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6600万年前 , 一颗毁天灭地的小行星落入尤卡坦半岛 , 怼死了所有非鸟类恐龙 , 灭绝了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物种 。 这场浩劫颠覆龙族1.6亿年的王朝 , 为哺乳动物的崛起和人类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
有意思的是 , 小行星让地球陷入漫漫寒冬 , 但一项研究发现撞击事件却发生在春暖花开的季节 。 证据还是尤卡坦半岛8000里之外的六条鱼 。
8000公里外的生物9年前 ,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古生物团队 , 在距离尤卡坦半岛约8000公里外 , 一个名为“塔尼斯(Tanis)”的内陆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化石 , 包含了恐龙、鱼类、哺乳动物、昆虫、植物等大多数物种 。
更关键的是 , 除了化石数量多 , 在同一地质层中出土的大多数化石 , 其所属的生物种类都在后来出现了中断 。 可见这些生物的死亡并非独立事件 , 而是由一场大规模灾难引发的灭绝事件 。
随着研究的深入 , 更让人震惊的是 , 这些化石中都含有大量来自于小行星(或陨石)撞击产生的“玻璃珠” 。 不过 , 在塔尼斯遗迹附近 , 并未找到相同时期的撞击痕迹 。
此外 , 这些小玻璃球都呈绿色或黄色 , 经过研究发现这是因为它们富含金属“铱” 。 这种元素在地球非常稀有 , 但在许多小行星上的储量却很丰富 。
“小行星撞击”假说之所以稳如泰山 , 就是因为全球6600万年前的地质层中都发现了大量的“铱” , 其浓度比地球正常水平高出数百倍 。
换句话说 , 灭绝恐龙的希克苏鲁伯小行星富含大量“铱”元素 。 剧烈的撞击导致它们融化(呈熔融状)并喷射到大气中 , 熔融状的岩石和铱参杂在一起 , 如水滴般在大气中冷却成“玻璃珠”状 。 由于质量较大 , 受重力影响 , 在短期内如冰雹、雨点般撒向大地 。
团队经过6年的发掘与研究分析 , 得出结论:小行星撞击尤卡坦半岛后 , 短短10-20分钟内 , 塔尼斯湖发生了11级超强地震 , 引发巨浪瞬间掩埋了附近所有的生物 。
鲟鱼的多重验证研究发表后 , 引来了大量专注于研究小行星撞击事件的团队 , 其中就包括欧洲的曼彻斯特大学的古生物团队 。
该团队与大多数团队不同 , 他们到了就是一顿挖 , 是专门奔着某种鱼骨化石去的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研究团队找到了大量鲟鱼化石 , 其中包括具有溯河洄游习性的白鲟 。
溯河鲟鱼指的是在淡水与海水之间进行季节性迁徙的鲟鱼 。 它们在秋冬季节就会不吃不喝开始逆流而上 , 大约在春季到达淡水区进行产卵 , 在夏季大鱼带着小鱼顺流回到大海 。
因此 , 可以推断小行星撞击发生在春季和初夏之间 , 刚好将鲟鱼围杀在内陆水域 。 不过 , 单凭这点显然说服力不够 。
研究团队还发现这些鲟鱼群化石都存在于沉积物中 。 而且鲟鱼的鳃中存在大量玻璃珠 。 因此 , 他们推断地震导致河床震动 , 湖水带起河床下的淤泥 , 将鱼群活埋 。
同时玻璃球在不到一小时内从天而降 , 落入湖水参杂在淤泥之中 。 鲟鱼猛烈呼吸时 , 将玻璃珠带入了鳃中 。 说明这些鲟鱼是小行星的直接受害者 , 在撞击后不到一小时内死去 。
此外 , 冷血鱼都具备一种特性 。 它们的骨头就像树的年轮一样 , 每一年都会增加一层新的骨头 , 但一年四季增长的速度还不一样 。 鲟鱼春天在淡水区吃得较少 , 夏天在海里吃得多 , 秋天 , 特别是冬天开始逆流而上基本上就不吃了 。
推荐阅读
-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了,人类历史不过百万年,空白期发生了什么?
- 本该万物发情的春天,恐龙连同它没出生的娃,迎来了世界末日
- 装甲胎盘哺乳动物犰狳
- 进化论的终极BUG:乌龟为何会成为科学家们的“噩梦”?
- 搭顺风车被索要10元过路费,女孩下车给了50,司机扔下女孩跑了
- 为啥火箭就能直接飞上太空,而飞机却做不到?背后原理有多复杂
- 激光切割机配套空压机
- 元宇宙时代已来,你做好准备进入新世界了吗?
- 关于红眼绿雀的知识,雄性一天可以唱一万首不同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