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坐骨神经痛医案

坐骨神经痛是一组症候群,引起此症的病因很多,包括其他疾病引起,最终都是累及腰骶部脊神经,使神经出现一定的病理变化,从而导致坐骨神经痛症状 。患者有以下共同点或症状:均有外伤或感受寒凉病史,一侧或双侧腰臀部疼痛并患侧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放射疼痛,甚者达足背,同时伴麻木感或痛觉减弱 。有压痛点常在腰骶部、脊椎旁、梨状肌坐骨神经点处,并向下肢放射痛 。病人跛行,患侧臀及下肢肌萎缩,患肢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患足趾背伸力减弱,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学“腰痛”、“痹症”
辨证范围,即闭阻之意 。常在人体正气虚时,感受寒湿、外伤等原因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而致关节活动不灵,肢体疼痛,酸楚麻木 。故治当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法 。
【临床应用】
胡氏15采用补阳还五汤随症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45例,并与用舒筋活络液治疗的25例作对比观察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30~50g,当归尾、赤芍、川芎、牛膝各10~15g,熟地、鸡血藤各15~20g,桃仁、红花、地龙、威灵仙各5~10g水煎服,每天1剂 。能饮酒者,可兑白酒5ml同服,效果更佳,并随辨证加减,配合推拿按摩 。对照组用舒筋活络液配合推拿 。结果治疗组45例中治愈32例(71%);对照组25例中治愈4例(16%),两组治愈率比较P<0.01,有显着差异 。杭氏1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坐骨神经痛80例,方药组成:生黄芪20g,当归尾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地龙12g,白芍30g,甘草6g,蜈蚣3g,怀牛膝15g,制乳香6g,制没药6g 。臀腿及足部酸麻胀痛者加鸟不宿15g;咳嗽、喷嚏痛剧者加鬼箭羽15g、鬼针草30g、地鳖虫6g;怕冷喜温者加制川乌6g、细辛3g;湿甚苔腻者减白芍、甘草,加薏仁40g、苍术10g;肾阴虚者加生、熟地各10g;肾阳虚者加巴戟天10g、狗脊12g、杜仲10g 。结果:痊愈58例,显效10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0% 。王氏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432例,其中有121例用中药治疗获满意效果,其他311例症状有一定缓解,配合手法和手术治愈 。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辨证为“痹症”,属于气血不畅、经络阻滞,方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党参30g、黄芪30g,僵蚕15g、蜈蚣g、当归15g、全蝎15g、桃仁10g、红花5g、赤芍12g、川芎12g、丹参30g
【病案举例】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坐骨神经痛医案】1.刘某某,女,56岁,退休教员,于1997年12月26日初诊 。
右侧坐骨神经痛月余,近日疼痛难忍,行走困难,神疲乏力,气短纳差、便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脉虚 。证属气血不足、瘀血阻络,治宜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佐以健脾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0g、党参15g、炒白术15g、当归尾9g、赤芍9g、地龙6g、川芎9g、红花9g、桃仁9g、制乳没各10g 。水煎,约250ml,日1剂 。连服10剂后,疼痛逐渐减轻,精神好转,饮食量增 。又服10剂,将黄芪增至60g,精神恢复正常,疼痛消失,活动自如,随访1年未复发 。18按:患者坐骨神经痛,因气血不足、瘀血阻络所致,气虚无力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而至血瘀,血瘀而不能滋养脉络,脉络瘀阻,不通则疼,故治宜益气活血通脉 。黄芪、党参、白术、当归补气养血,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没药、乳香活血化瘀;地龙活血通络,诸药合用而得气血畅行,活血通络,疼痛自消 。
2.王某,女,70岁,家庭主妇,2002年10月16日诊 。患者右侧腰臀部及下肢疼痛3年,复发加重2个月,曾数易其医,内服中西药(不详),局部穴位注射,针灸,按摩治疗,疼痛时发时止 。近2个月来疼痛逐渐加重,痛则挛急难忍,放射至小腿跟部,寒冷麻木,活动困难,舌质淡苔白,边有齿痕,跛行扶至诊室 。询问病人月经初潮18岁,绝经43岁,20岁婚后多产 。证属: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寒湿入侵,脉络瘀阻 。用基础方药2剂无明显疗效,考虑患者虚损较重,遂拟方:独活、桑寄生、秦艽、当归、川芍各20g,鹿角胶、伸筋草、龟胶、阿胶各30g,黄芪80g,田七粉10g,制二乌各10g 。水煎服,2剂后疼痛逐渐减轻,黄芪增至120g,加入乳没、制附片等药,15剂后疼痛消失,下肢活动自如,守方用上药做丸剂 。善后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患者老年女性,早婚多产,长期劳累,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气虚血亦瘀,滞阻脉络,不通则痛 。独活寄生汤源自《备急千,、 。
金要方》,主要功效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疼痛;补阳还五汤功能为补气、活血、通络 。两方化裁合用相得益彰,功效倍增,治疗坐骨神经痛正好切中病机 。方中熟地黄、桑寄生、牛膝、杜仲滋补肝肾,黄芪、川芎、白芍调补气血,桃仁红花、血竭活血通络,桂枝、木瓜、独活、乳香、伸筋草除湿止痛,后期更加黄芪用量,寓气旺血行之意 。诸药合用则气血畅,肝肾足寒湿除,脉络通疼痛止,病达治愈 。
3.路某,男,43岁,1996年10月3日初诊 。左腰部反复疼痛,痛引腿足3年余 。3年前扭伤左腰部,疼痛如刺,痛引下肢,行走不便 。X线摄片示腰椎未见异常,经治疗疼痛稍有缓解,但仍反复,时发时止 。虽经理疗、针灸等治疗,其效甚微 。现症:左腰部疼痛,痛连腿足,以酸软为主,遇劳尤甚,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少气懒言、纳差,舌淡边有紫斑,苔薄白,脉细涩 。查体:直腿抬高试验(+) 。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 。中医诊:腰腿痛,证属气虚血瘀、脉络瘀阻 。治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黄芪、党参各30g,白术、当归尾、川芎、地龙、赤芍、独活各12g,桃仁、红花各10g,牛膝、续断各15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5剂后腰腿痛减轻 。药切病机,守方续服月余而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 。
按:本病属中医腰腿痛范畴,为气血留滞,经脉气血运行不通、筋脉失养所致 。久病者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治以补阳还五汤 。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地龙、牛膝、独活、续断通经活络、强筋壮腰止痛 。诸药相伍,使气旺血行,经脉畅通,筋脉得养,通则不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