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网络小贷运营六年 通联支付卖出稀缺牌照

本报采访人员 郑瑜 北京报道
近日音频巨头APP出现了一款名为“小通喜花花”的贷款产品 , 最高额度为20万元 , 月活跃用户超过2亿的平台上线的产品究竟有何来头?产品页面显示 , 小通喜花花平台服务由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联支付”)提供 。
当前支付行业监管趋严 , 套利空间收窄 , 第三方支付机构向信贷服务等领域谋求多元化布局已非新鲜事 。
但牵手流量巨头合作信贷服务的通联支付刚刚卖掉了自己的小贷牌照 。 一方面剥离小额贷款公司 , 另一方面又开展与贷款相关的技术服务 , 通联支付种种举动究竟为何?
放弃“稀缺”牌照
通联支付方面告诉《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 , 小通喜花花并非通联支付的贷款产品 , 其由通联支付为互联网平台提供基础技术服务 , 不涉及资金合作 , 资金方来自于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的助贷持牌机构 。
从外部资料来看 , 2021年11月 , 通联支付旗下可以面向全国范围展业的网络小贷公司——上海嘉定通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华小贷”)出现工商信息变更 , 股权悉数易主 , 新股东为北京新氧万维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氧科技”)、新氧(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通过天眼查股权穿透图可以看出 , 上述三家公司均为新氧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持有 。
在变更前 , 上海通华金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上海通华保理有限公司、上海通华银华支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分别持有70%、20%、10% , 股权穿透来看 , 上述三家公司均在通联支付旗下 。
不得不提的是 , 有别于传统小贷公司 , 拥有网络小贷展业资格是具有稀缺性的 , 其业务范围可以突破地区限制、遍及全国 , 十分灵活 。
公开资料显示 , 从2014年初百度旗下小额贷款公司成立至今 , 上海一共批设过15家网络小贷公司 , 主要是由百度、京东、万达、携程等大型机构发起设立 。
而通华小贷则是于2016年获得监管部门批复筹备 , 经营范围为发放贷款及相关咨询活动的一家小额贷款公司 。
2019年4月 , 小通生活APP上线 , 作为通联支付旗下开展网上贷款业务的线上APP , 推出借款产品小通生活 , 提供贷款、助贷、信用检测服务 。
根据本报此前报道 , 多位用户曾在网络投诉平台【进入黑猫投诉】上称被通联支付的商户“小通商城”无故扣款数十元到数千元不等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些用户并未与小通商城签署相关扣款协议 。 彼时在小通生活中 , 采访人员使用多人的真实信息通过APP申请贷款 , 都提示二要素认证失败(身份证号与姓名不匹配) 。
联合外部开发贷款产品
对于放弃小贷牌照的原因 , 以及助贷模式切入信贷的优势 , 通联支付方面并未正面回应采访人员 , 仅表示 , “通联支付一直以来恪守合规经营的发展理念 , 积极贯彻监管各项要求 , 秉承支付为民的服务宗旨 , 专注于以支付和科技服务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各行业受理环境改善 ,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 共建产业智慧生态 。 信贷业务并非公司发展方向 。 ”
但是采访人员在通联支付面向个人用户的通联钱包中也看到 , 通联支付正在与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资方联合开发多款线上贷款产品 。
根据《小通喜花花平台服务协议》 , 通联支付基于借款人与第三方机构的服务需要 , 作为平台服务提供方 , 向用户提供信息展示、信息传输、信息提醒等服务 。 内容包括基于用户了解和使用第三方贷款、分期或综合(金融)信息服务的产品信息展示 , 及与第三方服务相关的数据(包括产品和具体费率型信息)查询及展示等服务 。
上述互联网流量平台合作方客服人员也告诉采访人员 , “小通喜花花”是由通联支付提供客户咨询服务 。
“放弃小额贷款业务或更多出于整体收缩信贷业务的考量 。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介绍道 , 由于助贷业务对支付机构拥有场景与用户要求更高 , 目前市面上的支付机构通过自身存量用户对接外部平台 , 提供撮合以及技术支持等服务比起助贷更为常见 。
“场景对于小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比如通华小贷的新股东新氧科技坐拥医美场景 , 接手小贷牌照就是水到渠成 。 ”有业内人士这样说道 。
联合开发服务不为行业看好
有金融科技行业专家告诉采访人员 , 当前第三方平台涉足信贷业务具有持牌化趋势 。 “通过服务发现信贷业务利润丰厚 , 继而下决心申请牌照 , 推出自己的产品是目前较为普遍的道路 。 ”
既然仍在与金融机构联合开发贷款产品、提供咨询服务 , 为何不在持牌自营的路上深耕?
“小贷行业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 , 很难再激进地开展创新业务 , 此时转让是明智之选 。 ”一位支付行业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表示 , “自己直接放贷”与“提供基础服务”在盈利能力上孰优孰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 “在互联网金融刚刚兴起的时候 , 市场属于蓝海 , 竞争少、进入壁垒低 , 因此初期很多金融机构选择自营信贷业务 。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 , 越来越多市场主体涌入该领域 , 竞争与日俱增 , 客户群体也开始不断下沉 , 导致部分企业无法获得与昔日一样可观的利润 , 甚至亏损 。 在此情况下 , 对于风控水平要求较高 。 同时也逐步出现了给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企业(比如技术服务等) , 这些服务由于不需要对于客户的违约风险兜底 , 反而出现了比直接放贷利润更为可观的情况 。 ”
多位人士也向采访人员表示了对支付机构开展信贷相关服务的悲观态度 。
王蓬博在接受采访时告诉采访人员 , 聚焦主业是支付行业的一大趋势 。 而全国性的小额贷款业务监管也在不断收严 , 对风控模型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 与此同时 , 机构本身流量规模也是能否盈利的重要因素 。 “对于支付机构 , 由于其本身就需要拓展场景与客户 , 所以同样需要流量支撑的自营信贷业务就显得有些‘鸡肋’ 。 ”
支付产业网创始人刘刚指出 , 支付机构应是专营支付 , 不得兼营其他业务一直是监管风向 , 剥离小贷业务或由合规性考量 。 “并且当前监管环境收严 , 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彼此数据独立 , 自营小贷业务无法依托支付数据 , 发展空间有限 。 ”
【中国经营报|网络小贷运营六年 通联支付卖出稀缺牌照】对于非银行支付公司提供咨询业务的前景 , 安光勇亦认为 , 虽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 支付公司拥有包括支付金额、地理、时间、场景等大量宝贵信息 , 协同效果可观 , 但是目前监管正在不断收严 , “断直连”等监管政策相继出台 , 在目前来看该业务的前景仍然有待观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