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杨柳朝北摆,一年能还十年债”,老农为何如此在意清明风向?

4月5号就是清明节了,桃红柳绿,草木萌动,四野清明!

清明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农村人都要祭祀祖先,缅怀故人 。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清明时节,气温逐步上升,万物吐故纳新,在北方农村地区农民开始进入播种阶段,农谚曰“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在老家,农民开始播种西瓜,种植黄豆,蔬菜,果树进入开花管理阶段,小麦进入拔节期,浇水灌溉,施肥打药,一片繁忙景象!

对于农民来说,在古时候农村农业生产落后,作物都是靠天收成,雨水多了,风调雨顺就容易出现丰收的年景,生活过的就好一些 。当雨水少,天气干旱,作物缺乏水分,就会欠收,农民生活就会比较困难,可能要借债度日 。由于天气对农民的农业生活影响太大了,清明前后又是播种的时节,所以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通过对清明节气的天气风向变化,来预测今年的农业丰收 。

“清明杨柳朝北摆,一年能还十年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清明刮南风,杨柳往北方飘动,那么今年就会农业大丰收,收成好了有剩余就可以把陈年旧债都还上 。

自古有农谚说“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清明刮西北风,那么以后的天气就会天旱少雨 。清明刮南风,未来的天气雨水可能就比较多 。在我们当地是季风性气候,从风向就很容易看出未来几天的气候状况,西北风,容易带来干燥寒冷的气候,东南风往往带来温暖潮湿的气候 。

清明前后,农村开始春耕播种,清明以后作物都开始发芽了,作物发芽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健康茁壮成长,如果雨水比较少,土壤干旱,作物生长不利,就会减产,清明以后下雨多,对于农业生产丰收是有保障的,所以,农民都希望在清明的时候刮南风 。

今年4月5号清明节,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当地的天气,清明节刮的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来看看农谚预测的准不准?

其他网友观点

在以前那个科技没有那么发达的农村社会生活下,农民们都是靠天吃饭,对于大自然气候变化以及灾害是非常敏感又害怕的,因此,农村的老一辈的人,通过不断的观察以及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农村俗语用来预测年景以及收成好坏,而清明节也是对于农村来说的一个重要节气,特别是清明时候的风向,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清明杨柳朝北摆,一年能还十年债”,老农为何如此在意清明风向?

文章插图

先来了解一下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两句关于清明风向的农村俗语吧,第一句“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天禾大有收”,讲述的是如果在清明时节风向刮的是南风的话,那么,这一年的收成年景都会很不错,地里的庄稼都能有一个好的收成,一个大大的丰收年 。

“清明杨柳朝北摆,一年能还十年债”,老农为何如此在意清明风向?

文章插图

【“清明杨柳朝北摆,一年能还十年债”,老农为何如此在意清明风向?】第二句“清明杨柳朝北摆,一年能还十年债”,也是一个意思,清明时节风向刮起的是南风,那么,这一年的收成就会很好,收成好了自然过得生活也就好了,不仅能够有所存粮还能还请以往那些陈年旧债,大家都知道,在以前,农村都是通过地里的庄稼来养活自己的,如果收成不好,就会闹饥荒,一闹饥荒,那么就会饿肚子,需要去借债来度过自己的生活,清明刮南风,收成好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还清债务,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俗语 。

“清明杨柳朝北摆,一年能还十年债”,老农为何如此在意清明风向?

文章插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不仅是纪念祖先的日子也是自然节气点,特别是安排农事活动方面对农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农村老一辈就开始流传着关于清明的一些农村谚语了,而且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做出了一些预测,虽说不是百分百准确,但是在没有科技那么发达的时候还是很有用处的,对此,你们觉得这句农村俗语准确吗?你还有什么另外的看法呢?
“清明杨柳朝北摆,一年能还十年债”,老农为何如此在意清明风向?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