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与演员表演完美融合!开幕式上的巨大地屏是触屏吗?答案来了
昨天(2月4日)刚刚圆满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 巨大的LED舞台惊艳了世界 , 不仅面积创世界之最 , 防雪、防冻、稳定、抗压等特性也是世界领先 。 如何做到确保每一块屏幕万无一失?来看总台采访人员发回的独家揭秘 。
总台采访人员 许梦哲: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核心区域 , 那么在开幕式上惊艳了全世界的那块地屏 , 就在我的脚下 。 这块地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块LED的地屏 , 面积达到了10552平方米 , 像这样的四四方方的LED模块一共用了42000多块 , 如何保证每一块LED屏都能达到我们预设的效果?在正式演出前 , 我们的工作人员仍然在地屏上做这种平推式的检查 。 那么它除了大 , 其实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地方 。
开幕式“地面显示系统”不仅要实现8K超高清视频播放视觉体验 , 同时还要满足舞台耐磨、结构承重、防水防寒以及电气安全等特性 , 这对地屏的性能提出了很高要求 。 更具挑战的是 , 传统的地屏也没有经历过冬季室外环境的考验 。
文章图片
负责开幕式“地面显示系统”的建设团队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 , “航天人”首先给传统的LED屏幕穿上了一层特殊的“防护服” 。
文章图片
总台采访人员 许梦哲:区别是什么呢?你看这个外面还有一个蒙板 , 其实就是个保护装置 , 第一呢 , 从视觉上可以让我们的地屏能够凸显出那种冰块儿的朦胧的感觉 , 而不是说那么亮 。 第二呢 , 就是我们开幕式上那么多演职人员 , 会在地屏上做大量的动作 , 包括我们的轮滑也会在上面滑行 , 它也是起到了一个承重的作用 , 每一平方米的这个承受的重量呢 , 必须得超过500公斤以上 , 我们的设计要求是这样的 。
【地面|与演员表演完美融合!开幕式上的巨大地屏是触屏吗?答案来了】
文章图片
外部压力顶住了 , 接下来难点就来自地屏本身 。 4万多块屏幕来自不同的厂家 , 从设计到质地都有一定的差别 。 如何让它们实现“整齐划一”“步调一致” , 色差就是头号难题 。
总台采访人员 许梦哲:我刚才跟工作人员也交流了一下 , 他们刚才那种平推式的 , 大家站一排 , 然后去观察地面 , 主要就是为了发现像这样的色块儿 , 虽然显示都是红色 , 但是从镜头里面可以看 , 从我肉眼上看 , 它是有色差 , 是有问题的 , 所以这样的模块工作人员会把它拿起来换掉 。
文章图片
经过悉心调校 , 在开幕式正式彩排前 , 地屏颜色的相似度就能够达到99.78% , 肉眼几乎看不出任何差异 。 实现了所有显示装置的色彩、色温、亮度显示一致 , 将导演团队的艺术想象转化为技术层面的规格参数 。
开幕式上的地屏舞台呈现出了完全颠覆传统的演出舞台空间结构 , 演员表演与地屏展示完美融合 。 地屏和演员是如何实现互动的呢?很多网友都在猜测 , 如此巨大的一块屏幕难道是触屏吗?
文章图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冬奥专项办 技术负责人 王缜:轮滑也好 , 还有小孩最后那个和平鸽也好 , 它上面有几个摄像头跟踪这个(演员)位置 , 它迅速地利用这个位置 , 然后在计算机里头 , 服务器里头算 。 给出的一个地屏的反应 , 叠加到地坪显示系统中间去 , 就相当于增加了一层(显示动作) 。 道理很简单 , 但实际上它就是实施性要求高 , 就是在捕捉那一帧以后 , 能不能快速地去算 , 用算法算出来 , 然后跟踪这个方向 。
文章图片
“航天人”用探索浩瀚宇宙的智慧 , 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 用发射火箭的严谨 , 确保演出万无一失 。 2月4日 , 在开幕式正式开始前 , 大家仍然在对“地面显示系统”反复查验 , 甚至不放过任何一颗灯珠 。
文章图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冬奥专项办 工程师 付英杰:屏幕本身的质量 , 例如灯珠是否损坏?线路是否有问题?主要关注这一块 。 目的就是为了演出的时候这个屏幕能完美的呈现画面 , 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 不留遗憾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冬奥专项办 技术负责人 王缜:这种重点重要任务 , 我们说对它的(思想上的)理解比发射一枚火箭要求还高 。 就是你做再多准备 , 到2月4号8点你必须准时 , 你没有任何理由去说 , 它今天遇到了什么事能推迟 , 但火箭可以 , 所以这个难度就是比较大 。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 谢永利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推荐阅读
- IBM|IBM与魁北克省政府合作:量子计算机输出加拿大
- 魁北克|IBM与魁北克省政府合作:量子计算机输出加拿大
- 雪花|演员脚下雪花“如影随形”背后是世界首创的地面屏幕显示交互系统
- 风向|2022年手机风向何处:平湖,惊雷与暗潮
- IT|鸿海与泰国合资电动汽车工厂最快2024年投产 一期投资预计10亿美元
- IT|日本或全面拥抱电动化 特斯拉与传统车企之战硝烟四起
- 机器人|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兼 CEO 邵天兰:“AI+机器人” 的时代,智能制造路线与实践
- Windows|与节能与设备回收利用相关的Windows 11新功能即将到来
- Apple|Knitters现身说法 支持Epic公司与苹果应用商店的棘手法律斗争
- 华为|规模 8000 人:沙特与华为合作培养 ICT 人才