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898年,一个德国记者眼中的北京商业街

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 。这一年,一场戊戌变法震动全国,至今仍是史学热门话题 。
1898年3月6日,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 。4月10日,德国采访人员保罗·戈德曼受《法兰克福报》指派,从意大利热亚那港出发,对中国进行采访 。
戈德曼乘坐的德国“普鲁士号”远航机械船出发后,穿越地中海,经由埃及、苏伊士运河、亚丁湾,远航至欧洲式东方新城——新加坡 。而后,他从香港登陆,经广州、上海,一直深入到中国腹地,进行详尽考察 。在上海,他沿长江乘船而下,在镇江、汉口、武昌等地停留 。在胶州湾的青岛、威海、芝罘(烟台)等地,他深入探访了刚刚纳入德国租界的胶州地区 。当然,他也到访了天津和北京 。
戈德曼笔下的目睹所见,有助于我们了解19世纪末沿途城市的风光风貌以及中国社会的面貌 。他以采访人员的敏锐和作家的文笔,记录下香港、广州、上海、汉口、武昌、胶州、天津、北京等晚清城市的风情,颇有画面感 。作为德国采访人员,戈德曼对中国是持友好态度的,在反对纳粹等重大历史问题上,他的立场和气节是令人赞赏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之下,戈德曼的视角是德国式的,有时候难免流露出一些种族的傲慢,甚至偶尔会带有殖民者的口吻,这既是历史的局限,也有着他个人的偏见 。
1898年11月初,拜访了刚刚下野的李鸿章后不久,戈德曼写下了他对北京这座城市的观察 。本文特别选择了其中戈德曼对北京商业街区的记述部分,相较于其他内容,这些文字尤显轻松,但也从中可窥一斑 。
以下内容节选自《1898年的夏日:一个德国采访人员的中国观察》,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 。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
北京|1898年,一个德国记者眼中的北京商业街
文章图片

《1898年的夏日:一个德国采访人员的中国观察》,[德]保罗·戈德曼著,吴伟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版 。
从哈德门一直到北京火车站,
最棒的商店都位于巷弄之中
北京在主要街道及商业街道上,如同中国其他城市一样,每间房屋就是一家商店,而每间商店就是一户房屋 。这些房屋以一种在中国其他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方式兴建 。
【北京|1898年,一个德国记者眼中的北京商业街】北京有独特的风格,木桩作为建筑的主要结构及基本样式被广泛运用,这些木桩不单单是立在房屋前方,也会立在房屋内部,他们是房子的一部分 。建筑过程是从下方开始建造房屋,而结束于上方的栏杆 。或者应该说,北京就是一座木桩之城,而房子就在木桩底下,像是抽屉一样被移入 。房屋立起的柱子约莫是房屋三分之二的高度,整体的外貌就像是有三分之二是由空气组成的,真是了不起的一座城市 。居民在他们的房子里,就像是在空中楼阁里栖居着一样 。他们尽可能地把空气也给盖进房子里 。屋顶的栏杆很多是断裂的,屋脊最前方跃出的弯曲木梁,连接着龙头 。一块帘布由上而下地悬挂在一间木雕商店的入口处 。
依着中国人的习惯,商店入口是没有门的,栏杆的顶端盖着锡制或镀了金的盖子,栏杆、木桩顶端以及木雕品,常常都被镀上金 。一栋新盖的房舍,在阳光底下会闪亮得像是一件奇妙的金色玩具,但多数的民宅都被灰色脏污给覆盖了,不仅色泽上失去了东方的光泽,形式上也失掉了轻盈与优雅 。
北京|1898年,一个德国记者眼中的北京商业街
文章图片

电视剧《新京华烟云》(2014)剧照 。
北京最高贵的人,就是宅邸里有最多柱子的人,中等阶级的人有两根便足够了 。但在北京富有的商店区里,可能会有六或八根 。如果有木棍立在某个商店前,底下有石头基座,顶端还挂着龙旗的话,那就意味着这是一间当铺 。在一些商业街道上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旗帜 。
居家附近有一家当铺,可以典当自己的衣物,对中国人而言似乎是不可或缺的 。街道上经常出现木棍,上头飘扬着代表商店的旗帜,或许在这里可以寻找这类建筑风格的起源 。就像先前提过的,北京的主要干道都有军用道路的样貌 。大街是如此宽敞,以至于商人们简直得用棍子才拦得到顾客;而原本用于商店经营的木头,在这群建筑师手中,最后都被用来装点房屋了 。
从哈德门一直到北京火车站,笔直宽广的道路上充满着商业活动 。最棒的商店都位于巷弄之中,尤其是从哈德门出发,向右转进汉族城区的那些小巷 。一般而言,药材行有最昂贵的装饰,比起健康的人,他们更能从病人身上赚取利润 。连肥皂行也以奢侈的行头吸引着众人目光,中国人似乎要买很多香皂,但是,由于他们对这些清洁用品表达出害羞之情,因此肥皂行的奢侈并不好理解 。他们要这些肥皂做什么?也许是用来吓唬孩子的:“如果不乖,就拿这个洗澡!”也许是当作食材使用——这个说法可能是真的,因为肥皂行经常和糕饼店相连 。由后者的精致装潢来看,这些北京的糕点师傅同样过得很不错 。就跟我们德国一样,这些糕点上用糖写下有意义的文字,否则看起来就没有那么诱惑人了 。中国的基本色调灰色也延伸到这些东西上 。但是,如果从隔壁拿点儿肥皂一起做烘焙,显然又是不太可能的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