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感谢各位IT之家家友阅读本文!本文含有动图 , 阅读时间约 15分钟 。 文末附赠五张Apple 官方新年壁纸 , 祝大家 2022 年工作顺利!
01 写在前面
2021 年 6 月 , 苹果在 WWDC 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全新的 macOS Monterey 操作系统 , 而它的一项新功能备受瞩目 , 其名为“通用控制”(Universal Control) 。 “通用控制” 允许一套键盘、鼠标、触控板横跨多台 iPad、Mac 使用 , 且一台设备的文件可拖拽到另一台设备中 , 相当便利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不过 , “通用控制” 在数码圈中的热度之所以居高不下 , 这就不得不谈及两个场外因素:
1.WWDC2021 举办的一周前 , 华为正式发布鸿蒙操作系统 , 其 “多屏协同” 功能在形式上类似 “通用控制” , 这自然引发家友对两者的比较;
2.原计划于 2021 年秋季实装的 “通用控制” 跳票到 2022 年 1 月 , 也就是最近才进入公测状态 , 这期间苹果是否借鉴过鸿蒙也成为家友热议的话题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无论是 “通用控制” 还是 “多屏协同” , 它们的思路无非是“让一套外设连接多个设备” , 而这种理念早已被罗技、微软等计算机周边设备制造商实践过 。 最初 , 外设在设备间的流转需要用户主动按下切换按钮(代表产品:罗技 K380 蓝牙键盘) , 而如今 , 用户在 PC、Mac 上安装配套软件后 , 外设可在鼠标移动至屏幕边缘时自动切换连接的对象(代表产品:Logitech Flow 插件) , 甚至连文件也能在设备间自由传输 。 这是不是与 “通用控制”“多屏协同” 无比相像?在我看来 , macOS 与鸿蒙无非是把第三方早已实现的功能集成到系统中 , 讨论苹果与华为 “谁借鉴了谁” 毫无必要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iPad 妙控键盘发售前 , K380 是我使用频率最高的外设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想要使用 Logitech Flow , 用户首先得购买支持该功能的罗技鼠标 。
综上 , 本文的焦点不会放在 “通用控制” 的基本功能上 , 因为跨屏操作这事儿并没有新鲜度可言 。 我之所以认为 “通用控制” 值得用一篇文章来介绍 , 还是因为苹果在细节处下的功夫:

  • macOS 如何判断用户想将鼠标移动到哪个屏幕上?
  • 一套键鼠最多能横跨几台设备?
  • 相比连接多个显示器 , “通用控制” 有何优势?
这些细节处理可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胃口 , 但我相信 , 了解苹果研发产品的思路 , 对国产厂商打磨新功能是有所帮助的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02 设备连接
作为 WWDC2021 的主要亮点 , “通用控制” 没有被当作旗舰产品的专属特性 , 而是广泛兼容早至 6 年前的苹果旧设备 。 以下是具体机型:
MacBook Pro(2016 年及后续机型) , MacBook(2016 年及后续机型) , MacBook Air(2018 年及后续机型) , iMac(2017 年及后续机型) , iMac(27 英寸配备 5K 视网膜显示屏 , 2015 年末机型) , iMac Pro , Mac mini(2018 年及后续机型) , Mac Pro(2019 年机型)
iPad Pro , iPad Air(第三代及后续机型) , iPad(第六代及后续机型) , iPad mini(第五代及后续机型)
目前 , “通用控制” 仍是测试版本 。 本文的功能体验基于 macOS 12.3 Beta 2 与 iPadOS 15.3 Beta 2 系统版本 。 相比 Beta 1 , “通用控制” 的稳定性上升了一个台阶 , 已经充分达到日用水准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参与测试的机型:MacBook Pro 2021 & 2017 , iPad Pro 2021 & 2018
自 iOS8 与 macOS Yosemite 开始 , 苹果在其生态系统中引入了一个名为“连续互通” 的框架(Continuity Framework) 。 家友们熟知的隔空投送、App 接力、通用剪贴板等都在该框架内 。 “连续互通” 的本质是一套苹果设备间的通讯方案 , 它包括:苹果自研的 Apple Wireless Direct Link、AP 网络、低功耗蓝牙等 。 这就是为什么 “连续互通” 框架中的功能都要求开启设备的 Wi-Fi 与蓝牙 。 尽管没有官宣 , 我认为 “通用控制” 的运行仍然需要 “连续互通” 框架 。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1. 不依赖路由器 。 Logitech Flow 要求所有设备都连接至同一个 Wi-Fi , 这就导致外设自动流转的速度极大依赖 Wi-Fi 信号的强度与稳定性 。 “通用控制” 实现了设备间的直连 , 普适性强;
2. 学习成本低 。 一如 macOS X 中的 Bonjour , 苹果设备间建立通讯是全自动的过程 , 用户只需登陆同个 Apple ID , 剩下的配置全都交给系统即可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Mac 端 , “通用控制” 在系统偏好设置 ? 显示器 ? 高级… 中默认开启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iPad 端 , “通用控制” 在设置 ? 通用 ? 隔空播放与接力中默认开启 。
当软件、硬件的最低要求全部满足时 , 启动 “通用控制” 易如反掌 。 你只需将 Mac 的鼠标移动到屏幕边缘 , 附近的 Mac、iPad 上就会在边缘弹出提示条: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即使是测试版 , 该提示条也拥有完美的毛玻璃视觉效果 。 苹果 UI 的一致性、美观性值得友商学习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动图:鼠标首先被滞留在提示条内 , 而不是立刻进入设备的桌面 。 此阶段 , 用户可移回鼠标终止连接 。 当用户继续移动鼠标时 , 提示条会被顶出一个鼓包 , 最终释放鼠标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动图:“通用控制” 建立后 , 鼠标在设备间的移动没有可感知的延迟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动图:Mac 的键鼠远程控制 iPad 时稳定、流畅 。 令人惊讶的是 , 我曾购买妙控板蓝牙连接 iPad 来使用 iPadOS 的鼠标 , 其延迟明显比有线连接的 iPad 妙控键盘要大 。 而 “通用控制” 的延迟堪比有线连接 。
我在开头提到 , “通用控制” 的思路是 “让一套外设连接多个设备” , 但这个描述对 “通用控制” 仍不准确 , 因为连接在 iPad 上的外设同样能控制 Mac 。 换言之 , 苹果并不是把 Mac 的键鼠用软件模拟成一个蓝牙设备 , 然后无线连接 iPad;相反 , 真正在设备间共享的 , 其实是“光标” 这个虚拟物体 。 此设计让 “通用控制” 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地位平等 , 即不存在 “发送方” 与 “接收方” , 而全部都是 “控制方” 。 拥有 Apple ID 的你 , 就是 “通用控制” 的主宰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用 Mac 控制 iPad 时 , 系统自带的触控板手势均可使用 。 如果你在 Mac 端还开启了 “三指拖拽” , 则会触发一个 Bug:iPad 既会触发 “拖拽” 命令 , 如图中 App 图标的移动 , 又会触发 “多指操作” , 如图中多任务界面的开启 。 键盘功能正常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Mac 端通过第三方插件实现的触控板手势无法在 iPad 上使用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用 iPad 控制 Mac 时 , 触控板手势全部失效 , 甚至连 “双指滚动页面” 这种基本操作也不行 。 键盘功能正常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用 Mac 控制 Mac 时 , 系统自带的触控板手势均可使用 , 但第三方手势依然无法使用 。 PS:miniLED 屏幕不会在相机中留下摩尔纹 , 有点意思 。
“通用控制” 连接两台设备时 , 它们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 理想情况下 , Mac 能识别 iPad 是在机器的左侧还是右侧 , 然后让鼠标符合直觉地流转过去 , 如下图所示: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动图:改变 iPad 的位置 , 提示条始终在 iPad、Mac 相邻的边缘弹出 。
乍一看 , Mac 似乎能辨别 iPad 的位置 , 但是考虑到通用控制的兼容性和少量出错的场景(下文详述) , 苹果很可能在其中使用了“猜测”的方法 , 而猜测的线索便是用户的操作 。 试想:你将 iPad 放在 Mac 的左边 , 那自然想将鼠标往左侧移 , 反之亦然 。 而当 iPad 位于 Mac 左侧时 , iPad 的右边缘与 Mac 的左边缘必然相邻 , 如此一来 , 相对位置就确定了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换言之 , 就算 iPad 放在左侧 , 而鼠标往 Mac 屏幕的右侧滑 , 依然能触发 “通用控制” , 只不过 iPad 位置是错误的 。
由于 Mac、iPad 的相对位置无法自动识别 , 用户想改变设备的空间关系 , 就需要在 Mac 的系统偏好设置中手动调整 。 尽管 “通用控制” 必须使用 Mac 屏幕的左、右边缘触发 , 但将 Mac 的底边作为共享的边界也是可行的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动图:拖拽 iPad 屏幕的示意图 , 用户就能自定义 iPad 的位置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iPad 的摆放位置是有限制的 , 比如 iPad 不能置于 Mac 的顶端 。
当 Mac、iPad 进入锁屏状态时 , “通用控制” 将断开 。 此时用户必须再次移动鼠标至边缘 , 触发 “通用控制” 的连接 。 不过 , 如果你在设置中勾选了“自动重新连接” , 那当附近的设备被再次唤醒后 , 它们会自动进入 “通用控制” 状态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动图:“通用控制” 的中断与重连 。
03 拖拽体验
相比能跨设备使用的鼠标、键盘 , 文件的跨设备拖拽是 “通用控制” 的另一亮点 。 尽管隔空投送基本解决了苹果生态的数据传输问题 , 但与它相关的按钮一般藏在系统级的共享菜单中 , 且并不是任何数据类型都支持隔空投送 。 随着适配 “拖拽” 特性的 iPad / Mac App 越来越多 , “通用控制” 得以实现 隔空投送”无法完成的便捷操作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文件跨设备拖拽时 , 其缩略图会自然地穿过屏幕边界 , 这大大降低了设备间的割裂感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动图:文字的跨设备拖拽 。 如果使用隔空投送 , 用户只能传输整个网页至 Mac , 而 “通用控制” 则让 iPad App 更直观地与 Mac 联动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动图:Procreate 图层的跨设备拖拽 。 此操作相当于导出图层为图片 , 是与 App 本身密切相关的功能 。 “通用控制” 因此拓展了 iPad App 的使用场景 。
拖拽文件时 , 数据的无线传输速度决定着用户体验 。 我使用一个大小为 3.3GB 的文件来测试 “通用控制” 的传输速度 , 方法为:用秒表记录文件传输完毕的时间 , 然后将文件大小除以该时间得到速度 。 传输重复三次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无线模式时 , “通用控制” 平均速度为 91 MB/s , 无失败 , 此速度介于 USB2.0 与 USB3.0 之间;
  • 由于苹果宣称 “通用控制” 也支持有线连接 , 我在插线情况下再次测试传输速度 , 结果不变;
  • 隔空投送时 , 平均传输速度为 71 MB/s , 略慢于 “通用控制” 的文件拖拽 。
04 多设备组合 至此 , “通用控制” 相比 Logitech Flow 或鸿蒙 “多屏协同” 只是操作有差异 , 核心功能仍相同 。 不过 , “通用控制” 可同时连接两台以上设备的能力才是它最大的优势 。 将 iPad 作为第二屏幕的 “随航” 功能早已有之 , 但 “随航” 仅支持一台 Mac 连接一台 iPad , 而无法像连接显示器般一次性扩展四个;纵观整个 “连续互通” 框架 , 设备间的互动总是限制在两点之间 , “通用控制” 的多设备组网尚属首次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与连接一台设备类似 , 让 “通用控制” 连接第二台 iPad 的方法便是将鼠标移向 Mac 屏幕闲置的一侧 , 然后触发相同的提示条 。 三台设备必须登录相同的 Apple ID , 这是设备间互相识别的关键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第一台 iPad 成功连接在 Mac 的右侧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第二台 iPad 成功连接在 Mac 的左侧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此时 , 用户可在设置界面管理两台 iPad 的空间位置 。
需要注意的是 , 因为 Mac 没有识别 iPad 位置的能力 , 如果用户在两台 iPad 均亮屏的情况下尝试启动 “通用控制” , Mac、iPad 的相对位置很容易错乱 。 据我观察 , 后亮屏的 iPad 会先被 Mac 发现并连接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动图:无论将鼠标滑动到 Mac 屏幕的左侧或右侧 , 响应 Mac 的 iPad 始终是右侧那台 。
既然用户能自定义设备的位置 , 那我们就可以实现一些骚操作 。 比如:把两个 iPad 相邻放置 , 实现 iPad 与 iPad 的无缝连接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不出意外 , 跨设备的文件拖拽此时仍然有效 , 于是我们就能将一台 iPad 的文件拖入另一台中 。 建议苹果将 “通用控制” 的启动权开放给 iPad , 这对拥有多台 iPad 的用户十分有用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动图:将 IT 之家 App 中的图片拖动至 QQ 聊天窗口中发送 。
当然 , 文件也能在三个设备中逐个拖拽 。 尽管 MacBook Pro 的触控板已经很大 , 想将光标移动三个屏幕的宽度仍然吃力 。 此类操作更适合蓝牙鼠标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动图:来自 iPad 的图片经过 Mac 最终进入另一台 iPad 中 。
随着设备的升级换代 , 部分用户手头会积累多台旧 iPad 和 Mac , 而借助 “通用控制” , 老设备也能成为算力并加入到工作流中来 。 我目前只有四台符合要求的 iPad / Mac 设备 , 因此最多组成四个节点的控制网络 。 需要注意的是 , 目前只有 Mac 能启动 “通用控制” 组网 , 理论上 Mac 数量越多 , 网络的上限越高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 动图:横跨四个屏幕的文件拖拽操作 。
相比将 iPad 作为扩展屏幕 , “通用控制” 的显著优势就是让 iPad App 在不浪费 iPad 存储、算力的情况下 , 与 Mac 配合使用 。 比如 , 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会使用 iPad 端的 Notability 做笔记 。 之前 , 我用两套外设分别控制 Mac 与 iPad 来写报告、看笔记 。 后来 , 我在 Mac 上安装了电脑版的 Notability , 然后把 iPad 的笔记同步过来 , 方便操作的同时占用了 Mac 的性能与空间 。 如今有了 “通用控制” , 我不再需要让同一份资料拷贝两次来实现设备间的联动 。 Mac 专心做复杂任务 , iPad 专心做便携任务 , 需要共享的数据直接选中、拖拽 , 好不快活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此外 , 如果你的工作场所有公款采购的苹果设备 , “通用控制” 可以打破公司电脑和私人电脑间的界限 , 极大便利了数据的处理与传输 。 比如 , 我的工位有一台公司出资的 Mac Pro 。 这台 Mac Pro 性能强劲 , 专门用来处理较大的工程 , 并且部署了高价购买的正版软件 。 最初 , 我只能通过 U 盘在 MacBook 与 Mac Pro 间传输数据 , 且桌子上如果放了 Mac Pro 的键鼠 , 也就放不下 MacBook 了 。 借助 “通用控制” , 我现在能用 MacBook 直接操作 Mac Pro , 清理 U 盘、查杀病毒都成为过去式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05 总结
世人常期待苹果能不断推出 “乔布斯式” 的创新 , 因此当苹果的某个功能 “新意不足” 时 , 就喜欢对其冷嘲热讽 。 我认为 , 一个公司的延续不可能依靠颠覆过往的创新 , 因为这种创新是具有破坏性的:如果手机能拥有电脑的性能、续航、软件、屏幕大小 , 且又通过某种方式保持便携性 , 那人们还会购买电脑吗?苹果不希望用 iPhone、iPad 去革 Mac 的命 , 于是 “通用控制” 出现了 。 在这几天的体验中 , 我那些已经处于吃灰状态的老设备又开始散发余热 。 我曾认为苹果构想的设备生态是1 + 1 + 1:电脑、平板、手机有一个就够了 , 一台设备就能提供全部功能;而现在 , 苹果生态变成了N + N + N:淘汰的同类旧设备依然有用 , 它们的性能、存储可以让新设备更上一层楼 , 而不至于被丢弃在房间的角落 。
【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功能|macOS“通用控制”深度体验:苹果全家桶的新台阶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