音”:消失的来电铃声 , 还会回来吗? | 新京报书评周刊
[7] 我们的手机铃声都去哪里了? | 爱范儿
[8] iOS 15上最受欢迎的功能 , 居然是“我想静静”? | 爱范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