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春分有雨病人稀,五谷稻作处处宜”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春分有雨病人稀,五谷稻作处处宜"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很多都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的是为人处事的道理,有的关于农业生产中天气变化,有的是在各个节气中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变化,预示着后面会有什么的变化,就如这句农村俗语"春分有雨病人稀,五谷稻作处处宜"说的就是有关春分节气中的天气,从中可以看出后对农作物的有什么影响 。
【农村俗语“春分有雨病人稀,五谷稻作处处宜”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文章插图
那么"春分有雨病人稀"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出的意思是,春分节气时有下雨,慢慢的生病的人就会慢慢变少了 。为什么说么说呢?因为在春分节气之前,气温不稳定,经常会有几天热几天冷的,有些地方还会有倒春寒,天气忽冷忽热的对于体质不是很好的人就容易生病,到了春分节气这天如果有下雨,那么后面的天气就不会那么冷了,气温也慢慢的回升,农友这边的老人们还会这么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凉",说的也就是春分后每下一场雨气温就会回升一点,慢慢的就变热了 。秋分后每下一场雨气温就会降一点,慢慢的就变凉了 。

文章插图
那么五谷稻作处处宜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俗语是有关农作物生产方面的,意思就是在春分节气下雨了,后面对种植各种农作物都有好处,为什么这些说呢?因为春天来了,春耕也开始了,在农村里农民朋友们都在忙着春耕的事情,有的在种植蔬菜,有的在种植水稻,有的在种果树,刚种下的这些都需要雨水,春分下雨了,对这些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寓意一年里风调雨顺,农作物可以有个好的收成 。

文章插图
所以农友认识农村俗语"春分有雨病人稀,五俗稻作处处宜"是有道理的 。
其他网友观点春雨贵如油!而春分节气正好处在整个春天的一半儿,那如果春分有雨的话,比油都要金贵了 。
“春分有雨病人稀,五谷稻作处处宜”,说的就是春分时节下雨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
春分有雨病人稀,意思是对于处于天地之间的人类,会因为“春分节气,昼夜平分,阴阳平衡,天地和合,万物生生不息”,在春分时节人也会格外活跃起来,阳气上升,这个时候如果有雨水的滋润,不但会杀灭和沉淀空气中飞扬的病毒和细菌,还会使空气湿润,呼吸道和皮肤都会非常有意义,整个人会更加健康和靓丽 。五谷稻作处处宜,就是说包括春天播种五谷杂粮和水稻等各种主粮需要的就是雨水,此外春分时节,小麦拔节,果树开花,蔬菜也要下种,哪儿哪儿都需要水,如果这一天有了雨水的滋润,那是种什么长什么,种什么都会有收获的 。在我们这里的农村,老人们还讲“春天里下一场热几分,秋天里下一场冷几分”,说的也是春天下雨,特别是春分下雨对于气候调节的重要作用,每下一场雨,气温就会升高几度,慢慢稳定下来,减少乍热还冷的不确定性,会对人们的健康有利 。
所以说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让我们在期盼春分下雨的时候,也提醒我们注意春分节气的养生 。一是注意穿衣保暖,特别是肚皮的保暖,脱衣服不能太早!要注意看天气增减衣服 。要注意充足的睡眠,多到户外活动锻炼,减少春困 。还要注意多梳头,以疏通阳经,这样才能适应大自然阳气上升的变化,顺应自然,才是我们保健最应该注意的方面 。
今天我们这里是晴朗朗的天空,还刮着呼呼的的北风,比前几天降温了七八度,大家又把厚衣服穿回来了!可见,我们不能仅等春分下雨,还需要人为地做一些调节了!
你认为呢?你所在的地方今天下雨了吗?欢迎分享 。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非物质文化重要遗产 。
在民间二十四节气非常流行,人们口口相传留下了很多关于节气的农谚,这些农谚有的是关于气候变化的,有的是关于收成预测的,有的是关于人的健康的 。

文章插图
今日春分,农村俗语中流传的“春分有雨病人稀,五谷稻作处处宜””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体现了节气气候与人体健康和收成之间的关联 。
春分有雨病人稀:是说在春分的节气这一天,如果下雨那么人的身体就会好,和这句俗语相对应的是春分无雨闹瘟疫,春分时节下雨预示自然界符合了正常的变化规矩,没有出现忽冷忽热的现象,并且春雨纷纷,空气滋润,所以人们身体健康,得病的人比较少 。

文章插图
五谷稻作处处宜:这里的五谷代表了所有的粮食,春分时节,正是南方开始大范围春耕和过冬农作物缓苗加速生长的时节,所以这个时候下雨,农作物更容易获得丰收,预示了今年会是个好年头 。

文章插图
并且这两句俗语是有关联的,正因为春分时节雨纷纷,所以农作物长势旺盛,百姓不缺粮,吃饱了自然减少了患病的机会 。
今天正好是春分节气,东北大部分地区也应景下了雨雪,证明今年的年头还不错 。你们那里今天有雨雪么?你认为春分有雨病人稀,五谷稻作处处宜,说的有道理么?欢迎大家留言,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 农村俗语:“燕子进家门,多福多儿孙”什么意思?有何讲究吗?
- 动物行为晴雨表,“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老农的土话还准吗?
- 农村里种植马铃薯,为什么要在马铃薯块上裹上草木灰?
- 农村田野上到处都有蒲公英,怎么做才更加好吃?经常吃会有副作用吗?
- 老人散步也有“讲究”
- 老人冬季养生 “衣食住行”全面观
- 为啥农村老话爱说:香椿过屋,主人恐伤?有道理吗?
- “清明杨柳朝北摆,一年能还十年债”,老农为何如此在意清明风向?
- 农村自制的红薯粉条成本都是五六块,为啥超市卖3块钱一斤?
- 在农村如何管理红薯,能够避免红薯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